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德志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损伤
  • 4篇细胞
  • 3篇手术
  • 3篇颅脑
  • 2篇神经细胞
  • 2篇肿瘤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外伤
  • 2篇外伤后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围手术期治疗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外伤
  • 2篇脑外伤后
  • 2篇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 2篇胶质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13篇胡德志
  • 8篇周良辅
  • 4篇毛颖
  • 2篇高亮
  • 2篇朱剑虹
  • 2篇徐伟
  • 2篇曹晓运
  • 2篇季耀东
  • 2篇江澄川
  • 1篇王宇倩
  • 1篇尹士杰
  • 1篇陈家焱
  • 1篇刘军
  • 1篇陈立军
  • 1篇王晓梅
  • 1篇吴学海
  • 1篇曹小定
  • 1篇杜固宏
  • 1篇乔健
  • 1篇谢璞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评估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索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特征。 方法 利用负压性脑创伤模型装置制作SD大鼠负压性脑创伤模型。设立负压伤组 (12只 )和假手术对照组 (12只 )。另取 2只负压伤大鼠 1周后处死做HE染色,以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以mNSS方法和水迷宫试验对两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进行行为学的评价。 结果 本组大鼠负压打击后死亡 1只,存活大鼠成模率为 100%,负压打击部位的皮层和皮层下呈现局灶的挫伤、出血和组织缺失。负压伤组mNSS评分异常持续到受伤后 25d以前,水迷宫试验平均逃避潜伏期异常不超过 3d。 结论 大鼠负压性脑创伤模型主要适用于以受伤后较短时期内 ( <25d)的神经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胡德志周良辅吴学海
关键词:组织病理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 采取“对症用药、专门心理辅导和社区跟踪治疗”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疗策略治疗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例确诊的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100例)和综合治疗组(100例),前者采用对症用药以及简单的心理辅导,后者采取对症用药、专门心理辅导和社区跟踪治疗。同时对患者实行问卷调查。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1.8个月,发现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心理和社会状态。综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与普通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对症用药、专门心理辅导和社区跟踪治疗”为主要内容的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综合治疗策略可行并值得推荐。
陈家焱胡德志周良辅
关键词:脑损伤药物疗法心理疗法颅脑外伤后综合征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脑池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枕大池后,对局部脑创伤组织NGF和BDNF基因表达以及对大鼠行为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SD大鼠的后肢骨髓分离培养rMSCs。设立单纯脑创伤大鼠组(18只),脑创伤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18只),脑创伤大鼠细胞移植组(18只)。分别处理后在第1、2、3周抽提特定脑组织块的总P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扩增靶基因(NGF和BDNF)和内参基因(β actin 1和βactin 2)并测定各实验组靶基因相对表达强度,并且各组分别在移植后第24小时、1、2、3周以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获得稳定传代的rMSCs。共获得108份PCR产物。在第1、2周,TBI大鼠细胞移植组两个靶基因的相对表达强度都比TBI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在第3周,各实验组靶基因相对表达强度没有差异(P<0.05)。在移植后第2周和第3周,TBI大鼠细胞移植组的mNSS评分比对照组均低(P<0.05)。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到TBI大鼠后能在不少于2周的时间内促进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改善脑创伤大鼠神经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
胡德志周良辅朱剑虹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创伤性脑损伤枕大池神经营养因子
5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被引量:17
2001年
徐伟季耀东周良辅高亮曹晓运胡德志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
