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琼

作品数:82 被引量:36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7篇岩溶
  • 14篇水化学
  • 10篇同位素
  • 10篇化学特征
  • 9篇地下河
  • 9篇地下水
  • 7篇岩溶区
  • 7篇
  • 6篇地表水
  • 6篇地下热水
  • 6篇岩溶地下
  • 6篇水化学特征
  • 6篇土壤
  • 6篇无机碳
  • 4篇地表水体
  • 4篇盐岩
  • 4篇岩溶地下河
  • 4篇有机碳
  • 4篇溶解无机碳
  • 4篇水-岩作用

机构

  • 56篇中国地质科学...
  • 49篇西南大学
  • 7篇联合国教科文...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建设职业...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南宁市社会科...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市环境保...

作者

  • 81篇肖琼
  • 20篇沈立成
  • 17篇章程
  • 14篇伍坤宇
  • 13篇苗迎
  • 11篇王鹏
  • 11篇杨雷
  • 10篇于奭
  • 9篇汪进良
  • 9篇李建鸿
  • 9篇赵海娟
  • 8篇蒲俊兵
  • 7篇陈展图
  • 7篇李瑞
  • 7篇张陶
  • 6篇孙平安
  • 6篇贺秋芳
  • 5篇袁道先
  • 4篇杨庆媛
  • 4篇刘凡

