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云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分析
  • 2篇胰母细胞瘤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儿童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假囊肿
  • 1篇胰腺实性-假...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型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肉瘤

机构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4篇邹继珍
  • 4篇白云
  • 4篇蔡玲玲
  • 4篇肖萍
  • 4篇何偲
  • 2篇吴莎
  • 2篇张晓伦
  • 2篇刘菁

传媒

  • 4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婴儿型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4年收集的15例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为12天~3岁,平均年龄9.3个月;肿瘤原发部位:发生于四肢9例、眼眶及周围3例、盆腔腹膜后2例及外阴1例。影像学检查(超声=10,CT=13,MRI=7)均提示软组织占位。7例行肿瘤切除,8例行肿瘤活检。所有病例经病理确诊后均辅以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径约2.5~10 cm,平均5.4 cm。镜下由致密的、幼稚的卵圆形和梭形瘤细胞所构成,瘤细胞呈"人字"形或"鲱鱼骨样"排列,胶原纤维较少。核分裂相较明显,间质血管较丰富,可见出血、坏死及灶状钙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特异性,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7年,13例无事件生存,1例术后远处淋巴结转移;2例切除不净,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均再次切除后继续化疗。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男性多见。肿瘤好发于四肢远端,广泛切除肿瘤虽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儿化疗效果也较佳。应注意与婴幼儿纤维瘤病及横纹肌肉瘤等其它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邹继珍何偲白云蔡玲玲肖萍刘菁张晓伦李競贤
关键词:先天性纤维肉瘤病理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6年确诊的21例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6例,发病年龄平均10.3(5~15.5)岁,临床表现:上腹痛12例(5例伴呕吐,1例伴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浅及尿色深;2例因急腹症入院),发现腹部包块9例。影像学(超声=21,CT=20,MRI=9)均提示胰腺囊和(或)实性占位。实验室检查:除3例淀粉酶和白细胞升高外,余未见异常。21例均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Whipple手术),1例先行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后,再择期行肿瘤切除。肿瘤部位:胰头10例,胰体3例,胰体尾4例,胰尾4例。全部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后,仅密切随访未再行化疗。随访结果:仅1例术后11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所有患儿仍在随访中。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属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外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病理组织学见上皮样细胞形成的实性或假乳头状结构。若瘤体较大,且有明确的包膜、血管及周围神经的浸润,异型性明显及核分裂活性增加,以及肿瘤坏死明显等,则提示恶性的可能。肿瘤的完整切除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邹继珍蔡玲玲肖萍何偲白云刘丹刘菁张晓伦
关键词:胰母细胞瘤胰腺假囊肿儿童WHIPPLE手术
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血尿),1例CT检查无意中发现双肾占位。10例活产儿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影像学均显示肾占位病变,累及右肾及左肾各5例、双肾1例。10例行瘤肾根治切除术,1例为胎儿解剖资料。瘤体最大径约5.2 cm^17.0 cm,平均9.6 cm。大体呈灰白色实性,切面呈编织状或车辐状,部分见囊腔。镜下分为经典型(纤维瘤样)及富于细胞亚型(纤维肉瘤样),本组经典型8例,富于细胞亚型3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HHF35;不表达WT1、上皮及横纹肌等标记。随访:1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虽经化疗,但几乎每隔半年局部复发一次,共复发了7次,并多次重复手术及化疗,至今已随访3年余仍在化疗中;另2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仅2周,未化疗,随访中。3例经典型仅术后密切随访,至今健在。4例经典型术后规律化疗,仍在随访中。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者。产前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肉瘤及横纹肌样瘤等鉴别。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完整切除瘤肾即可治愈,尤其是经典型者。
邹继珍何偲白云蔡玲玲肖萍吴莎李競贤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横纹肌样瘤婴幼儿病理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最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邹继珍白云何偲肖萍蔡玲玲吴莎李競贤
关键词: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