尿-血渗透压比值和尿-血钠浓度比值的监测对颅脑损伤后尿崩综合征的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临床研究 ,探讨尿 -血渗透压比值和尿 -血钠浓度比值监测对脑外伤后尿崩综合征 (DI)和脑盐耗综合征 (CSW )的意义。方法 对并发DI (30例 )和CSW (10例 )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后 30d内的尿 -血渗透压比值 ,尿 -血钠浓度比值 ,尿相对密度 ,2 4小时尿量和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的监测。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0d内死亡 4例。DI组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的有11例 ,其中 9例尿 -血渗透压比值的最小值为 0 2 19~ 0 4 2 5 ;治愈 19例 ,其中 16例的尿血渗透压比值的最小值是 0 4 37~ 0 76 5。DI组确诊后一周内平均尿血渗透压值与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有密切相关性 (相关系数r=0 86 ,P <0 0 5 )。CSW组发现平均尿血钠浓度比与平均尿量的相关系数r=0 79(P <0 0 5 ) ,个体尿血钠浓度的峰值与病程长短相关。结论 尿血渗透压比值能动态反应脑外伤后DI患者机体的相关内分泌状态 ,并且是判断预后的一个因素。
胡德志江澄川高辛
关键词:血渗透压血钠浓度尿血脑外伤后综合征
中央性神经细胞瘤(附5例报告)
2000年
胡德志江澄川张福林唐镇生
关键词:中央性神经细胞瘤病理
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1999至2008年经病理学证实的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病例特点并进行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椎管内副神经节瘤大多位于腰骶部,大多为良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和椎管内常见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相比没有特殊性,治疗依靠手术切除。结论: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绝大多数可以手术全切,预后良好。
陈立军杜固宏胡德志毛颖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椎管内
人横纹肌样脑膜瘤细胞株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人横纹肌样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建立其体外研究模型,本实验拟从1例确诊的横纹肌样脑膜瘤中分离和鉴定横纹肌样脑膜瘤细胞株。方法利用贴壁培养和肿瘤球培养结合的方法,分离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抗原标志。用X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用体内移植方法评估其致瘤能力。结果分离培养得到一细胞株,其表面标志为CD44+CD59+CD105+CD11a-CD31-Cd34-,与间质前体细胞具有相似性。其在体外具有长期传代能力,目前已经传了50余代。体内移植试验表明1×105以上细胞具有较一致的颅内致瘤能力,获得的移植瘤与原发人肿瘤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特征。结论我们首次分离了1例具有间质细胞特征并具有致瘤性的横纹肌样脑膜瘤细胞株,为恶性脑膜瘤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体外模型。
胡德志王晓梅毛颖周良辅
关键词:横纹肌样脑膜瘤细胞株间质细胞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后在损伤脑组织中的存活和分化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探讨MSCs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的蛛网膜下腔后迁移到损伤脑组织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建立23个大鼠脑创伤模型。从SD大鼠的后肢骨髓分离培养得MSCs,将第三代的MSCs以BrdU在体外标记。随机取15个脑创伤大鼠模型接受MSCa枕大池注射(脑创伤细胞移植组);随机取6个脑创伤大鼠模型接受枕大池注射生理盐水(脑创伤生理盐水组);取6个正常大鼠接受枕大池注射MSCs(正常大鼠细胞移植组)。定期杀死大鼠制作脑组织石蜡切片,行BrdU、BrdU-GFAP、BrdU-MAP2的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另取两个脑创伤大鼠在创伤1周后脑石蜡切片行HE染色。结果:观察到脑创伤细胞移植组石蜡切片BrdU染色可见BrdU阳性细胞,细胞进入皮质下的最大距离为3 mm。双标记染色可见部分BrdU阳性细胞胞质呈现GFAP或MAP_2染色阳性。而另外两组均未见阳性细胞。结论:大鼠MSCs具有从蛛网膜下腔迁移入损伤脑组织存活一定时期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
胡德志周良辅朱剑虹毛颖王宇倩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神经细胞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总结 6 7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lasgowcomascale,GCS) 3~ 8分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 方法 对我科 1992年 2月至 1998年 10月收入院行手术治疗的 6 7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 7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存活 45例(6 7 2 % ) ,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 34例 (5 0 7% ) ,重残 11例 (16 5 % ) ,死亡 2 2例 (32 8% )。 结论 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 ,包括院前急救、颅内血肿的早诊早治、骨瓣减压、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及全身支持治疗等措施 ,可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徐伟季耀东周良辅高亮曹晓运胡德志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院前急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