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平

作品数:106 被引量:611H指数:13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7篇创伤
  • 29篇救治
  • 20篇多发伤
  • 20篇手术
  • 16篇骨折
  • 14篇腹部
  • 13篇诊治
  • 13篇骨盆
  • 12篇胸部
  • 11篇严重多发
  • 11篇严重多发伤
  • 11篇盆骨
  • 11篇外科
  • 11篇骨盆骨折
  • 11篇并发
  • 8篇伤患者
  • 8篇急救
  • 8篇并发症
  • 7篇胸部创伤
  • 7篇救治体会

机构

  • 95篇重庆市急救医...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6篇胡平
  • 69篇高劲谋
  • 24篇李昌华
  • 24篇王建柏
  • 22篇林曦
  • 22篇杨俊
  • 18篇刘朝普
  • 16篇赵山红
  • 16篇都定元
  • 15篇艾涛
  • 14篇黄光斌
  • 13篇何平
  • 10篇韦功滨
  • 8篇向江侠
  • 7篇项震
  • 7篇白祥军
  • 6篇马渝
  • 6篇张奎
  • 5篇田显扬
  • 5篇赵兴吉

传媒

  • 37篇创伤外科杂志
  • 1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0篇重庆医学
  • 7篇中国急救复苏...
  • 7篇第七届全国创...
  • 4篇中华医学会急...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休克杂志...
  • 1篇第六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学会灾...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9篇2014
  • 1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0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转运与直接转运胸痛中心PC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为部分基层医院没有介入手术条件,需要转诊胸痛中心延迟接受急诊PCI,比较静脉溶栓后转运与直接转运胸痛中心时间窗内延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改进因客观原因延迟PCI的抢救治疗流程而进一步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救中心急救转入同济胸痛中心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转院前静脉溶栓后转诊胸痛中心急诊PCI,对照组24例没有接受溶栓直接转诊胸痛中心急诊PCI,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率为41.7%,胸痛明显缓解率为45.8%;观察组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率为87.5%,胸痛明显缓解率为79.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因部分基层医院没有介入手术条件,需要转诊胸痛中心延迟接受急诊PCI,客观原因延迟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院外静脉溶栓后转诊比直接转诊延时PCI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院外急救转诊推广研究。
胡平刘致鹏肖忠清江敏白祥军杨光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院外急救
胸部穿透伤伴异物存留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总结胸部穿透伤伴异物存留的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胸部穿透伤伴异物存留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15~64岁,平均43.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min^37h,平均52.4min。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急诊行剖胸探查及异物取出术,剖胸手术入路选择前外侧切口14例(50.00%),后外侧切口7例(25.00%),锁骨及第1、2肋切断3例(10.72%),胸骨正中切口2例(7.14%),胸腹联合切口2例(7.14%);脏器损伤51例次,其中肺裂伤22例次(43.14%),心脏大血管伤5例次(9.80%),肋间动脉伤5例次(9.80%),脊柱及纵隔伤4例次(7.84%),膈肌伤8例次(15.69%),胸导管1例次(1.96%),腹腔脏器伤6例次(11.77%)。对损伤脏器均行一期确定性手术,包括肺裂伤切开深部止血后缝合、心脏大血管修补缝合、肋间动脉缝扎止血、纵隔血肿清除、膈肌修补、胸导管结扎以及肝脏、胃修补和脾切除。27例(96.43%)异物完全取出,1例(3.57%)部分异物残留,死亡2例(7.14%)。结论术前恰当的生命支持、术中针对性选择切口、明确人员分工、合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胸部穿透伤伴异物存留成功的关键。
林曦都定元高劲谋胡平
关键词:胸部损伤穿透伤剖胸探查
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的外科技术被引量:8
2019年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骨盆骨折是创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失血和严重合并损伤,而神经损伤及骨盆畸形则可能导致永久残疾。随着麻醉、外科手术技术、重症支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严重骨盆骨折病死率有所下降。如何早期综合应用外科技术,有效止血,减少死亡,同时降低伤残率仍是临床创伤关注的重点。这些技术包括髂内动脉结扎和介入栓塞为主的髂内动脉断血技术、骨盆填塞止血、骨盆支架外固定稳定骨盆、血管探查修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骶神经探查、盆腔盆底毗邻脏器探查处理等。严重骨盆骨折后早期治疗按损害控制原则进行处理,重点是止血、稳定骨盆、识别神经及毗邻脏器损伤,为后期骨盆髋臼整复创造条件,以期达到降低病死率、伤残率的目的。
黄光斌胡平
关键词:骨盆骨折髂内动脉结扎动脉栓塞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人软组织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老年软组织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进入我院的75例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按人院时间分组,单日入院为VSD治疗组(观察组40例),双日入院为传统换药组(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21.3d,对照组30.7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P=0.0000)。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率为12.5%(5/40),对照组感染率为54.3%(19/3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P=0.000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15/3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154)。观察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对照组住院期间因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老年严重软组织创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减少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因长期卧床出现的并发症等,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刘朝普胡平李昌华何平王建柏韦功滨李辉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引流术软组织损伤