传媒

  • 12篇中国岩溶
  • 10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地质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广西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权法》视野下的征地制度反思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探讨了《物权法》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上对我国征地制度的规范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物权法》还不是专门的征地法,它只对征地的一般性问题作了规定。针对我国征地制度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1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探索非公共利益征地制度;2引入土地发展权,提高征地补偿标准;3给予农民征地参与权、协商权和谈判权。
陈展图杨庆媛肖琼刘燕
关键词:物权法征地公共利益社会保障
基于SPSS的岩溶地下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金佛山表层岩溶地下水为例被引量:16
2012年
重庆金佛山地区岩溶泉水遍布,但是各个泉点的水质却有较大差异.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如pH,电导率γ,HCO3-、Ca2+、Mg2+、Na+、K+、SO42-、NO3-和Cl-等的质量浓度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分辨出自然过程和人类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2009年1月在重庆金佛山地区采集36个岩溶泉水样,分析结果表明:金佛山岩溶泉的水化学成分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利用SPSS中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基于水中离子和地球化学过程解释的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形成的4个因子:水-岩作用是地下水中SO42-、F-、K+、Sr2+和Ca2+形成的共同因素,Mg2+、HCO3-主要受土壤等因子影响,Na+、Cl-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中的NO3-.以上4种因子可以解释金佛山岩溶地下水水质形成的87.58%,其中水-岩作用可以解释55.56%,是影响金佛山地区岩溶水水质的最重要因素.
曹敏沈立成肖琼邱述兰王鹏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岩溶泉自然因素
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在西江中下游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
2022年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陈贻祥黄奇波黄奇波韩凯覃小群苗迎韩凯贺德煌
关键词:自然电场法高密度电法岩溶洼地
运用硫同位素方法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以里湖地下河为例
岩溶地下河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主要供水水源。由于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岩溶环境,导致其成土速率慢,土层薄,地表水常因缺少防渗或过滤层,将地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通过溶洞等形态直接进入含水层或地下河,污染地下河,威胁着居民的用水安全...
李瑞肖琼
关键词:水质变化水化学特征硫同位素
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22个地下水排泄点2005-2009年的水化学监测数据,对比了保护区内、外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外地下水的pH值较保护区内的要低,但电导率则较高;自然保护区外地下水的Ca2+、Mg2+、Na+、K+、Cl-、NO3-、SO24-、HCO3-浓度中值比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别高27.78 mg/L、3.23 mg/L、3.47 mg/L、0.97 mg/L、2.38 mg/L、9.29 mg/L、15.06mg/L、42.03mg/L;保护区内白云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为0.76~1.33,明显比保护区外灰岩、碎屑岩区的高,但保护区外灰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较保护区内灰岩区的更高。岩溶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的敏感性以Ca2+、HCO3-、NO3-较为敏感,保护区内地下水的平均敏感指数(GSI)GSICa2+为0.097,GSIHCO-3为0.125,GSINO-3为0.008;保护区外地下水的GSICa2+为0.415,GSIHCO-3为0.334,GSINO-3为0.648。护区内所有取样点水质均为I或Ⅱ类;而保护区外地下水因受农业施肥、工业生活污水影响,1、16、19号泉的NO3-浓度偏高,为Ⅴ类,其余为Ⅲ类。总体上,保护区内水质明显优于保护区外,可见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岩溶水具有积极意义。
王鹏沈立成伍坤宇肖琼周小萍杨平恒
关键词:地下水地球化学敏感性自然保护区重庆金佛山
水生植物对岩溶区河水地球化学昼夜变化的影响——以漓江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河流非岩溶区断面和岩溶区断面生物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水生生物对岩溶区河水碳汇作用的影响,于2016年10月30日-2016年11月1日,在广西桂林漓江干流非岩溶区的峡背和岩溶区的省里设置两个监测点同时开展了为期48小时的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和高频率取样工作,研究其水文参数(电导率(EC)、水温(T)、pH以及Ca^(2+)、HCO_3^-、NO_3^-等离子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 )C_(DIC))等水化学参数的昼夜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1)峡背和省里两断面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但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不同:省里断面的物理化学参数昼夜变化显著,T、pH、DO、SI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Ca^(2+)、HCO_3^-的质量浓度和EC、p(CO_2)白天降低、夜晚上升;而峡背断面理化指标昼夜变幅小,这与峡背断面处于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交界处,非岩溶河流汇入、生物量较小等环境特征有关。(2)省里断面营养元素(NO_3^-、SO_4^(2-)、Cl^-、Na^+)昼夜变化过程主要受水生植物同化作用控制,呈现白天降低、夜间升高的变化规律。(3)峡背断面和省里断面TOC与DO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最高日变化幅度可达79%和61%,利用端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省里断面和峡背断面内源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91.99%和88.39%,省里断面和峡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HCO_3^-作为无机碳源的比例为67.42%~99.75%和57.76%~69.78%,平均值分别为79.54%和63.13%。(4)省里断面溶解无机碳(DIC)变化范围为67.1~115.9mg·L^(-1),平均值为96.5mg·L^(-1),呈现白天下降夜间上升的变化。δ^(13 )C_(DIC)变化范围-7.8‰^-9.9‰,平均值为-8.9‰,表现为白天偏重、晚上偏轻的动态变化,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9)。研究表明省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钙沉降是控制DIC昼夜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估算监测期间省�
王奇岗肖琼赵海娟赵海娟汪智军
关键词:水化学水生植物碳同位素
一种利用原位微生物培养法检测水样中RDOC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位微生物培养法检测水样中RDOC的装置,包括电池、真空泵、抽滤装置和反应装置;所述电池通过供电线路连接并向所述真空泵提供电能;所述抽滤装置中间位置设有滤膜,其内对应所述滤膜的上方装放有水样;所述真空泵...
肖琼贺秋芳赵海娟
文献传递
桂林漓江水体溶解无机碳迁移与水生光合碳固定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河流溶解无机碳含量昼夜变化主要受碳酸盐反向沉积、水生光合利用和脱气作用控制,被水生光合利用的溶解无机碳是岩溶碳汇的组成部分,脱气作用比例的大小是影响碳汇稳定性的决定因素。本文以漓江中游省里—冠岩之间15 km长河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昼夜高分辨率水化学自动化监测与高频取样,分析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HCO^(-)_(3)及相关钙沉降过程。结果表明,监测河段水生光合利用的无机碳转化通量为859 kgC·d^(-1),单位流程光合作用溶解无机碳转化量和钙沉降量分别为2.06 t·(d·km)^(-1)和0.78 t·(d·km)^(-1)。光合作用与钙沉降消耗DIC约占总转化量的70%,以光合有机碳和CaCO3形式储存于河床,成为岩溶碳汇组成部分。无机碳转化量约占输入DIC总量的6.0%(其中1.7%以CO_(2)形式返回大气),说明夏季低水位期间强烈的水生植物光合利用溶解无机碳,可有效遏制白天水气界面CO_(2)脱气过程发生,低脱气比例证实漓江水体的溶解无机碳还是比较稳定的。
章程肖琼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
嘉陵江温塘峡段风化作用季节性变化研究
2009~2010年连续在嘉陵江深切温塘峡背斜核部处取水样24个(每月一个),进行现场水化学指标的测定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研究得出嘉陵江塘峡段江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地层控制,常年pH值在7.33~8.4之间,电导率为312~...
肖琼沈立成杨雷伍坤宇
关键词:风化作用
文献传递
重庆温塘峡背斜地表水-地下水-浅层地热水中硫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稳定同位素硫广泛用于示踪地下水、地表水的来源、物质组成以及水-岩作用过程。不同条件下,不同的水体中,硫同位素具有不同的环境指示意义。通过对位于我国西南川东平行岭谷区温塘峡背斜地区地表水(嘉陵江水)、矿坑水、岩溶地下河水(青木关地下河)、岩溶区浅层地下热水(北温泉水和青木关温泉水)的水化学及δ^(34)S-SO_4^(2-)的值的研究,发现嘉陵江水和姜家泉水的水化学组成显示出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的特征,浅层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组成反映了硫酸盐岩化学风化的特征,砂岩矿坑水既没有体现碳酸盐岩的风化也没有体现硫酸盐岩的风化。各水体的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揭示不同水体中硫具有不同的环境来源。嘉陵江水中的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表明其水的来源主要是流经地区的地表水和雨水;研究区砂岩矿坑水中SO_4^(2-)含量与δ34 SSO_4^(2-)的值表明其水是由原有矿坑水、雨水以及地表水组成;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中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表明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主要受到岩层、降雨以及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影响;而浅层地下热水中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的示踪则反应了地下热水的储水层的水-岩作用主要是石膏的溶解。
肖琼杨雷蒲俊兵梁作兵袁道先邱述兰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地表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