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月龙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和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3篇出血
  • 2篇血管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手术
  • 2篇内镜
  • 1篇大血管
  • 1篇岛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入路
  • 1篇血管再通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预后影响
  • 1篇造影
  • 1篇神经内镜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头颅

机构

  • 6篇太和县人民医...

作者

  • 6篇胡月龙
  • 4篇杨国瑛
  • 4篇樊保华
  • 2篇崔涛
  • 2篇张文彬
  • 2篇王学富
  • 1篇孙旭东
  • 1篇张超勇
  • 1篇滑祥廷
  • 1篇黄金榜
  • 1篇赵曙光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学习曲线及安全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学习曲线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新开展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6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15例)、B(15例)、C(15例)、D(15例)4个阶段,对比各阶段间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穿刺时间(min)、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mGy)的差异,并绘制和分析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学习曲线。以C和D组(30例)合并为桡动脉组,并随机选取在本院已成熟开展的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30例为股动脉组,对比两组之间造影成功率、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皮肤穿刺时间、手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手术舒适程度等指标。结果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初期学习曲线陡峭,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学习曲线逐渐平稳,30例以后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穿刺时间、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基本稳定。两种方法造影成功率(93.3%vs.93.3%)、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6.81±1.35)min vs.(7.57±2.64)min]、单根血管放射剂量[(108.92±9.22)m Gy vs.(90.21±10.75)m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少于股动脉组[(6.46±1.40)h vs.(25.42±7.45)h],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1.76±0.39)min vs.(0.84±0.23)min],并发症发生率小于股动脉组(3.3%vs.24%),焦虑程度评分、动脉鞘相关疼痛评分[(1.96±0.80)分、(1.59±0.57)分]小于股动脉组[(4.20±1.50)分、(2.62±0.92)分],舒适感优于股动脉组[(1.70±0.60)分vs.(3.58±1.10)分],总体桡动脉途径倾向程度优于股动脉组(71.1%vs.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初始学习曲线陡峭,30例以后技术水平逐渐稳定,具有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舒适度高、选择倾向高等优点。
李丛丛樊保华卢煜张伟孙瑞胡月龙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桡动脉股动脉
超早期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定位按微创手术设计切口,解剖外侧裂后经岛叶皮层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手术均在6小时内进行。结果 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小时,术后24h内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达90%以上者41例,80%~90%的13例,70%~80%的2例,其中1例术后再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例,死亡率3.57%,存活患者术后6个月时ADL评分:I~Ⅱ级21例(37.50%),Ⅲ级19例(33.93%),IV级11例(19.64%),V级(植物生存)3例(5.35%),恢复良好率(ADL I~Ⅲ级)达71.43%。结论采用超早期经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通过大脑自然沟裂进入血肿腔,使脑组织损伤降至最低,有利于清除血肿,抢救处于缺血半暗带尚有一定功能的脑组织,手术时间短,对内环境干扰小,恢复快,能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改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文彬杨国瑛樊保华胡月龙崔涛黄金榜孙旭东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早期头颅MR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临床诊断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CT无异常改变或轻微改变的病例早期行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检查均在72h内完成。结果 MRI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91例,阳性率77.1%。阳性表现的结果中FLAIR表现阳性率占91.2%,T2表现阳性率占69.2%。结论早期头颅MRI能够为DAI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能为DAI伤情和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张文彬杨国瑛樊保华王学富胡月龙滑祥廷
关键词:头颅MRI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进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镜手术30例(内镜组),采用显微手术30例(显微镜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带管时间、颅内感染率及ICU住院时间均小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1、3、7 d脑实质血肿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1、3、7 d脑室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11.50±2.58)分]明显高于显微镜组[(8.86±1.67)分;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6.7%)明显高于显微镜组(46.7%;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可更好地清除脑室内血肿,缩短脑室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颅内感染率,改善远期预后。
李丛丛卢煜黄永辉李帅胡月龙王学富樊保华杨国瑛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神经内镜手术显微手术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HICH)的优势,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SHICH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其微创手术方案分成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单纯显微镜下微创手术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骨窗面积、骨窗与血肿投影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SHICH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与单纯显微镜下微创组相比骨窗与血肿投影重合率、血肿清除率增高,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3月GOS评分明显提升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及手术血肿清除率、血肿部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综合康复治疗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内镜下手术使微创手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显著提高了幕上脑出血手术术前血肿定位及手术规划的精确度,优化骨窗面积、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明显改善临床预后;术前GCS评分、手术血肿清除率、手术方式(采用3D-slicer辅助组)、血肿部位(非丘脑部位)、术后综合康复治疗为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术前血肿体积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及早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采用合适的微创治疗手段并积极地防治并发症,以期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
李丛丛王献峰赵市伟胡月龙巴永峰张超勇
关键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预后
SWIM取栓技术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抽吸技术(SWIM)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SWIM取栓术,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架取栓术。术后,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分级标准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情况,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检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蛋白(S100β)]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6,P<0.05)。术后1周,观察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低[(5.37±1.09)分vs.(6.24±1.22)分、(6.03±0.92)ng ml vs.(8.18±1.17)ng ml、(0.27±0.07)ng ml vs.(0.35±0.09)ng ml],观察组Barthel评分、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79.06±8.72)分vs.(69.14±8.09)分、(4776.51±508.65)pg ml vs.(4022.39±425.33)p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9.690、4.707、5.594、7.630,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9、0.714,P>0.05)。结论SWIM取栓术能够较好恢复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流灌注,改善其神经缺损,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
胡月龙赵曙光杨国瑛崔涛
关键词:机械取栓血管再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