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志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梗死
  • 8篇脑梗死
  • 6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溶栓
  • 3篇卒中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静脉溶栓
  • 2篇蛋白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影像
  • 2篇预后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溶栓治疗
  • 2篇疗效
  • 2篇临床及影像
  • 2篇脑卒中
  • 2篇静脉溶栓治疗

机构

  • 16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6篇王立志
  • 11篇罗伟良
  • 4篇李博生
  • 4篇邓宇平
  • 4篇刘武
  • 3篇曾玮
  • 2篇何艳
  • 2篇李梅
  • 2篇黄晓东
  • 1篇刘菊英
  • 1篇李朱勤
  • 1篇朱晔宁
  • 1篇乐碧芳
  • 1篇黄晓敏
  • 1篇代海洋
  • 1篇陈东尔
  • 1篇周芬芬

传媒

  • 2篇新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白质病7例报告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报告7例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白质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7例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白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17~46岁。为散发性发病,提示发病存在个体易感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癫痫发作等,3例仅有头痛,经CT和/或MR检查诊断脑白质病而后确诊。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CT均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佛指状"密度减低、侧脑室变窄、脑回肿胀和脑沟变浅。头颅MRI均表现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广泛受累,T1WI呈略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FLAIR亦为高信号,脑回肿胀,脑沟模糊不清,脑沟、脑池变浅,脑室变窄。经脱水降颅压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5例患者症状好转,2例死于脑疝。结论 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白质病,临床表现以颅高压表现为主,头颅MRI检查T2WI及FLAIR上双侧大脑半球白质高信号是主要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接触史调查可做出诊断。治疗以脱水降低颅内压及糖皮质激素为主。
罗伟良王立志李博生
Percheron动脉闭塞致双侧丘脑梗死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Percheron动脉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9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均急性起病,6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6例,记忆力下降5例,眼球垂直凝视麻痹4例,失语3例,肢体无力5例。头颅MRI DWI序列均显示双侧丘脑旁正中部蝶翼状高信号,5例合并中脑上部受累,2例可见中脑"V"字征。9例患者出院时均病情好转,6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结论Percheron动脉梗死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垂直凝视麻痹、记忆力下降为主,头颅MRI表现为双侧丘脑旁正中部DWI序列高信号改变,伴或不伴中脑受累。早期识别并给予积极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王立志罗伟良刘武李博生代海洋
关键词:脑梗死丘脑影像学表现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卒中患者卒中相关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1-12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急性卒中患者SAP的临床特点,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4例急性卒中患者入选8,1例(56.3%)发生SAP,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吸烟、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脑干卒中、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SAP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率高,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吸烟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立志罗伟良黄晓东
关键词:脑卒中肺炎
两种形式健康教育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不同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自200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口头健康教育结合书面的健康教育形式(A组)及仅予口头健康教育形式(B组),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当时及第七天对入选患者进行脑梗死基本知识的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各抽取部分患者于半年后进行是否坚持服药二级预防的调查。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当时脑梗死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后A组回答的正确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半年后A组坚持服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宜采用口头教育结合书面的健康教育形式,此比单纯的口头教育使患者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知识的掌握更好及对医嘱的依从性更好。
罗伟良刘武刘菊英乐碧芳王立志
关键词:脑梗死健康教育
临床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临床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40例,所有患者均按Wells评分量表评分,均行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比较单独应用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测与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L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经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诊断LDVT 42例(7.8%)。若以Wells评分中度可能及高度可能为阳性结果,Wells评分诊断脑梗死患者L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81.0%、48.2%、1.56、0.39。若以D-二聚体≥500 ng/ml为阳性结果,D-二聚体诊断脑梗死患者L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78.6%、75.5%、3.21、0.28。若以Wells评分中、高度可能同时D-二聚体≥500 ng/ml为阳性结果,Wells评分低度可能同时D-二聚体<500 ng/ml为阴性结果,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诊断脑梗死患者L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93.1%、71.1%、3.22、0.10。结论 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测对脑梗死患者LDVT诊断的准确性较高,Wells评分低度可能同时D-二聚体阴性可较为安全地排除LDVT的诊断。
王立志罗伟良何艳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D-二聚体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相比,合并房颤率低(P=0.031),溶栓前血糖较低(P=0.001),CT示早期缺血率低(P=0.04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P=0.001),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立志罗伟良李博生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脑梗死预后
8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对于18-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时间窗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和有效。但是,对年龄≥80岁患者溶栓并发出血风险增高和预后差,几个标志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大规模临床试验均排除或仅纳入很少的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
罗伟良李梅王立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小剂量大规模临床试验时间窗内并发出血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评估在急性脑梗塞治疗过程中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脑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治疗过程中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陈东尔王立志曾玮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塞疗效安全性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P)水平与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临床资料,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随访新发心脑缺血事件的发生,比较高、低hs-CRP组的预后,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hs-CRP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115例脑梗死患者完成随访,其中57例患者hs-CRP>3mg/L,与58例低hs-CRP组比较,其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5.56±4.28)vs(3.41±3.14),P=0.003],随访约10个月后其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且独立相关(17.5%vs5.2%,P=0.036;OR值=2.211,P=0.019)。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短期预后相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及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独立预测因子。
黄晓敏王立志邓宇平
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梗死预后
影像指导下醒后脑梗死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像指导下醒后脑梗死(WU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209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病时间4.5 h内溶栓患者(标准溶栓组163例)及经磁共振成像(MRI)筛选的WUIS溶栓患者(WUIS组46例),MRI筛选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不匹配技术,即DWI呈高信号而FLAIR无高信号。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临床资料、溶栓安全性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房颤病史、吸烟史、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溶栓组和WUIS组患者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3.1%与4.3%)、3个月时死亡率(1.8%与4.3%)、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69.3%与65.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磁共振成像DWI-FLAIR不匹配指导的WUIS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王立志曾玮周芬芬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