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迎

作品数:49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岩溶
  • 12篇地下水
  • 11篇多环芳烃
  • 11篇污染
  • 7篇水化学
  • 6篇土壤
  • 6篇污染特征
  • 4篇洞穴
  • 4篇湿沉降
  • 4篇介质
  • 4篇二氧化碳浓度
  • 4篇干湿沉降
  • 4篇大气干湿沉降
  • 3篇地表水
  • 3篇地表水体
  • 3篇地下河
  • 3篇地下水污染
  • 3篇洞穴滴水
  • 3篇岩溶地下
  • 3篇溶蚀

机构

  • 44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冶金地质...
  • 3篇西南大学
  • 3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广西建设职业...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9篇苗迎
  • 23篇章程
  • 18篇汪进良
  • 16篇孔祥胜
  • 13篇肖琼
  • 10篇郝玉培
  • 4篇孙平安
  • 4篇刘德深
  • 4篇尹雅芳
  • 3篇汤庆佳
  • 3篇李晶
  • 3篇吴旺发
  • 3篇李成展
  • 3篇刘绍华
  • 3篇赵海娟
  • 2篇黄奇波
  • 2篇杨利超
  • 2篇秦愫妮
  • 2篇卢海平
  • 2篇邹胜章

传媒

  • 7篇中国岩溶
  • 5篇环境科学
  • 3篇地球学报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广西轻工业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宁市朝阳溪岸边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查清南宁市污染内河对岸边地下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规律,选择典型污染河道朝阳溪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与钻探工程手段,采集降雨前、后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土壤和沉积物样品测试,分析了污染河道岸边地下水持久性有机物多环芳烃荧蒽、芘和六六六(HCHs)的降雨前、后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前、后地下水荧蒽和芘多环芳烃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11、7.98ng/L;HC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75、13.24ng/L;朝阳溪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荧蒽、芘、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和浓度降雨前高于降雨后。有机污染物荧蒽和芘浓度分布随远离朝阳溪的距离增大逐渐升高,而HCHs浓度分布则相反;推测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疏水性较强的荧蒽和芘被含水层中悬浮物和河底沉积物强烈吸附,显示近岸未被检出;然而,疏水性较弱的HCHs则有较高浓度,并形成污染源,导致HCHs历史残留源在含水层的"二次释放"。总体上,降雨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有稀释作用,但局部HCHs有扰动释放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地下水中悬浮物浓度与多环芳烃的荧蒽、芘呈中等程度负相关,而与HCHs则呈极强程度正相关,因此含水层中悬浮物对荧蒽、芘的"过滤效应"比HCHs要高。朝阳溪岸边地下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运移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包气带、含水层结构以及地下水系统补、径、排条件和污染源所处位置密切相关。
孔祥胜苗迎栾日坚秦愫妮
关键词:污染河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
南宁市多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确定多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组成和分布特征,采集南宁市冬夏季空气、大气干湿沉降物、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利用16种多环芳烃的成分谱,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多环芳烃在多环境介质中的浓度、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气和大气干湿沉降物中PAHs均以2~3环为主,由于冬夏季节差异性,冬季ΣPAHs浓度高于夏季;2土壤中PAHs以2~3环为主,且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差异性是导致不同层位PAHs分布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3地下水中PAHs检出种类少,检出量小,也表明土壤包气带能够"截留"较多的PAHs;416种PAH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质量分数均呈现由低环向高环递减的趋势,且两地区冬夏季2~3环和5~6环PAHs在各环境介质中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与PAHs的理化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城市污染状况、天气状况等方面有关.
苗迎孔祥胜
关键词:多环芳烃
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与展望被引量:1
2022年
碳酸盐岩风化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气与土壤CO_(2)汇效应,受生态系统因子驱动与全球变化影响,岩溶地区碳汇具有地表和地下双碳汇特征。简要介绍岩溶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关系,论述岩溶碳汇的相关科学问题和主要进展,分析岩溶增汇潜力与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提出基于岩溶关键带理念的碳酸盐岩风化过程概念模型。碳酸盐岩风化产生的碳汇可能是全球碳循环“遗漏碳汇”的贡献者,同时具有缓解土壤CO_(2)向大气释放的作用,进而成为全球碳循环模型中“土地利用变化项”(E_(LUC))的重要调节者(减源效应)。碳酸盐岩风化过程能快速响应短时间尺度变化环境因子,是岩溶关键带中连接生物、水文与地球化学过程的核心驱动机制。岩溶碳循环可理解为是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延伸或横向组成部分,共同组成岩溶地区完整的陆地浅表层碳循环系统。碳酸盐岩风化对大气CO_(2)浓度上升的负反馈效应,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蕴藏着巨大的岩溶固碳增汇潜力。应加强土壤CO_(2)季节及其区域变化监测与研究,构建基于土壤CO_(2)与流域水化学指标相关性的反向模型,为估算区域碳汇本底、评估年际碳汇增量与潜力提供更加清晰且有效的岩溶增汇方案与途径。
章程肖琼孙平安高旭波郭永丽苗迎苗迎
大气干湿沉降:地下河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以广西清水泉地下河为例
为证实大气干湿沉降物是岩溶地下河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研究选择了某城市典型的岩溶地下河水源地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聚氨酯泡沫(PUF)大气被动采样器分别采集大气及其干湿沉降物样品,同时采集地下河水样和...
孔祥胜苗迎
关键词:多环芳烃地下河大气干湿沉降成分谱多介质
文献传递
