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勇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功能
  • 3篇注射
  • 3篇注射液
  • 3篇转导
  • 3篇红花
  • 3篇红花注射液
  • 3篇干细胞
  • 3篇杆状
  • 3篇杆状病毒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右旋糖...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右旋糖
  • 2篇右旋糖酐
  • 2篇肾功能衰竭
  • 2篇细胞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黄浦区...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4篇许勇峰
  • 9篇张成
  • 8篇刘正山
  • 5篇熊符
  • 4篇周畅
  • 4篇冯善伟
  • 4篇李勇
  • 3篇何斯梅
  • 3篇王美雯
  • 2篇郑卉
  • 2篇陈荣根
  • 2篇尚延昌
  • 2篇卢锡林
  • 2篇李勇
  • 2篇肖少波
  • 2篇陆遥
  • 2篇李勇
  • 1篇刘沁
  • 1篇于美娟
  • 1篇邓德茂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9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治疗慢性肾衰竭及对肾动脉血流参数范围的影响被引量:12
2001年
樊雨良王美雯许勇峰陆遥刘沁何斯梅陈荣根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肾功能衰竭
Wnt3a转染小鼠胸腺激酶缺陷细胞及对β-连环素蛋白亚细胞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Wnt信号通路是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通路,建立Wnt信号通路细胞模型对于研究该通路有重要意义。目的:以Wnt3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构建能够持续激活Wnt信号通路的体外细胞模型,观察经典Wnt信号通路对β-连环素蛋白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将扩增真核表达质粒pgk-Wnt3a-pcDNA3.0进行酶切鉴定。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质粒pgk-Wnt3a-pcDNA3.0和对照质粒pgk-neo-pcDNA3.0转染入胸腺激酶缺陷细胞,经过G418筛选后挑出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表达产物,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nt3a对鼠胸腺激酶缺陷细胞β-cateni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Wnt3a质粒经过酶切鉴定证明所扩增的质粒为目的质粒。经过G418筛选3周后,挑选10个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进行RT-PCR检测,可见在L-Wnt3a细胞的cDNA产生1条长度为320bp亮带,表明扩增产物为所需要的目的片段,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后有Wnt3a在mRNA转录水平表达。转染对照质粒的胸腺激酶缺陷细胞cDNA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免疫荧光检测可见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后细胞浆中有Wnt3a蛋白表达,转染对照质粒组无表达。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核中可见明亮的红色荧光,提示β-连环素蛋白在胸腺激酶缺陷细胞-Wnt3a细胞聚集并进入细胞核中。转染对照质粒的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浆未见有明显β-连环素蛋白着色,细胞核中无β-连环素蛋白的聚集。构建了能够持续激活Wnt信号通路的体外细胞模型,真核表达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能够获得稳定表达,促进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浆中β-连环素蛋白向细胞核转移。
尚延昌王淑辉张成熊符李勇刘正山许勇峰
关键词:WNT3A
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后的自体脂肪干细胞左心房移植治疗DMD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带有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转导DMD模型鼠(mdx鼠)脂肪干细胞是否会改变其细胞特性,且经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后的脂肪干细胞自体左心房移植后是否能到达mdx鼠全身各病变肌组...
刘正山冯善伟李勇许勇峰张成
文献传递
用彩色多普勒方法对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研究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又分为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亚组。治疗组采用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1次/d×14 d,对照组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1次/d×14d,用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肾动脉血流参数,并同时检查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r)、血小板(pt)及纤维蛋白原(Fg)及临床症状(食欲、睡眠、出血、尿量)。结果 治疗组除尿毒症期亚组外代偿期和氮质血症期亚组临床自觉症状,食欲、睡眠、尿量明显改善,Ccr上升10ml/min,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I)肾动脉血流信号增加,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下降(<0.75),总有效率为83%;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总有效率为25%。结论 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抗凝、改善肾动脉血流参数之功效,且副作用少。彩色多普勒肾动脉血流分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信息,为临床医生判定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完善的依据。
何斯梅陈荣根梁新凤樊雨良王美雯许勇峰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红花注射液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肾动脉阻力指数肾动脉血流
神经梅毒26例磁共振成像表现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研究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描述各种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结果2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17例MRI有异常表现。其中脑膜血管型梅毒7例,主要表现为脑部多发的缺血灶、梗死灶,少数表现为脑炎样改变;麻痹性痴呆6例,主要表现为额、颞叶萎缩,少数伴有脑缺血灶、颗粒性室管膜炎及海马硬化;脊髓膜血管梅毒3例,主要表现为下颈段至下胸段脊髓轻度肿胀,其内可见多发的缺血灶;脊髓痨1例,其脑部MRI表现为缺血灶。9例患者MRI表现正常,其中脑膜型梅毒4例,脊髓痨5例。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
周畅邓德茂张晨许勇峰刘正山罗伯宁张成孟悛非
关键词:神经梅毒磁共振成像MRI表现麻痹性痴呆
