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立庆

作品数:22 被引量:70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污染
  • 8篇臭氧
  • 6篇气象
  • 5篇大气污染
  • 4篇氮氧化物
  • 3篇夏季
  • 3篇光化学
  • 3篇干旱
  • 3篇半干旱
  • 3篇O
  • 2篇地面臭氧
  • 2篇氧化硫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三江平原
  • 2篇水汽
  • 2篇通量
  • 2篇湍流通量
  • 2篇气溶胶
  • 2篇气象参数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2篇石立庆
  • 8篇王跃思
  • 6篇徐永福
  • 5篇陈辉
  • 5篇胡非
  • 5篇安俊琳
  • 4篇李昕
  • 3篇王明星
  • 3篇黄忠良
  • 3篇黄耀
  • 3篇孔国辉
  • 3篇刘辉志
  • 3篇王庚辰
  • 3篇白建辉
  • 3篇孟泽
  • 2篇王盘兴
  • 2篇符淙斌
  • 2篇孙扬
  • 2篇宋涛
  • 2篇张仁键

传媒

  • 7篇气候与环境研...
  • 5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平原稻田CO_2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特征被引量:25
2006年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于2004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稻田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明硅;月平均的CO2通量日变化幅度很大,6-9月,夜间最大净排放通量分别为0.23,0.23,0.18,0.12mg/(m^2·s);白天最大净吸收通量分别为-0.14,-0.68,-0.66,-0.22mg/(m^2·s).白天CO2通量的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明显相关,并且逐月变化.利用摩擦速度(队)的闽值进行筛选,夜间通量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同期观测的静态箱法结果表明。夜间通量与空气和土壤温度相关,整个生长季,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的C为5.30t/hm^2.
宋涛王跃思宋长春石立庆黄耀王盘兴
关键词:CO2通量涡度相关法稻田
三江平原农田夜间呼吸的涡度相关法和箱法观测比对被引量:5
2007年
2004年和2005年作物生长季,分别在三江平原水田和旱田,利用涡度相关法(EC)和暗箱-气相色谱法(DC—GC)开展了夜间生态系统呼吸比对实验.结果表明,湍流交换充分时2种方法观测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并在选取更高摩擦风速下EC数据后,二者数据一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EC观测的夜间呼吸与箱法模型的结果差异显著(P〈0.001),并因为EC数据本身巨大的变异性而与箱法模型结果的线性相关很弱(水稻田:R^2=0.06;大豆地:R^2=0.23),但在较长时间域内合计数据则可以明显地提高两者的线性相关(水稻田:R^2=0.16;大豆地:R^2=0.75).无论是与DC-GC观测数据比较,还是与其模型结果比较,EC观测的夜间呼吸都比DC—GC法低4%~30%,并且低估程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生长初期和晚期低估程度最小,而在生长旺期低估程度最大.
宋涛王跃思赵晓松宋长春石立庆王盘兴黄耀
关键词:涡度相关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蒸散量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沼泽湿地蒸散量时间变化特征明显。日出后蒸散量逐渐增加,12:00~13:00(北京时间)达到最大值,6~10月各月平均值分别为285.5、257.4、243.0、167.1和65.9W.m-2,各月总蒸散量分别为120.9、101.6、93.1、59.3和25.9mm。与同期降雨量相比,6~9月沼泽湿地水量发生亏缺,亏缺量分别为72.7、3.2、58.8和44.4mm。沼泽湿地蒸散量受环境因子影响强烈。蒸散量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蒸散量也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加而增加,但植物发育成熟后,当饱和水汽压差大于某一阈值(11hPa)时,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加反而抑制了水分蒸散。另外,白天风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水分蒸散。
贾志军宋长春王跃思黄耀石立庆
关键词:沼泽湿地蒸散量净辐射风速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表粗糙度和湍流通量整体输送系数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半干旱区通榆站2003~2008年期间获取的近地层梯度和涡动相关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通榆地区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的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热力学粗糙度z0h,动量拖曳系数Cd和热量输送系数Ch等地气交换过程基本参数,分析了其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和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热传输附加阻尼亦不是常数,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整体输送系数同样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生长季,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多年平均的动量拖曳系数分别为3.1×10-3和4.7×10-3,热量输送系数分别为2.5×10-3和3.1×10-3;在非生长季,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多年平均的动量拖曳系数分别为2.3×10-3和2.9×10-3,热量输送系数分别为2.0×10-3和2.2×10-3.
