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筠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K13的失表达与舌癌复发的关系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CK13的表达与舌癌复发的关系,为预测舌癌的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142例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手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3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K13的表达与舌癌复发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42例舌癌患者中有41例复发,88例表达CK13,55例CK13失表达,CK13失表达的舌癌患者复发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CK1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分化状态无关。结论:CK13的失表达与舌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舌癌复发与否的分子标记。
- 胡砚平程筠赵炜杨海东
- 关键词:CK13
- 大鼠舌癌变过程中生存素、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大鼠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0.002%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SD大鼠9~36周建立大鼠舌癌变模型,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大鼠舌癌变过程中生存素、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36例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仅1例,而11例异常增生组织中其表达为6例,11例口腔癌组织中其表达为10例。生存素蛋白在正常舌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及舌癌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异常增生及口腔癌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P〈0.01)。在17例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的大鼠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12例,p53蛋白阳性表达8例;生存素蛋白表达与Bcl-2、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增高和口腔鳞状上皮的异常增生、癌变有关,提示生存素可能参与了口腔癌的发生、发展;生存素、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
- 郑燕芬陈作良陈宏柏程筠
- 关键词:生存素P53蛋白
- 高迁移率族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舌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和高分辨率溶解法,检测43例舌癌组织、11例正常舌组织中HMGB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转移和复发的关系。结果:HMGB1蛋白在舌癌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为72.1%,弱阳性率为27.9%,在正常舌组织中弱阳性表达(P<0.01),HMGB1mRNA在舌癌组织的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HMGB1表达强度与舌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相关(P<0.05)。结论:HMGB1在舌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舌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判定指标之一。
- 胡砚平程筠赵炜杨海东彭江帆
- 关键词:舌癌高迁移率族蛋白1
- T细胞免疫和细胞凋亡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
- 目的通过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中细胞凋亡情况、CD4、CDST细胞及CD4/CD8比例的变化,分析OLP中细胞免疫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一步了解OL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 邓冠红陈作良陈宏柏程筠
-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凋亡CD4+T细胞CD8+T细胞
- 文献传递
- T细胞免疫和细胞凋亡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3
- 2009年
- 目的通过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细胞凋亡情况及CD4+、CD8+T细胞和CD4/CD8比例的变化分析细胞免疫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一步了解OL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例OLP组织中CD4+、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定位检测17例OLP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OLP组固有层中CD4+、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值降低。OLP组中上皮内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OLP组固有层中CD4+、CD8+T细胞浸润的增加、CD4/CD8比值的变化及OLP中上皮细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异常,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细胞凋亡异常在OL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邓冠红陈作良陈宏柏程筠
-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凋亡CD4+T细胞CD8+T细胞
- RANKL及iNOS在牙源性角化囊肿表达的相关性
- 2010年
- 目的:了解RANKL和iNOS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诊断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组织切片26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NKL和iNOS的表达。结果:所有标本均显示RANKL阳性,阳性细胞位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上皮层,其中53.8%(14例)为弱阳性,46.2%(12例)为阳性;iNOS的阳性细胞位于囊肿上皮细胞的细胞质,阳性率为84.6%(22例),其中36.4%(8例)为弱阳性,63.6%(14例)为阳性。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RANKL和iNOS在牙源性角化囊肿引起的颌骨破坏中起协同作用。
- 胡砚平赵炜程筠陈弈杨海东
-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肿一氧化氮合酶
- 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明确RANKL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和分布,了解牙源性角化囊肿骨破坏的机制。方法:经病理诊断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组织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NKL的表达及分布,用TRAP的免疫组化和降钙素受体的原位杂交明确RANKL阳性细胞的性质。结果:所有标本均显示RANKL阳性,阳性细胞位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上皮层;均显示TRAP阳性,阳性细胞位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上皮层,两种指标的阳性细胞定位类似;均显示CTR阳性,阳性细胞位于囊肿的上皮层,与RANKL和TRAP的阳性细胞定位类似。结论:RANKL在牙源性角化囊肿引起的颌骨破坏中起作用。
- 胡砚平尤金朝赵炜程筠杨海东陈弈
-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肿骨破坏
- 纳米骨水泥修复根分叉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纳米骨水泥修复犬慢性牙周组织缺损。方法:将3只成年Beagle犬形成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按拉丁方设计方法分成3组,每组6颗牙,分别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纳米骨水泥(nano-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GTR+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por-ous,CHAP)、GTR进行移植修复治疗。12周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组织学观察GTR+CPC组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效果明显优于GTR组(P<0.05)。X线片显示:GTR+CPC组骨缺损处骨质生长情况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应用GTR技术结合纳米骨水泥移植可显著促进狗牙根分叉处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
- 陈晓玲陈作良冯祖德闫福华程筠
- 关键词:牙周组织再生
- 口腔白斑和癌组织中Smad4、Bcl-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检测口腔白斑和癌组织中Smad4和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口腔白斑的癌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mad4蛋白表达情况及Polymer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mad4蛋白在正常组织、白斑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0%、92.3%和33.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白斑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0.0%、53.8%和100.0%,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d4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54,P<0.01)。结论:Smad4和Bcl-2可能参与了口腔癌变的过程;在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mad4缺失表达和Bcl-2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协同参与。
- 陈学升陈作良程筠郑晓斌
- 关键词:口腔白斑口腔鳞癌SMAD4BCL-2
- 芪蓝颗粒对SD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PCNA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药芪蓝颗粒阻癌抑癌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A、B、C、D、E共5组,A、B、C、D组用0.002%4NQO制备大鼠舌癌变模型,其中B、C、D组在制备模型的同时,用不同剂量芪蓝颗粒进行干预,A组为模型对照组,E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于中药干预的9、18、27、36周时分别处死7只动物,取舌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A组总体癌变率高达39.29%,明显高于B(14.29%)、C(3.57%)、D(14.29%)组(P<0.05)。而A组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CNA蛋白没有阳性表达,11例异型增生组织中8例阳性表达,11例口腔癌变组织则全部为阳性表达。A组中PCNA的表达从正常口腔黏膜→各级异型增生→癌变,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鼠异常增生舌组织中,A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为8/11,显著高于B(6/15)、C(4/14)、D(3/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舌癌组织中,A组与中药干预组之间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总体实验动物中,A组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中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PCNA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芪蓝颗粒具有明显的抑癌阻癌效果,可能通过下调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而降低细胞增殖能力,起到阻断癌变的作用。
- 陈作良郑晓斌黄文霞陈宏柏邓冠红程筠
- 关键词:SD大鼠舌癌增殖细胞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