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韶君

作品数:132 被引量:1,252H指数:2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41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儿童
  • 28篇青少年
  • 25篇少年
  • 24篇症状
  • 18篇中学生
  • 16篇抑郁
  • 14篇大学生
  • 14篇近视
  • 13篇流行病
  • 12篇抑郁症
  • 12篇流行病学
  • 12篇焦虑
  • 11篇心理
  • 11篇抑郁症状
  • 11篇儿童青少年
  • 10篇睡眠
  • 9篇影响因素
  • 9篇健康
  • 8篇自杀
  • 8篇自伤

机构

  • 129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教育部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 4篇阜阳职业技术...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安徽省妇幼保...
  • 2篇淮北市卫生局
  • 2篇合肥市蜀山区...
  • 2篇安徽省税务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昆士兰理工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129篇许韶君
  • 100篇陶芳标
  • 29篇苏普玉
  • 29篇万宇辉
  • 24篇伍晓艳
  • 24篇张洪波
  • 23篇郝加虎
  • 18篇朱鹏
  • 17篇曾广玉
  • 14篇孙莹
  • 13篇张诗晨
  • 12篇黄锟
  • 12篇赵玉秋
  • 11篇祖萍
  • 8篇张辉
  • 8篇徐亮
  • 8篇曹秀菁
  • 7篇陶舒曼
  • 5篇蔡传兰
  • 5篇黄朝辉

传媒

  • 46篇中国学校卫生
  • 11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4篇中国校医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安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年份

  • 10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素养和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目的 探讨健康素养、睡眠质量及其交互作用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某中学初一至高三的7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中国青少年互...
姚成玲杨蓉万宇辉许韶君张诗晨
关键词:中学生睡眠抑郁症状
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关系被引量:31
2008年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个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8.5%;反复中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23.6%;反复情感虐待的报告率为20.4%。青少年总体自伤报告率为22.3%,自伤的报告率与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的经历呈相关趋势。童年期3种虐待经历是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别和程度的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和反复情感虐待经历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肖亚男陶芳标许韶君苏普玉黄朝辉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
青少年心理病理症状对伤害行为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的学生队列进行追踪研究,跟踪观察青少年心理病理症状与自伤和意外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分析基线心理病理症状与自伤和意外伤害行为对随访各时段自伤和意外伤害行为的预测作用,为青少年心理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许韶君陶芳标郝加虎苏普玉孙莹朱鹏祖萍赵玉秋
关键词:青少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数字媒体使用与焦虑症状的关联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学生数字媒体使用情况,为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并发放结构化自填电子问卷,2020年2月4—12日收集疫情期间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数字媒体使用时间与焦虑症状自评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数字媒体使用时间与焦虑症状的关联。结果11787名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7.8%,视屏时间≤2、>2~4和>4 h/d的比例分别为21.3%,31.4%和47.3%;手机使用时间≤2、>2~4和>4 h/d的比例分别为14.6%,33.2%和52.3%;浏览COVID-19相关信息≤1、>1~2和>2 h/d的比例分别为66.6%,19.4%和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视屏时间≤2 h/d组,>2~4 h/d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更低(OR=0.70,95%CI=0.61~0.81),>4 h/d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焦虑症状(OR=1.13,95%CI=1.00~1.28);相比于手机使用时间≤2 h/d组,>2~4 h/d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更低(OR=0.78,95%CI=0.66~0.91),>4 h/d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焦虑症状(OR=1.20,95%CI=1.04~1.39);随着浏览时间的增加焦虑症状检出风险增高,浏览COVID-19相关信息时间>1~2和>2 h/d组[OR值(OR值95%CI)分别为1.55(1.38~1.75),2.15(1.89~2.44)]。结论疫情期间>2~4 h/d数字媒体使用有助于减少焦虑症状的发生,但电脑和手机使用时间>4 h/d均会增加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每日浏览COVID-19相关信息的时间越少越好。
吴天浩张一王仁杰伍晓艳陶舒曼许韶君陶芳标
关键词:冠状病毒属因特网焦虑
一种姿势矫正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正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姿势矫正器,包括:矫正器主体、矫正器胶垫和限位部件;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导向杆在调节导向槽内部对矫正器主体水平导向,从而对矫正器主体进行调节,并且调节完成后,松开调节板,则弹性件带...
陶芳标伍晓艳许韶君牟星月周攀峰
妊娠期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了解孕妇在妊娠期睡眠质量现状,分析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六安市1 010名参加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爱丁堡产后忧郁症评估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s scale,EPDS)评定孕妇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和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联。结果 1 010名孕妇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为43.7%,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1.0%。有抑郁症状的孕妇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高于无抑郁症状的孕妇(χ2=46.807,P〈0.01)。有抑郁症状的孕妇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各维度质量较差的检出率高于无抑郁症状的孕妇。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问题关联的OR估计值为2.42(95%CI:1.87~3.12)。结论妊娠期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孕妇妊娠期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刘维琴蔡传兰崔时敏曹立新丁秀秀许韶君
关键词:妊娠睡眠质量抑郁
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并存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张蕊许韶君曹秀菁
该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开展大学生、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流行病学研究,在全省大学生中系统地调查了七种危害健康行为年轻、性别、地区分布特征,分析各种危害健康行为共存现象,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是多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危害因...
关键词:
关键词: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流行病学
安徽省200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分布状况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分析2005年安徽省7-22岁学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学生营养过剩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安徽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城男、城女、乡男、乡女BMI均值随年龄呈上升趋势。7-9岁年龄组肥胖检出率最高,肥胖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学生,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防治肥胖应该从小抓起,对城市和乡村、男生和女生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保证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同时做好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许韶君陶芳标汪婷婷陈志飞韩慧芈静
关键词:营养状况肥胖症
淮北市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关系分析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祖萍张诗晨赵玉秋蔡传兰陶芳标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自杀
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标准,在安徽省分别选取宿州、合肥和池州市3个地区,将1725名9~13岁女童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是否出现月经初潮,采用裸眼远视力检查结合串镜检查确定筛查性近视,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结果安徽省9~13岁汉族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62.5%(1078名)。城市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71.0%)高于农村(54.6%)、每天家庭作业时间>2 h的女童筛查性近视检出率(70.8%)分别高于1~2和<1 h组(68.4%,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50,37.88,P值均<0.01)。不同年龄月经初潮已来潮和未来潮组间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仅在9和13岁女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5,11.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月经初潮和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OR=2.06,95%CI=1.68~2.52),在控制年龄和BMI等因素后,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调整家庭居住地和家庭作业时间变量后,月经初潮已来潮与筛查性近视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在部分年龄组中有关联,未来应基于队列研究设计进一步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
伍晓艳万宇辉陶舒曼许韶君陶芳标
关键词:月经初潮近视儿童女(雌)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