桂北山区某水电站暴雨后水环境污染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了解2000年以来中国南方大规模小水电建设普遍引起河流和水库水质污染的特征,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桂北山区某小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选定流域特征污染物水温、pH、溶解氧、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耗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12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水电站水环境中总氮、COD、石油类等污染物呈现随暴雨"陡涨陡落"的污染特征,暴雨后水库成为上游各种污染源的‘汇’区;暴雨后造成总氮、总磷增加,使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升高;由于挥发和吸附作用强,石油类有易被净化的运移特征;沿途两岸森林中大量腐殖质是水环境中化学耗氧量的主要来源;暴雨后库区的水中溶解氧相对较低,但尾水强力曝气作用使干流一定区域出现"氧过饱和"现象;暴雨后该水电站水库水温梯度较小,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建议当地政府在暴雨期间加强水源地水质的监控,采取应急措施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栾日坚孔祥胜苗迎
关键词:暴雨水电站水库水环境污染特征
岩溶介质非均质性对钻孔水物化指标垂向变化的影响
岩溶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地表及地下的岩溶结构形态多样。通过对钻孔结构描述、钻孔水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够掌握区域上岩溶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而且对于岩溶地下水演化过程的揭示亦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西南部...
刘绍华汤庆佳杨利超章程苗迎
关键词:非均质性
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在西江中下游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
2022年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陈贻祥黄奇波黄奇波韩凯覃小群苗迎韩凯贺德煌
关键词:自然电场法高密度电法岩溶洼地
南宁市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3
2015年
为了深入研究南宁市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情况及地下水质量演变的主要水化学过程,文章采集南宁市区22组孔隙水和7组岩溶水,检测pH值、阴阳离子、溶解性总固体(TDS)和总硬度等化学指标,探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水和岩溶水pH平均值均小于7,两种水TDS和总硬度基本一致,主要的阴离子(HCO3-、Cl-、SO42-)中含量最高的是HCO3-,平均分别为68.08mg/L和106.68mg/L;对于阳离子(Ca2+、Mg2+、K+、Na+),研究区孔隙水和岩溶水均表现为Ca2+≥Na+>Mg2+>K+,其中Ca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04mg/L和31.34mg/L;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通过风化-溶滤作用与混合作用形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水;地质环境背景是地下水pH值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越来越重要,pH值和水化学类型改变均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矿企业增加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苗迎孔祥胜宋朝静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斯洛文尼亚典型岩溶区土壤剖面CO_(2)冬季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土壤CO_(2)是岩溶作用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岩溶碳循环的纽带。选择斯洛文尼亚典型岩溶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剖面,开展大气与土壤CO_(2)、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等指标高分辨率监测,分析不同指标动态变化、分层效应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水分和CO_(2)含量变幅分别为3.8—12.9℃、26.9%—34.7%和(682—6760)×10^(-6)。土壤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一致,上部土壤层随气温出现昼夜变化,响应敏感,下部土壤层则表现为多日变化;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受降雨控制,对降雨过程响应及时,不同深度分层效应显著,上部与下部含量较高,暗示草地根系有利于土壤水分保持,土岩界面的存在可能是下部保持较高水分的原因。土壤CO_(2)含量总体上受土温控制,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升高。降雨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CO_(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且较快速的升降现象,暗示雨水入渗土壤层后产生的活塞效应和随后的向下迁移是导致土壤CO_(2)含量陡升陡降的主要原因。从降雨过程大气CO_(2)含量有较大幅度降低的现象看,说明来自大气与土壤CO_(2)均参与了下伏碳酸盐岩的溶蚀过程,揭示在湿冷的地中海气候岩溶区,受生态系统控制的CO_(2)可为下伏碳酸盐岩溶蚀提供驱动力,其产生的碳汇可能是整个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章程汪进良肖琼苗迎Mitja Prelovsek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环境同位素示踪的毛村地下河流域水流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岩溶水文特征是岩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文章利用环境同位素示踪剂反馈的水动力过程,解译毛村地下河流域的水流特征。其流域内水体δD和δ^(18)O范围均位于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范围内,大气降水是流域主要的补给来源;基于δ^(13)C_(DIC)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岩溶水体中DIC来源于碳酸盐岩溶解的平均值为52.13‰,可揭示相关的水—碳酸盐岩相互作用历程;流域内岩溶水点^(222)Rn和EC值对大气降水的响应特征表明降水的蓄积作用可驱动深层岩溶裂隙水运移,且具有较强的稀释作用;基于^(222)Rn的衰变特征,计算6月份地下河管道有效水流速度为2427.49 m·d^(−1);西南岩溶地下河水流与地表水流相似,且对降水响应敏感。综合毛村地下河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水文点SI、^(222)Rn、δ^(13)C_(DIC)和δ^(18)O间的相关关系,环境同位素可更好地示踪岩溶裂隙水流特征,揭示岩溶含水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水流路径。水化学环境天然示踪剂可提供有关岩溶含水系统的重要信息,对水动力学方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郭永丽吴佩艳黄芬孙平安苗迎刘绍华
关键词:环境同位素水流空间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