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宏宇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术后
  • 6篇神经元
  • 6篇海马
  • 6篇大鼠海马
  • 5篇镇痛
  • 5篇手术
  • 5篇海马神经
  • 5篇海马神经元
  • 5篇大鼠海马神经...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肿瘤
  • 4篇氯胺酮
  • 4篇膜片
  • 4篇膜片钳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钙通道
  • 2篇低电压
  • 2篇电压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肿瘤...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 2篇北京市肿瘤防...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9篇谭宏宇
  • 7篇叶铁虎
  • 6篇于玲
  • 5篇王晓良
  • 4篇张云霄
  • 3篇马士平
  • 3篇林思芳
  • 2篇权翔
  • 2篇曾凡荣
  • 1篇王均炉
  • 1篇张炳熙
  • 1篇朱文智
  • 1篇王忠慧
  • 1篇王祥瑞
  • 1篇赵延华
  • 1篇季新强
  • 1篇杨金凤
  • 1篇陈冀衡
  • 1篇苏殿三
  • 1篇袁建虎

传媒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药平衡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切除术的临床管理策略被引量:4
2020年
针药平衡麻醉,即针刺与药物联合的麻醉方式,根据其平衡镇痛效果与提高安全性的内涵,阐述针刺麻醉围术期的疗效,是一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新理念。目前针刺多采用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取得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稳定呼吸和循环功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等作用,总体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穴位选取、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是影响针药平衡麻醉效果的三大要素。
诸琳婕赵延华张帆田婕苏殿三冯艺安海燕谭宏宇陈冀衡王均炉吴群王祥瑞
关键词:平衡麻醉特定穴位针刺麻醉平衡镇痛康复质量针药
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筛选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行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术前慢性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全)、术前新辅助治疗情况、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1~3 d内)、术前预防性输尿管插管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情况、术中补液量和尿量、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抗生素和NSAIDs使用情况。采用KDIGO标准诊断术后AKI,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并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筛选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543例患者,有14例发生术后AKI,发生率为2.6%。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值5.04,95%可信区间1.57~22.18,P=0.041)和术后使用万古霉素(OR值8.87,95%可信区间2.27~28.99,P=0.004)是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和术后使用万古霉素是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谢乙宁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手术并发症结直肠肿瘤
术中麻醉管理对肝癌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影响肝癌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77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第5天ALT恢复正常或小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恢复组(n=78),ALT未恢复正常且高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未恢复组(n=99)。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术后ALT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LT恢复组中术后第5天ALT值、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值和乳酸升高值低于ALT未恢复组,ALT恢复组中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和术后体温<35.5℃的患者占比低于ALT未恢复组,而手术时间≤180 min的患者占比高于ALT未恢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乳酸升高值较高(OR=1.526,95%CI:1.105~2.107)、CVP降低值较高(OR=1.170,95%CI:1.017~1.346)、手术切除范围较高超过3个肝段(OR=2.487,95%CI:1.185~5.216)是ALT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乳酸升高值、手术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CVP降低值影响肝癌患者术后ALT恢复。
魏晋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乳酸中心静脉压肝肿瘤肝切除术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院外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组(O组,n=20)和羟考酮+右美托咪啶组(OD组,n=20)。术后采用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Ramsay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比较发现OD组的VAS评分和按压次数均低于O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O组满意度评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陈延云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羟考酮右美托咪啶镇痛腹腔镜术后
超声引导下后路椎板阻滞与椎旁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后路椎板阻滞(retrolaminal block,RLB)和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后路椎板阻滞组(RLB组)、椎旁阻滞组(PV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8例。RLB组与PVB组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术侧神经阻滞(RLB组引导穿刺针至椎板后表面,PVB组引导穿刺针进入椎旁间隙),两组均单次注入0.5%的罗哌卡因20 ml,C组不予阻滞。三组病人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均连接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三组病人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1 min和5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去氧肾上腺素、瑞芬太尼用量;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记录三组术后2 h、8 h、12 h、24 h和48 h静息状态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及恶心呕吐、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和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病人84例,最终76例完成研究(RLB组25例,PVB组25例,C组26例)。RLB组与PVB组切皮后1 min和5 min的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及术后静息状态2 h、8 h、12 h、24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RLB组与PV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VB组相比,RLB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少(32%vs.76%),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明显减少[0(0-0.9)μg/kg vs.2.6(1.2-3.3)μg/kg]。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B组与PVB组均未出现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RLB和PVB联合全身麻醉均可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切皮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能够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RLB组术中血流动力
