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倩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胫骨癌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形成及其脊髓机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后,大鼠痛觉敏化的形成及其脊髓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1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8只。M组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C组骨髓腔注入10μL 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同M组。分别于接种前1天及接种后8、15、21 d,称体质量,记录自发性缩足反射次数及自由活动时下肢跛行程度。并于接种后第8、15、21天对大鼠接种侧和对照侧后肢行X线检查。接种后22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癌细胞对骨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组大鼠术后15 d起体质量增长慢于C组(P<0.05或0.01);M组术后第8天起自主缩足次数比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第8天起自由行走痛评分比C组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胫骨X线检查显示明显的骨破坏。骨组织HE染色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术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大量激活。结论大鼠胫骨骨髓腔接种MADB-106乳腺癌细胞2周后痛觉敏化形成,这可能与脊髓背角星型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 赵倩倩杜其航王守靓王公明张孟元
- 关键词:骨癌痛胫骨痛敏
- 癌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1年
- 癌症疼痛(癌痛)多发生于癌症进展期和晚期,作为影响有效抗癌计划进行、影响生存质量、缩短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已受到广泛重视。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和发展,大大加速了癌痛机制研究的进程,为寻找有效地癌痛治疗手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将介绍用于癌痛研究的三类模型,即骨癌痛模型、癌症浸润模型和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并重点介绍癌痛发生和维持的病理生理机制。
- 赵倩倩张孟元王公明
- 关键词:动物模型骨癌痛神经损伤化疗药物
- 长链非编码RNA在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免疫检查点在免疫系统的自我识别、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其同时亦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抑制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已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非编码RNA中的关键亚类,能够作为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重要的上游调控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调控作用。lncRNA可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L1、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等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中,通过内源竞争性RNA机制对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进行调控,形成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免疫检查点调控轴。深入研究lncRNA在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有助于加深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认识,并为寻找新型肿瘤免疫药物和免疫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 李伟荆琪赵倩倩孙之潘月眉王传玺
- 关键词:肿瘤长链非编码RNA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