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新峰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姐妹种
  • 4篇萼花臂尾轮虫
  • 4篇轮虫
  • 4篇臂尾轮虫
  • 3篇生活史特征
  • 3篇温度
  • 2篇生活史
  • 1篇英文
  • 1篇生殖隔离
  • 1篇平均寿命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形成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关系
  • 1篇分子系统
  • 1篇分子系统发育
  • 1篇分子系统发育...

机构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李化炳
  • 6篇程新峰
  • 6篇席贻龙
  • 1篇项贤领
  • 1篇陶李祥
  • 1篇胡存兵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Curren...
  • 1篇生态科学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内三个姐妹种生活史特征的比较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在 13℃、18℃、23℃和 28℃下对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三个姐妹种 HE1、HE3 和 LE9 的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姐妹种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因温度的不同而异。13℃下,姐妹种 LE9 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都显著长于姐妹种 HE3,LE9 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最大,三个姐妹种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无显著的差异。18℃下,姐妹种 LE9 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显著长于姐妹种 HE3,姐妹种 LE9的世代时间显著长于姐妹种 HE1 和 HE3,姐妹种 HE3 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姐妹种 LE9,姐妹种 HE3 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三个姐妹种的净生殖率无显著的差异。23℃下,姐妹种 HE1 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和世代时间均最长,姐妹种 HE1 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低于 HE3,三个姐妹种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无显著的差异。28℃下,三个姐妹种的生命期望、平均寿命、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无显著的差异;姐妹种 HE1 的净生殖率最低;姐妹种 HE3 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三个姐妹种的生命表参数对升高的温度的响应也不相同。温度、姐妹种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和姐妹种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李化炳席贻龙程新峰
关键词:姐妹种温度生活史特征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内三个姐妹种生活史特征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3个姐妹种HE1、HE3和LE9在13℃、18℃、23℃和28℃下的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表现为13℃和18℃下姐妹种LE9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都显著长于姐妹种HE3,23℃下姐妹种HE1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均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世代时间显著长于姐妹种HE3,18℃下和23℃姐妹种LE9和HE1的世代时间分别最长和最短;13℃下姐妹种LE9的净生殖率最高,28℃下姐妹种HE1的净生殖率最低;13℃下姐妹种LE9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18℃下姐妹种HE3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姐妹种LE9;18℃和28℃下姐妹种HE3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23℃下姐妹种HE1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低于HE3。3个姐妹种的生命表参数对升高的温度的响应也不相同。温度、姐妹种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轮虫所产后代中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和姐妹种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李化炳席贻龙程新峰
关键词:姐妹种温度生活史特征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内三个姐妹种的形态差异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分别比较了采自芜湖市3个自然水体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内3个姐妹种(分别以克隆HE1和HE5、克隆HE3和SE1、克隆LE9为代表)的成体和幼体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克隆HE3成体的各形态参数均最小,而克隆HE1和LE9成体的各形态参数间无显著的差异;克隆HE1和HE3幼体的前中棘刺间距离和后侧棘刺长度、克隆LE9和HE1幼体的前侧棘刺间距离以及前中棘刺和侧棘刺间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轮虫幼体的其它形态参数均以克隆LE9最长,克隆HE1次之,克隆HE3最短。对克隆HE1、HE3和LE9幼体有明显差异的形态参数所作的分布图显示,它们的分布区有很高程度的重叠。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3姐妹种成体的综合判别率中形态分析Ⅰ为47.8%,形态分析Ⅱ为55.6%;对3姐妹种幼体的综合判别率中形态分析Ⅰ和Ⅱ均为71.1%;两种形态分析对克隆HE1判别准确率均较低,分别为0-76.7%和0-74.2%;依据形态特征无法准确甄别萼花臂尾轮虫姐妹种。
席贻龙李化炳程新峰
关键词:姐妹种
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内三个姐妹种生活史特征的比较研究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在13℃、18℃、23℃和28℃下对采自芜湖市莲塘湖和荷花塘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三个姐妹种HEl、HE3和LE9的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姐妹种生命表参数间的差异因温度的不同而异.1...
李化炳席贻龙程新峰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姐妹种生活史温度平均寿命
文献传递
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莲塘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结构的季节变化被引量:9
2008年
对采自芜湖市莲塘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夏季种群中的30个克隆(S1-S30)和秋季种群中的20个克隆(A1-A20)的rDNA ITS序列进行了分析;以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为外群,构建了50个克隆的NJ、MP和ME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三个系统树均支持将50个克隆分为两个支系;第一支系包括29个夏季采集的单元型(单元型S9除外)和1个秋季采集的单元型A2,第二个支系包括18个秋季采集的单元型(单元型A2除外)和1个夏季采集的单元型S9;两支系间ITS序列差异为5.1%-8.8%;它们应属于两个不同的姐妹种。夏季,莲塘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内以第一支系为主构成的姐妹种在相对丰度上占绝对优势,达29/30;而秋季则相反。上述结果表明:浅水湖泊中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密度的季节变动实际上主要在于各姐妹种相对丰度的季节变化;两姐妹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季节变化符合重叠模型。
程新峰席贻龙李化炳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结构RDNAITS序列姐妹种
轮虫同域性物种形成:来自萼花臂尾轮虫克隆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生殖隔离的证据被引量:11
2008年
对采自芜湖市三个不同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17个克隆的线粒体COⅠ基因和rDNAITS1序列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不同克隆间COⅠ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4.0%,平均为5.1%;ITS1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7.4%,平均为2.2%。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NJ树、MP树、ML树和贝叶斯树)均支持将17个克隆划分为三个姐妹种,各姐妹种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7.2%-14.0%。基于ITS1序列构建的同样四种分子系统树也支持将17个克隆划分为三个姐妹种,但其中的克隆HE5在姐妹种中的归属与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所得出的结果不同,各姐妹种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9%-7.4%。混交雌体和雄体间的交配实验结果表明,轮虫各姐妹种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克隆HE5在姐妹种中的归属应与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所得出的结果一致;ITS1序列进化速率较低,不宜用于轮虫姐妹种的准确甄别。COⅠ基因进化钟计算结果显示,三个姐妹种间,克隆LE9所属的姐妹种早在8百万年前便分化形成出来,HE1、HE2、HE4-7所属的姐妹种于5百万年前分化产生。
李化炳席贻龙程新峰项贤领胡存兵陶李祥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姐妹种生殖隔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