李宗超张云霄谭宏宇张艳王保国
关键词:超声引导椎旁阻滞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中国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被引量:13
2020年
结直肠肿瘤是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每年50%新增结直肠肿瘤患者均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中25%是80岁以上高龄患者。老年患者术前多有合并症,因而围手术期风险更高。此外,老年患者通常伴有更晚期的局部肿瘤病灶,其在就诊时往往已发生肠道梗阻或病变转移,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现已明确,高龄是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老年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挑战,由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围术期医学专委会的相关专家制定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不同围术期阶段入手,围绕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综合评估、预康复措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区域阻滞镇痛管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等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水平,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郑晖王锡山王忠慧谭宏宇杨金凤周少朋张国华王强赵丽云袁建虎董锡臣邢学忠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肿瘤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加速康复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低电压激活钙电流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低电压激活钙电流[10w-voltage-activatedcalciumcuHlents,Lca(LVA)]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Lca(LVA)。记录不同浓度(10、30、100、300、1000μmol/L)氯胺酮下Lca(LVA)的峰电流密度,计算Lca(LVA)抑制率,并绘制氯胺酮的浓度嗷应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和Hill系数。并记录100Ixmol/L氯胺酮对Ih(LVA)激活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氯胺酮10vμmol/L给药前、后Lca(LVA)峰电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100、300、1000μmol/L氯胺酮对Lca(LVA)峰电流密度抑制率分别为(12±4)%、(19+4)%、(32+3)%、(31+2)%。与给药前比较,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ca(LVA)峰电流密度(P〈0.05oIC50为110Iμmol/L,Hill系数为0.14。给药前、后半数最大激活膜电位分别为(-8±0)mV和(-10±2)mV,斜率因子K分别为(70)和(8±1);半数最大失活电压为(-42±6)mv和(-48±6)mV,K分别为(22±5)和(27±7),给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显著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Lca(LVA),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与抑制Lca(LVA)有关。
林思芳谭宏宇叶铁虎马士平王晓良
关键词:氯胺酮海马膜片钳钙通道
分时段递减羟考酮镇痛方案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9年
目的:探索分时段递减羟考酮镇痛方案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入组患者60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29例。两组均行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照组:PCIA背景输注速率持续不变,设定为1 mL·h-1;试验组:PCIA背景输注速率分时段递减,于术后0~4,4~12,12~48 h分别设定为3,2,1 mL·h-1。两组患者PCIA药液配方及其他参数设定均一致。主要研究终点:术后4,12,24和48 h动、静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研究终点: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用药量;患者镇痛满意度;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镇痛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4和12 h动、静态及术后24 h动态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无效/总按压次数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镇痛泵总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分时段递减羟考酮镇痛方案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且不增加术后镇痛药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张云霄谭宏宇董长江范志毅
关键词:羟考酮术后镇痛腹部手术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Wistar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IK。加用不同浓度(10、30、100、300、1000μmol/L)氯胺酮后,计算IK抑制率,建立氯胺酮的浓度-效应曲线,选择30 μmol/L氯胺酮作IK 稳态激活(及失活)曲线。结果10、30、100、300、1 000μmol/L氯胺酮对IK的抑制率分别为(10±4)%、(19±4)%、(31±5)%、(50±7)%、(54±8)%。IC50为(100±18)μmol/L,Hill系数为1.33±0.48。激活曲线的半数最大激活膜电位(V1/2)(1.82±0.20)mV上升到(9.30±1.03)mV(n=8,P<0.05),K从(20.4±2.3)mV移动到(16.6±4.2)mV(P>0.05);失活曲线的V1/2从(-29±4)mV下降到(-73±6) mV(P<0.01),K从(26±6)mV上升到(53±11)mV(P<0.01)。30 μmol/L氯胺酮使IK的稳态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明显移动;使IK的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明显移动。结论氯胺酮对IK通道有抑制作用,氯胺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与IK抑制有关。
谭宏宇张炳熙孙丽娜王晓良
关键词:氯胺酮海马神经元钾通道延迟整流钾电流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围术期因素对肺癌术后远期生存影响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近年来,围术期麻醉管理能否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围术期因素对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01—2005-12-3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接受肺癌手术治疗313例患者病历资料。采用Kaplan-Merie法和Log-rank检验筛选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主要观察终点是术后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观察终点是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5.2(30.4~101.4)个月,完整随访303例。肿瘤分化程度(HR=0.828,95%CI为0.712~0.963,P=0.014)、术前淋巴结转移(HR=2.033,95%CI为1.519~2.720,P<0.001)、吸烟(HR=1.394,95%CI为1.054~1.843,P=0.020)、术前合并慢性肺病(HR=2.424,95%CI为1.289~4.559,P=0.006)、术中清除淋巴结(HR=0.423,95%CI为0.279~0.642,P<0.001)、术中使用地塞米松(HR=0.712,95%CI为0.522~0.970,P=0.032)为影响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因素;术前淋巴结转移(HR=2.154,95%CI为1.574~2.948,P<0.001)、术前合并慢性肺病(HR=2.904,95%CI为1.418~5.948,P=0.004)、术中清除淋巴结(HR=0.374,95%CI为0.241~0.579,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术中使用地塞米松能够降低肿瘤复发风险。结论术前存在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合并慢性肺病的患者,肿瘤的复发风险增加;肿瘤分化等级高、术中清除淋巴结与术中使用激素可以降低肺癌复发风险,延长患者DFS。术前存在淋巴结转移或合并慢性肺病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术中清除淋巴结延长患者OS。围术期麻醉管理对肺癌患者远期生存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围术期给予地塞米松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
朱文智季新强谭宏宇
关键词:肺癌围术期管理回顾性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