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VP22介导的microdystrophin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蛋白转导特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含有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VP22与人microdystrophin基因融合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成肌细胞C2C12,探讨VP22对microdystrophin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蛋白转导特性。方法设计引物,从质粒pSIN-rep5-VP22中扩增VP22全长基因,然后将VP22基因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CMV-VP22;再用NotⅠ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重组质粒pCMV-VP22,获得重组质粒pCMV-VP22-MICDYS。PmeI线性化重组质粒pCMV-VP22-MICDYS,去磷酸化后回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293细胞病变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将含VP22-microdystrophin及microdystrophin的病毒上清分别转染成肌细胞C2C12,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crodys-trophi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VP22-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成肌细胞C2C12,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VP22显著提高了microdystrophin蛋白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结论含有VP22-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VP22介导microdystrophin在成肌细胞C2C12间的转导,为利用此病毒进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熊符张成郑卉肖少波潘永飞许勇峰刘正山李勇
关键词:腺病毒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Microdystrophin在肌管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肌管是肌细胞发育过程中必经的环节,而肌管形成是一系列化学趋化、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结果。许多细胞因子、细胞本身的蛋白质影响肌管的形成。由于抗肌萎缩蛋白能在肌管中表达,抗肌萎缩蛋白是否影响肌管的形成,现仍不完全清楚,而弄清...
李勇许勇峰刘正山周畅张成
文献传递
杆状病毒转导不同哺乳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6
2008年
杆状病毒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载体,若能有效转导不同哺乳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将会成为干细胞基因修饰研究领域中更理想的一种基因载体。本文探讨了重组杆状病毒(BacV-CMV-EGFP)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体外原代培养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用培养3代以上的哺乳动物BMSCs进行病毒转导实验,转导2d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不同哺乳动物BMSCs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杆状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于体外传代3次以上后,细胞呈现较均一的梭形,漩涡状生长;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小鼠、大鼠、猪的BMSCs相比,恒河猴及人有更多BMSCs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且荧光强度较强;杆状病毒对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的转导效率分别为(21.21±3.02)%﹑(22.51±4.48)%﹑(39.13±5.79)%﹑(71.16±5.36)%及(70.67±3.74)%。上述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不同,对恒河猴及人的BMSCs转导效率较高,说明重组杆状病毒可作为人或灵长类动物BMSCs基因修饰研究领域中更理想的基因载体。
刘正山张成卢锡林李勇许勇峰熊符冯善伟李玲
关键词:杆状病毒转导绿色荧光蛋白
不同基因载体转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
2008年
目的比较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杆状病毒载体和质粒载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转导效率。方法体外原代培养hBMSCs,进行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杆状病毒载体和质粒载体转染实验。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基因载体转染后的hBMSCs胞内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基因载体转染后的部分hBMSCs胞内有GFP表达而发绿色荧光,其中杆状病毒转导的hBMSCs荧光强度较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及质粒载体的转导效率和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分别是42%、37%、22%和158、115、77,均明显低于杆状病毒的70%(P<0.01)和212(P<0.05)。结论杆状病毒载体对hBMSCs的转导效率高于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和质粒载体,有望成为人体基因治疗研究中更为理想的基因载体。
刘正山张成尚延昌熊符冯善伟李勇许勇峰周畅
关键词:杆状病毒基因载体转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VAX1-microdystrophin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含有人microdystmphin基因的重组质粒,体内、外研究其表达,为进一步应用此重组质粒来研究电转、静脉、动脉注射或加入其它基因来增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表达等方法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n musculardystrophy,OMD)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NotI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VhX1,获得重组质粒pAMICDYS。然后将重组质粒pAMICDYS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3T3细胞,通过逆转录-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mphin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最后将重组质粒pAMICDYS通过肌肉注射到DMD模型鼠胫前肌中,检测治疗肌肉的病理变化和micro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microdys—troth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在体外得到了很好表达,体内研究表明microdystrophin基因在mdx鼠TA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而且减少了所治疗肌肉的核中移数量,证实了其对mdx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该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内、外得到成功表达,为下一步用该质粒进行电转、静脉、动脉注射或加入其它基因来增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表达来治疗DMD疾病奠定了基础。
熊符张成郑卉肖少波于美娟许勇峰刘正山周畅
关键词:重组质粒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