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菀
-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烟草花粉母细胞中果胶酶细胞化学定位及其在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对果胶酶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的活性进行了电镜细胞化学定位,以研究其在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细线期,酶反应产物主要存在于光面内质网及其衍生小泡内;偶线期,当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开始形成时,反应产物明显增强。同时果胶酶活性也出现在细胞壁上,尤其是出现在简单或者复杂分枝状的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内部或沿着它们附近细胞壁的巾胶层分布。胞叶小泡中的酶活性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一样,也是通过内质网及其衍生小泡由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壁的,并在那里通过特异性降解果胶质而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导致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的形成。
- 于春红郭光沁聂秀菀郑国锠
- 关键词:细胞化学定位果胶酶花粉母细胞烟草
- 黑麦花粉母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及其细胞融合现象的观察被引量:1
- 1991年
-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早前期,把黑麦花粉母细胞以花粉母细胞丝状体的形式分离出来,培养在微量培养室内直接进行了观察。在这种可以使花粉母细胞保持完整并处于生活状态的条件下,仍看到有细胞融合现象存在,细胞融合的特征也与以前使用压片和切片法所看到的基本相同。在花粉母细胞丝状体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花粉母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有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表现异常,主要包括染色质的量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和减少。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早期所作的机械损伤和固定液的作用不是细胞融合的原因和细胞融合可导致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结论。
- 王新宇聂秀菀郑国锠
- 关键词:黑麦花粉母细胞细胞融合
- 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苦豆子遗传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3年
- 以发根农杆菌转化苦豆子的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结果表明,辅助以超声波处理有助于转化率的提高,当超声波(功率120W,震荡频率50kHz)处理25min时,转化率达到最高峰(子叶为83.7%,下胚轴为39.1%),分别高于对照(14.4%和9.8%)69.3%和29.3%。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添加AS100μmol/L,可使转化率再进一步提高9.9%和7.6%。
- 赵东利陈红波聂秀菀王新宇郑国锠
- 关键词:苦豆子超声波处理发根农杆菌乙酰丁香酮药用植物
- 植物小孢子母细胞胞间细胞融合通道的超显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采用常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百合和黑麦花药小孢子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胞间细胞融合道(intercellularcytomicticchannel,ICC)的精细结构。首次发现ICCs内部除包含早期研究所看到的染色质,或核糖体、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外,其中还存在有一些形态学特征与微丝和微管很类似的细胞骨架系统。该系统穿过ICCs,从一个细胞延伸到相邻细胞的细胞质内,表面与周围的染色质颗粒、核糖体、质体等细胞器相连,方向与细胞质或核物质细胞间运动的方向一致。本研究表明:(1)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组分通过ICCs在细胞之间可能保持一定联系;(2)通过ICCs发生的细胞质与核物质的细胞间运动所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其中存在的细胞质骨架组分有关。
- 王新宇聂秀菀郑国
- 关键词:高等植物小孢子母细胞
- 二甲基亚砜对黑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 1992年
- 黑麦根尖在原位用二甲垫亚砜(DMSO)处理之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也出现类似微丝的微纤丝结构。与我们以前在经DMSO处理过的黑麦小孢子母细胞核中所看到的微纤丝结构一样,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中微纤丝结构直径也约为6—9 nm,许多根微纤丝平行地排列在一起构成微纤丝束,本研究提示DMSO对于植物的体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应。也提示黑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的核基质可能具有相似的组成。
- 王新宇聂秀菀郑国錩
- 关键词:黑麦根尖分生组织
- 百合花粉母细胞的核骨架
- 近年来我们曾在百合、洋葱花粉母细胞核中发现,从间期-未期以及在染色质穿壁过程中,始终存在一种非染色质的由蛋白质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为进一步观察它的立体结构, 我们采用了正装制样的方法。
- 聂秀菀王新宇郑国錩
- 关键词:百合花粉核骨架DNASE母细胞
- 文献传递
- 中国豌豆根瘤侵入线的发育和特征
- <正> 我们对中国张家川豌豆根瘤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先后进行了详细观察,观察表明,这些根瘤中的侵入线IT与其他已报道的豌豆根瘤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此又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豆科根瘤通常...
- 韩善华聂秀菀张兰珍陈尚文高金城李伯年王代偲郑国锠
- 文献传递
- 百合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细胞间连接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 1998年
- 超显微结构水平观察发现造孢时期造胞细胞的壁较厚,由中间层、初生和次生壁组成,细胞间的连接为典型的胞间连丝。减数分裂前间期的细胞壁主要由中间和初生壁组成,典型的胞间连丝消失,但局部位置上的中间层和初生壁组分缺失,构成约200~800nm宽的“豁口”。进入分裂期后,次生壁组分急剧增加。当整个细胞壁加厚到240—500nm时,细胞壁出现穿孔。穿孔过程似乎有下列两种方式:1)在细胞壁的一侧或两侧出现电子致密物,这种电子致密物因不断积累,在与细胞壁垂直的方向上向壁内延伸。它们穿过次生壁、初生壁和中间层,最后整个细胞壁被贯通;2)细胞壁的两侧同时出现类似分泌泡的结构,可能由于这些分泌泡的作用使它们所处部位的细胞壁变薄,最终被贯通。当细胞壁进一步加厚至470—1700nm时(偶线-粗线期),细胞壁出现很宽阔(200~1500nm)的细胞融合道(cytomicticchannel),其中并伴随有核物质或细胞器通过。文章讨论了细胞发育过程中次生胞间连丝与细胞融合道形成的机理及其相互联系。
- 王新宇聂秀菀潘有福张大伟郑国锠
- 关键词:细胞结构
- 百合花粉母细胞核骨架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参照动物细胞核骨架的研究方法,用整装电镜技术和DGD包埋-去包埋技术研究了选择性抽提的和完整的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willmottiae (Wilson) Roffill)花粉母细胞。结果表明,住减数分裂前期Ⅰ,百合花粉母细胞核内存在一个精细的非染色质纤维——核骨架。该网络由5~15nm的纤维交织而成,广泛地分布于细胞核内。这些核骨架有的分布于染色体间,有的分布于染色体周围,并与染色体和核仁相连。随着减数分裂时间的推移,染色体(质)间核骨架纤维逐渐减少,染色体(质)周围的核骨架纤维逐渐增多,并与染色体内部的纤维结构相连,表明核骨架一方面为染色体拓扑变化提供一个空间支架,另一方面也可能参与了染色体骨架的构建。
- 徐涛张晓红聂秀菀郑国锠
- 关键词:百合花粉母细胞核骨架超微结构
- 百合花粉母细胞腺苷三磷酸酶反应产物的X-射线微区分析被引量:2
- 1991年
- 百合早前期花粉母细胞经腺苷三磷酸酶反应处理后,一部分经过锇酸后固定和铀染色,一部分不经锇酸后固定和铀染色,其余的经锇酸固定,但不经铀染色,在此三种情况下,细胞质膜和染色质中都出现有致密的,电子不通透的沉淀。进一步的X-射线微区分析表明这些沉淀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铅。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也表明核膜和胞间连丝通道内部的酶反应沉淀中也含有铅,并且质膜、染色质和胞间连丝通道中酶反应沉淀中的铅较为丰富,细胞融合期染色质酶反应沉淀物中的铅含量较高,进入粗线期后,酶反应沉淀物中铅的含量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百合早前期花粉母细胞的质膜、染色质、核膜及胞间连丝通道内部的确具有ATP酶活性;ATP酶在细胞融合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聂秀菀王新宇陈尚文郑国锠
- 关键词:百合花粉母细胞X线分析ATP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