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英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新生儿
  • 5篇新生儿溶血
  • 5篇新生儿溶血病
  • 5篇溶血
  • 5篇溶血病
  • 4篇单胞菌
  • 4篇孕妇
  • 4篇孕妇产
  • 4篇抗体
  • 3篇血型
  • 3篇产前
  • 2篇胆红素
  • 2篇血清
  • 2篇血型抗体
  • 2篇孕妇产后
  • 2篇孕妇产前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凝胶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白英明
  • 6篇赖福才
  • 2篇彭道波
  • 2篇耿穗娜
  • 2篇赵晖
  • 2篇王梁平
  • 2篇赖福才
  • 2篇曹东林
  • 1篇李楠
  • 1篇聂军
  • 1篇陈佑明
  • 1篇华亮
  • 1篇李泽泳
  • 1篇黄敬
  • 1篇劳小斌
  • 1篇崔小冰
  • 1篇牟成惠
  • 1篇肖浩文
  • 1篇刁建新
  • 1篇陈育尧

传媒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ICU病房内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7株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粒谱型,说明此次医院内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来源于氧气湿化瓶液体,并通过患者周围物品及陪护人员手接触发生交叉感染的同一克隆菌株。结论质粒分型和血清分型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生物分型和耐药谱分型有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对早期发现流行株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医疗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和陪护人员管理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赖福才白英明牟成惠彭道波赵晖
关键词: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血清分型环境消毒
新生儿溶血病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8年
白英明赖福才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流式细胞术微柱凝胶技术血型
广州某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在本院分离及分布情况,以利于对ESBLs细菌的监控和治疗.方法双纸片协同实验及确证实验,对2001-09~2003-07期间,该院592株革兰阴性杆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Lactamases,简称ESBLs).结果肺炎克雷伯菌ESBLs携带率41.596(39/94)、大肠埃希菌ESBLs携带率36.0%(72/200)、阴沟肠杆菌ESBLs携带率29.4%(10/3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ESBLs携带率64.3%(36/56),另外发现4株产ESBLs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该院产ESBLs菌流行情况严重.临床细菌实验室有必要建立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以利于对产ESBLs菌的监控,特别是对医院产ESBls菌高分离率的病房应加以监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由产ESBLs菌引起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可能性.
白英明赖福才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神经外科ICU病房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调查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追溯某教学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发生的一次铜绿色假单胞菌医院感染 ,探讨细菌分型方法。方法 从患者痰标本及周围环境中分离得到 7株铜绿色假单胞菌 ,应用生物、抗菌谱、血清和质粒图谱进行分型。结果  7株铜绿色假单胞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量粒谱型。结论 此次铜绿色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来源于同一克隆菌株 ,铜绿色假单胞菌的 4种分型结果显示 。
白英明赖富才
关键词:神经外科ICU病房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3234名孕妇产前HDN特异性抗体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常规鉴定3 234对产前孕妇与丈夫ABO及RhD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法技术检测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中的IgG抗-A、抗-B及抗-D效价。结果1901名夫妻ABO血型不合,产前抗-A或-B体效价>64的孕妇共1007名;其中O型980名,占97.32%;A型13名,占1.29%;B型14名,占1.39%;夫妻RhD不相合29对(0.90%),其中RhD(+)3例,抗-D效价≥256。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在O型母亲怀有的A型或B型血胎儿,但并不能排除A或者B型血母亲所怀血型不合的胎儿。应对血型不合夫妇(特别是O型妇女)进行产前IgG抗-A或B效价检查,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赖福才王梁平白英明彭道波赵晖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微柱凝胶技术血型抗体
人杀伤抑制性受体CD158b 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4年
目的 :CD1 5 8b基因克隆与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 ,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编码CD1 5 8b的cDNA ,经酶切后将其克隆于pMBP -c表达质粒上 ,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高效表达克隆子经IPTG诱导后 ,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 -PAGE电泳分析。结果 :RT -PCR获得了预期大小的cDNA ,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记的人CD1 5 8b编码序列一致。pMBP -c -CD1 5 8b表达质粒酶切后结果与预期相符。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 -PAGE电泳分析 ,得到分子量为 5 8kD的蛋白质 ,与理论值一致 ,所获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 2 5 %。结论 :获得了CD1 5 8b基因 ,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所获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D1 5
曹东林周思朗白英明何肖娟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表达质粒造血干细胞移植
高危孕妇产后婴儿新生儿溶血病循证实验评估研究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 IgG 通过胎盘引起的一种免疫溶血性疾病。多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常致早期流产,轻者出现贫血、水...