冯健武刘辉志王雷杜群石立庆
关键词:半干旱区地表粗糙度涡动相关法
APEC前后北京SO2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二次硫酸盐生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SO_2是北京大气中重要的污染气体.为探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前后北京大气SO_2的垂直分布及其对二次硫酸盐(SO_4^(2-))生成的影响,我们于2014年10月21日至11月30日在地面和北京325 m气象塔260 m高度处同步开展了气体SO_2和亚微米颗粒物中硫酸盐(SO_4^(2-))实时连续在线观测.结果显示,采暖前,北京地面SO_2浓度较低,但高层由于显著受到区域输送的影响浓度较高,两层污染物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采暖后,即APEC后,受本地供暖排放影响,SO_2和SO_4^(2-)浓度显著增加,两层的总体差异也相应减小,变化趋势也更为一致.湿度对SO_2的液相转化起关键作用.我们发现近地面SO_2的转化率(SOR)显著高于260 m,这主要与地面较高的湿度相关.事实上,SOR随着湿度增加而迅速增大,进一步凸显了湿度对SO_2液相氧化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发现SO_2特别是260 m在低湿范围(RH<40%)内随湿度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在高湿范围(RH>50%)内则呈下降趋势,说明不同湿度范围内的来源或者生成机制可能有所不同.SO_4^(2-)和PM_(2.5)浓度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湿度范围,增加速率不同.通过相关性和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区域输送(特别是途经北京西部和南部的气团)和本地燃煤排放分别是采暖前后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陈辰高志球徐惟琦杜蔚韩婷婷王晴晴王自发张英杰石立庆孙业乐
关键词:APECSO2硫酸盐
地面臭氧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Ⅱ.可见光波段被引量:7
2002年
通过对广州鼎湖山近地面O3,NOx、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项目的观测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地面O3与NOx等微量气体及太阳可见光辐射的变化规律,详细讨论了可见光波段、不同天气条件地面O3与NOx、光化学反应、气溶胶、可见光辐射等之间复杂的关系。提出以光能量传输与守恒的观点来考虑大气中与可见光辐射有关的主要过程,并以此来研究大气光化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能量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单、实用、省时的统计模式,用于计算地面O3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情况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均比较一致。
白建辉陈辉徐永福石立庆王庚辰黄忠良孔国辉孟泽
关键词:计算方法臭氧氮氧化物气象参数
北京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被引量:87
1999年
利用北京325 m 气象塔进行了大气污染物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气象要素的同步观测, 对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大气污染物变化的规律, 为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提供理论基础。
刘小红洪钟祥李家伦李冰张玉林石立庆
关键词:氮氧化物光化学空气污染
一种气体分析仪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
一种对气体分析仪进行标定的装置,包括有零气发生器、标定系统以及各气体分析仪;在标定系统的一个进气口上连接一进气总管,该进气总管上连接若干个标准气瓶,每个标准气瓶与进气总管之间连接一个开关电磁阀;标定系统的出气口上连接一根...
胡非石立庆
文献传递
亚微米气溶胶粒子谱分布自动采集系统
一种亚微米气溶胶粒子谱分布自动采集系统,包括气溶胶光学计数器分析仪,还包括CPU,所述CPU分别控制系统控制器、存储器和显示器,所述的的系统控制器分别控制气溶胶光学计数器分析仪的控制器和气泵、主机、显示器。当控制系统运行...
王明星张仁键石立庆
文献传递
北京大气中NO、NO_2和O_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07
2007年
臭氧(O3)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x=NO+NO2)关系密切.采用49C臭氧分析仪和42CTL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北京城区O3和NOx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时间为2004—08~2005—07.结果显示,O3和OX(O3+NO2)浓度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峰值,NOx呈双峰态日变化,在07:00和23:00左右出现峰值.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存在差异,O3和NOx浓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大.NOx浓度存在100×10^-9(体积分数)的“分界点”,NOx低浓度时以NOx为主,NOx高浓度时NO占大部分.OX区域贡献和局地贡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前者主要受区域背景O3的影响,在春季最大,后者主要受局地NOx光化学反应的制约,在夏季最强,同时OX组分呈现显著的昼夜差异.
安俊琳王跃思李昕孙扬申双和石立庆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光化学氧化剂臭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