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2篇乳酸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胃癌
  • 2篇麻醉
  • 2篇静脉
  • 2篇患者术后
  • 1篇单次
  • 1篇单次给药
  • 1篇单次硬膜外
  • 1篇单次硬膜外麻...
  • 1篇心静脉压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压缩
  • 1篇血乳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肿瘤...
  • 3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8篇于玲
  • 7篇谭宏宇
  • 2篇张云霄
  • 2篇曾凡荣
  • 1篇左明章
  • 1篇李晓曦
  • 1篇孙宏伟
  • 1篇范志毅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硬膜外麻醉下行PK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检索患者一般情况、手术部位、硬膜外穿刺部位、穿刺操作时间、硬膜外用药、麻醉阻滞范围等。提取并分析麻醉前(T1)、穿刺后5 min(T2)、达到阻滞目标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共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3例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与手术部位距离(1.8±1.2)个节段,应用不同局麻药的种类及容量分别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9.0±2.6)m L和1.5%利多卡因(8.9±3.0)m L。2例患者因硬膜外穿刺失败改为腰麻。所有患者均达到满足手术需要的阻滞范围并顺利完成手术。与T1相比,T2~T5时患者的平均压均显著降低(P〈0.05),以T3的平均压最低(降低13.8%)。结论 :对行PKP的老年患者应用单次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可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平稳。
李晓曦于玲范志毅左明章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老年单次给药
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8例择期行乳腺癌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评估不同时点(术后第1天、第2天)患者疼痛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不同时点(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5天)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估不同时点(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5天)患者睡眠质量,并记录手术时间、麻醉维持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同组术后第1天比较,两组术后第2天VAS评分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2天VAS评分减少(P均<0.05)。与同组术前1天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RCSQ总评分减少、HADS-A评分增加、HADS-D评分增加,术后第5天HADS-A评分减少(P均<0.05);与同组术前1天比较,对照组术后第1天RCSQ总评分减少、HADS-D评分和HADS-A评分增加,术后第2天RCSQ总评分和HADS-A评分减少、HADS-D评分增加,第5天HADS-A评分和HADS-D评分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2天RCSQ评分增加(P均<0.05),术后第1天HADS-A、HADS-D评分减少(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维持量、瑞芬太尼维持量、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术后疼痛和焦虑、抑郁情况,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且不增加麻醉风险。
李淑霞钮昆于玲付天啸杨磊杨希春谭宏宇
关键词:全身麻醉乳腺癌切除术乳腺癌
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筛选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行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术前慢性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全)、术前新辅助治疗情况、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1~3 d内)、术前预防性输尿管插管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情况、术中补液量和尿量、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抗生素和NSAIDs使用情况。采用KDIGO标准诊断术后AKI,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并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筛选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543例患者,有14例发生术后AKI,发生率为2.6%。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值5.04,95%可信区间1.57~22.18,P=0.041)和术后使用万古霉素(OR值8.87,95%可信区间2.27~28.99,P=0.004)是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和术后使用万古霉素是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谢乙宁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手术并发症结直肠肿瘤
术中麻醉管理对肝癌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影响肝癌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77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第5天ALT恢复正常或小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恢复组(n=78),ALT未恢复正常且高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未恢复组(n=99)。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术后ALT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LT恢复组中术后第5天ALT值、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值和乳酸升高值低于ALT未恢复组,ALT恢复组中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和术后体温<35.5℃的患者占比低于ALT未恢复组,而手术时间≤180 min的患者占比高于ALT未恢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乳酸升高值较高(OR=1.526,95%CI:1.105~2.107)、CVP降低值较高(OR=1.170,95%CI:1.017~1.346)、手术切除范围较高超过3个肝段(OR=2.487,95%CI:1.185~5.216)是ALT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乳酸升高值、手术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CVP降低值影响肝癌患者术后ALT恢复。
魏晋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乳酸中心静脉压肝肿瘤肝切除术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院外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组(O组,n=20)和羟考酮+右美托咪啶组(OD组,n=20)。术后采用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Ramsay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开泵后2、5、8、11、24、48 h的镇痛效果比较发现OD组的VAS评分和按压次数均低于O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O组满意度评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陈延云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羟考酮右美托咪啶镇痛腹腔镜术后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择期胃癌根治手术的499例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结果499例胃癌患者中,发生术后吻合口瘘23例(4.6%)。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有切除范围大(OR=2.633,P=0.045)、术中发生低血压(OR=4.617,P=0.007)、术后疼痛(OR=2.838,P=0.022)和饮酒史(OR=2.809,P=0.022)。结论切除范围大、术中发生低血压、术后疼痛和饮酒史是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马江涛曾凡荣张云霄李硕于玲谭宏宇
关键词:胃肿瘤吻合口瘘
围手术期管理对胃癌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管理中影响胃部肿瘤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中接受胃部肿瘤手术的8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4 h内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为因变量,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恶心呕吐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ONV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饮酒史、不吸烟状态、化疗史、依托咪酯的应用、术中晶体液>20 mL/kg、术中胶体液>10 m L/kg、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为围手术期管理中影响胃部肿瘤手术病人PONV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4.32,95%CI 2.89-6.45,P<0.001)、手术时间≥3h(OR 1.66,95%CI 1.00-2.74,P=0.049)是PONV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OR 0.61,95%CI 0.39-0.97,P=0.038)、胶体液量>10 mL/kg(OR 0.48,95%CI 0.32-0.74,P=0.001)降低了PONV的风险。结论女性、手术时间≥3h是PONV的危险因素。胃癌手术病人术中胶体液量>10 mL/kg,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李硕曾凡荣张云霄于玲马江涛谭宏宇
关键词:恶心胶体液胃切除术
限制容量下肝脏部分切除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对血乳酸值和乳酸清除率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肝部分切除病人在肝脏病灶切除前限制液体输注、围手术期处理对动脉血乳酸值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开腹肝脏部分切除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病人为研究对象,肝脏病灶切除前限制液体输注速度为6 m L/(kg·h)。肝脏病灶切除后加快输液速度。测定围手术期动脉血乳酸值,计算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67例病人中,肝脏病灶切除后10 min(T3)和出恢复室前(T4)血乳酸值明显增高。T3和T4血乳酸值与肝门阻断时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各时间点血乳酸值与给麻黄碱次数、快速补液次数、出血量、肝脏切除期间中心静脉压(CVP)均值以及是否存在肝硬化无相关性。血乳酸清除率均值为正值。结论肝门阻断可增加血乳酸值。病灶切除后加快输液可维持血乳酸清除率为正值。
于玲孙宏伟金荒漠谭宏宇
关键词: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肝部分切除术肝门阻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