白英明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IGG抗体间接胆红素
文献传递
血型不合夫妇孕妇产前新生儿溶血病特异性抗体效价的评估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孕妇血型抗体筛选及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夫妇ABO,Rh血型,对夫妇血型不合孕妇作血型抗体筛选和抗体效价测定,产后婴儿脐血作HDN三项试验,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3 947例围生期孕妇中,夫妇ABO血型不合2 371例(60.1%),孕妇产前抗A(B)抗体效价≥64的共1 287例(54.3%),以A/O,B/O,AB/O为主(占97.3%)。517例夫妇ABO血型不合、IgG抗-A(B)效价≥64的孕妇,其产后婴儿脐血血清学试验证实为母/婴血型不合ABO-HDN384例,发生率为74.3%;产后婴儿脐血间接胆红素>60μmol/L与孕妇抗体滴度呈正相关。夫妇RhD不相合30例(0.91%),其中4例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并伴有抗D和抗E效价增高,经产后婴儿脐血血清学试验判定为RH-HDN。结论产前检查夫妇血型,对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追踪检测IgG抗-A(B)效价,是产前预测ABO-HDN发生可能性的较简单而实用方法;夫妇RH血型系统不合孕妇,应用抗体筛查试验检查血清中有无IgG性质的抗体,同时测定其效价,能有效评估RH-HDN发生的可能性。
白英明赖福才王梁平聂军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试验血型抗体
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了解本地区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现状和变化趋势 ,为防治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将广州地区 13所综合医院 1998~ 2 0 0 0年间在临床标本收集的 72 8株铜绿假单胞菌 ,对 12种抗假单胞菌常用抗生素动态监测并对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监测的 12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 >5 0 % ,敏感率 >70 %有 9种 ,较敏感的有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 ,部分监测抗菌药物敏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下降较明显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 ;另外 ,不同部位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值差异较大 ,胆汁及尿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值较其他部位的低 ,差别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本次药敏监测结果显示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敏感率最高 ,可作为本地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有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值得注意。
赖福才张豫明耿穗娜白英明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监测
广东高校学生“隐匿性”或“窗口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分析广东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因子。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8人份×150μl汇集,汇集阳性组再进行单检测,最终确定阳性个体,采用常规的碱裂解法从血清中提取HBVDNA应用荧光PCR方法在DA620微量荧光检测仪上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在2,6,12个月追踪随访潜在传染危险学生。结果体检学生8 231人,其中HBsAg阳性1 107人,占13.45%;抗-HBs阳性4 995人,占60.68%;HBsAg阴性且抗-HBs阴性者2 129人,占25.87%。在2 129名在校生中,经初筛共筛检出9例HBV-DNA阳性标本,再经复检后,最后确证6例HBV-DNA阳性标本。其HBV-DNA水平为8.5~51.0 IU/ml,"隐匿性"或"窗口期"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82‰(6/2 129)。在6例感染者中,3例为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HBV-DNA阳性;3例为HBV-DNA阳性伴有抗-HBc阳性。结论在广东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着较高的"隐匿性"或"窗口期"HBV感染率。对HBsAg阴性人群(尤其是血清标志物全阴的人群)的最有效的乙型肝炎病毒预防是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使其产生抗-HBs,从而预防HBV感染。
郑英陈佑明黄敬劳小斌白英明赖福才
关键词:ELISA核酸扩增技术荧光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