304例合并严重腹部损伤的多发伤诊治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总结合并严重腹部损伤的多发伤诊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4例合并严重腹部损伤(AIS≥3)的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诊断正确率95.7%(291/304)。救治成功率94.1%,腹部伤非手术治疗即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栓塞术(AE)止血有效率为93.8%。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ACS)16例(5.3%),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5例,腹腔感染28例,胆瘘22例,胆汁瘤10例,胰瘘15例,肠瘘7例,肠梗阻5例,肠坏死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7例,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7例,存在并发症者7例死亡,余经手术治愈或自愈。总病死率5.9%(18/304),死因为脑伤3例,胸伤2例,腹伤10例,骨盆骨折大出血2例,颈椎骨折1例。结论早期准确的伤情评估、快速的诊断和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多部位和多脏器损伤的处理顺序、合理运用损伤控制策略、高度重视腹腔间隙综合征对提高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向江侠胡平高劲谋刘朝普王建柏
关键词:腹部损伤损伤控制外科腹腔间隙综合征多发伤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CRP、IL-6、IL-10的变仲.及对MODS预测价值的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因继发MODS而导致不良预后。早期预测MODS的发生对于指导治疗、预判转归及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创伤后一系列免疫物质的血液浓度变化可能与创伤严重程度及脓毒血症、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相关联,但这些指标用于预测严重多发伤后MODS并发症的价值仍不十分明确。
林曦高劲谋胡平李昌华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患者MODS血清CRPIL-10IL-6不良预后
创伤患者髂内动脉断血术65例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总结骨盆及盆底创伤大出血髂内动脉结扎或造影栓塞65例的体会。考虑合并有腹腔脏器伤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反之采用栓塞术是对骨盆及盆底创伤大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不提倡先栓塞后剖腹术。
何平高劲谋胡平
关键词:骨盆髂内动脉创伤栓塞
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损害控制手术策略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损伤的术中损害控制外科(DCS)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初期行髂内动脉结扎19例,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栓塞2例;伤道和腹膜后填塞止血11例;膀胱造瘘7例,膀胱修补加尿道会师2例;腹膜内结直肠伤I期修补4例,造瘘1例;腹膜外直肠伤结肠造口13例,远近端钳夹留待Ⅱ期手术3例;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14例;其他合并伤予相应处理。确定性骨盆整复内固定及结直肠和后尿道重建术留待后期。结果死亡6例(29%),死因为大出血致严重休克5例,腹腔盆底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并发症7例次:直肠膀胱瘘3例,腹腔间隙综合征(ACS)2例,髂血管血栓形成截肢1例,截瘫1例;除截瘫外,其余均非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结论髂内动脉结扎加填塞是治疗严重开放骨盆骨折出血的重要手段;合并膀胱结直肠损伤时应完成初期改道术;应常规安置骨盆外固定支架。
赵山红高劲谋胡平项震
关键词:骨盆骨折损害控制外科手术
钝性胰腺损伤3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钝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钝性胰腺损伤36例的临床资料。胰腺脏器损伤分级(OIS):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1例。33例有合并伤,休克21例(58.3%)。均手术治疗,单纯引流15例,清创修补+引流9例,胰尾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5例,手术引流+填塞1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1例,胰头颈清创+胆管、十二指肠、胰周等多处引流术1例。并发症14例(38.9%),胰瘘4例,胰腺假性囊肿3例,胰腺脓肿2例,出血2例,创伤性胰腺炎3例。结果治愈34例(94.4%),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失血性休克和腹腔感染。结论胰腺损伤手术探查的关键是明确主胰管有无损伤;按胰腺损伤分级采用不同术式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项震高劲谋胡平刘朝普
关键词:胰腺损伤手术
创伤性腹主动脉髂总动脉交汇部夹层动脉瘤一例
2009年
患者男性,53岁。2008年8月27日下午5点30分进行矿井作业时被煤斗车拖拽数十米,腹部被轨道和地面矿石反复撞击,腹壁破裂脏器脱出。伤后30min被送入当地医院,立即全身麻醉下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发现上腹25.0cm长横行破口,胃和横结肠脱出。
高劲谋高云瀚韦功滨艾涛黄光斌胡平杨俊
关键词: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髂总动脉创伤性剖腹探查肠脱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