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博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上皮
  • 2篇微小RNA
  • 2篇细胞癌
  • 2篇腺癌
  • 2篇瘤样
  • 2篇基因
  • 2篇核苷酸
  • 2篇膀胱
  • 2篇META分析
  • 2篇表达谱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样癌
  • 1篇乙酰化

机构

  • 10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辽宁省肿瘤医...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14篇范博
  • 6篇张亮
  • 4篇李先承
  • 4篇张开立
  • 3篇白珊珊
  • 3篇王建伯
  • 3篇宋希双
  • 3篇郭恩忠
  • 3篇李俊
  • 2篇丛歆哲
  • 2篇杨德勇
  • 1篇李磊
  • 1篇陈峰
  • 1篇赵惠
  • 1篇李骢
  • 1篇于振龙
  • 1篇何中舟
  • 1篇宋永胜
  • 1篇辛士永
  • 1篇车翔宇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RNA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6
2012年
1993年,Lee等利用遗传分析方法在线虫中发现了微小RNA(microRNA,miRNA)家族中的第一个成员lin4,从此揭开了miRNA神秘的面纱。miRNA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短小单链RNA,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由于不具备开放阅读框等条件而无法编码蛋白质,mi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识别结合,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影响其稳定性,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同时,miRNA在肿瘤中表达异常地上调或下降,对于肿瘤的发生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范博张亮马驰张开立
关键词:微小RNA肿瘤
微小RNA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在小分子RNA家族中,微小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中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单链RNA,通过特异性结合靶mRNA引起相应基因沉默,抑制相关蛋白合成,从而进行转录后基因水平调控,参与生物发育的进行,维持细胞功能的稳定等,同时在肿瘤的形成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作为抑癌基因控制肿瘤的形成、转移与扩散,也可作为癌基因促进肿瘤的发生、
范博白珊珊张亮张开立
关键词:表达谱基因沉默抑癌基因反义寡核苷酸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程度的失衡,可影响基因转录的正常进行,引起前列腺癌中抑癌基因的失活与原癌基因的激活,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针对此现象,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去乙酰化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阻滞、分化及凋亡等,达到治疗目的,本文主要总结和回顾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范博张开立郭恩忠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前列腺癌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发现HP对胃癌的作用途径复杂多样,文章主要综述HP对胃癌的作用机制、相关因子及途径等。
张亮范博李骢
关键词:胃肿瘤幽门螺旋杆菌
2型糖尿病与肾透明细胞癌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26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非肿瘤、非泌尿系统及非激素代谢异常类疾病患者4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病程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关系;分析26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伴糖尿病者与不伴糖尿病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9.7%和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P <0.05,OR=1.68);糖尿病病程2~4年的比例分别为4.9%和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P<0.05,OR =2.91),男性糖尿病者与非糖尿病者相比,发生肾癌的风险增高(OR=1.86,95% CI:1.09 ~3.15).26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2例)和非糖尿病组(212例),2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9 ±2.3)cm和(4.2 ±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肌酐[(72±20) μmol/L]、尿素氮[(7.1 ±2.1)mmol/L]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1.47,P<0.05).2组患者中高分化透明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80.8%和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Ⅱ期肾癌所占比例分别为25.0%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与肾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可能是肾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腰部不适或血尿时,应行肾脏B超检查以免延误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宋希双范博马驰于振龙白珊珊张展赵惠朱鑫卿何顺亮陈峰陈奇伟杨德勇王建伯李先承
关键词:糖尿病肾肿瘤统计学
脑积水引发巨大膀胱1例
2015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因小便失禁、走路不稳伴记忆力减退1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4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逐渐出现小便失禁、行走不稳,偶有跌倒,自觉记忆力减退,偶有头晕,不伴意识障碍。未予治疗,1个月间症状无明显好转。查体:T:36.5℃P:72次/min R:18次/min Bp:160/100 mmH g。
周立波何中舟李先承储奕赟安佰顺范博黄涛
关键词:巨大膀胱脑积水病因
AME特邀|科研实践中的四大数据库PK
2015年
1PubMed数据库基本特征:PubMed数据库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在1997年6月所创办,包含期刊数量达6000种,收录语种包括英语在内的56种语言,涉及领域包括:临床核心期刊、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生物伦理学、生命科学等。
范博白珊珊李俊
关键词:数据库AMEPUBMED生物伦理学
不同生长形态的上尿路上皮肿瘤生物力学性质改变与基质力学对尿路上皮癌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背景和目的: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Upper tract urinary carcinoma,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检查手段的提高,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该疾病具有多发、复发...
范博
关键词:上尿路上皮癌表达谱芯片
文献传递
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伴肺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l例肾盂LELC患者的资料.患者,男,61岁,因左侧腰部胀痛2个月于2012年5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左肾铸型结石”于我科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见尿路上皮黏膜颜色质地正常.专科查体:左肾区轻度压痛、叩击痛,余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统增强CT检查提示左肾盂癌侵及左输尿管上段,左肾盂扩张积水,左侧肾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泌尿系超声检查提示左肾重度积水,左肾集合系统重度分离,宽35 mm,左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实性占位,大小53 mm×38 mm,内回声不均,可见点状血运;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散在结节影,大者横径约1.1 cm,考虑肺部多发转移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大者横径约0.7 cm. 结果 临床诊断为左肾盂癌,肺部多发转移癌.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左肾盂LELC,肉眼见肾盂处肿物,大小为4.5 cm×4.0 cm×3.5 cm,灰白质地,局部见坏死,累及肾实质及肾被膜;光镜下见左肾盂正常尿路上皮黏膜消失,代之以浸润性生长,条索状、实性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异形性大,胞质比例高,泡状核,可见大嗜酸性核仁.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相关治疗,随访18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 肾盂LELC临床罕见,症状与肾盂癌相似,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确诊须依靠病理学检查,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范博李先承玄基哲王建伯车翔宇杨德勇宋希双
关键词:肾盂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肿瘤转移
DNA甲基化在肾癌诊治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肾癌的发生与形成是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而参与其中的机制主要有2类:①遗传学机制,即通过DNA核苷酸序列改变而形成突变,引起肿瘤形成;②表观遗传学机制,即在DNA核苷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碱基修饰而引起基因水平的变化。作为表观遗传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DNA甲基化程度的异常变化可影响肾癌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肾癌的发生。现对DNA甲基化在肾细胞癌中的早期诊断、治疗靶点、预后监测和病理分期等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范博张开立张亮郭恩忠
关键词:DNA甲基化肾细胞癌核苷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