王源
-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汽油选择性吸附脱硫过程中硫化物吸附脱除规律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微库仑技术和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SCD)偶联技术系统考察以微孔和介孔分子筛为载体的多种吸附剂对FCC汽油和HDS汽油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探讨汽油选择性吸附脱硫过程中硫化物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CeY对FCC汽油及HDS汽油均表现出较好的脱硫效果;NaY、NiY等微孔分子筛吸附剂及SBA-15,MCM-41,AlSBA-15,CuO-SBA-15等介孔分子筛吸附剂对FCC汽油及HDS汽油中的噻吩尤其是对小分子烷基取代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选择性较差;对同一种吸附剂,汽油中硫化物的组成对其选择性吸附脱硫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 董世伟秦玉才王源宋丽娟
- 关键词:汽油脱硫
- CuY/Beta的制备及其对噻吩模拟油吸附脱硫研究
-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和固相研磨法制备了CuY/Beta 吸附剂,利用XRD、N2 吸附-脱附、FT-IR 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NH3-TPD、吡啶-FT-IR 原位吸附考察其表面酸性,利用间歇静态法与固定床穿透曲...
- 阮艳军孙庆王源庄新玲高原孙兆林宋丽娟
- 关键词:分子筛吸附脱硫硫容量
- CuO-SBA-15的表面酸性对燃料油吸附脱硫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7
- 2012年
- 固相研磨法是将不同量的活性组分掺入到介孔材料上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该法以焙烧脱模前后的SBA-15为载体分别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SBA-15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等方法表征了吸附剂的物理性质.通过原位红外技术考察了改性前后介孔材料表面羟基的变化.借助吡啶-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py-FTIR)技术考察了吸附剂表面的酸类型及相对酸量.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评价了吸附剂对催化裂化(FCC)燃料油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CuO是与SBA-15表面的Si―OH结合形成[Si-O-Cu-O-Si]交联从而达到分散的目的;以SBA-15介孔材料(APS)为载体能够有效抑制在焙烧过程中介孔材料表面羟基的缩合,且CuO负载量达到3mmo·lg-1时仍能够均匀分散在载体SBA-15上,而采用焙烧脱模的SBA-15(CS)为载体制备的CuO-SBA-15吸附剂却出现了活性组分团聚现象;吸附剂的酸性与脱硫性能均随着CuO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O负载量达到3mmo·lg-1时吸附剂具有最高的Lewis酸(L酸)酸量及最佳的脱硫性能;吸附剂的L酸酸量与其脱硫性能成正相关关系;另外吸附剂的L酸的形成是由于改性后Cu周围的电荷密度降低引起的.
- 邵新超段林海武玉叶秦玉才于文广王源李怀雷孙兆林宋丽娟
- 关键词:表面酸性吸附脱硫LEWIS酸
- 改性Y型分子筛对FCC汽油脱硫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3
- 2013年
-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I)Y、NiY、CeY分子筛,利用XRD、ICP/MS、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使用固定床技术和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SCD)偶联技术系统考查了改性Y分子筛对FCC汽油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着重探讨了FCC汽油选择性吸附脱硫过程中硫化物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金属阳离子改性的Y分子筛对FCC汽油中不同硫化物选择性有所不同,对CeY分子筛:2-甲基-5-乙基噻吩<噻吩
- 董世伟秦玉才阮艳军王源于文广张磊范跃超宋丽娟
- 关键词:Y分子筛FCC汽油吸附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