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则海

作品数:94 被引量:873H指数:21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肇庆学院教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植物
  • 13篇五爪金龙
  • 11篇黄酮
  • 10篇辽东栎
  • 10篇教学
  • 9篇栎林
  • 9篇辽东栎林
  • 8篇藤本
  • 8篇总黄酮
  • 8篇化感
  • 8篇光合速率
  • 8篇甘草
  • 7篇藤本植物
  • 7篇土壤
  • 6篇蒸腾
  • 6篇生态学
  • 6篇乌拉尔甘草
  • 6篇黄酮含量
  • 5篇蒸腾速率
  • 5篇总黄酮含量

机构

  • 47篇肇庆学院
  • 3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1篇牡丹江师范学...
  • 6篇中山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台州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广东环境保护...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
  • 1篇沈阳市林业局

作者

  • 94篇赵则海
  • 27篇祖元刚
  • 17篇曹建国
  • 14篇杨逢建
  • 13篇陈雄伟
  • 8篇丛沛桐
  • 7篇王文杰
  • 6篇战春梅
  • 5篇彭少麟
  • 5篇付玉杰
  • 5篇于景华
  • 5篇廖周瑜
  • 4篇姜玉霞
  • 4篇梁廉
  • 3篇姜春玲
  • 3篇莫灿坤
  • 3篇马玉心
  • 3篇徐呈祥
  • 3篇麻汉林
  • 3篇侯玉平

传媒

  • 14篇肇庆学院学报
  • 11篇生态学报
  • 7篇植物研究
  • 6篇生态环境
  • 5篇牡丹江师范学...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植物学通报
  • 4篇木本植物研究
  • 3篇中国林副特产
  • 3篇高师理科学刊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林业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0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栎林乔木种群龄级结构动态的量化分析被引量:15
2001年
应用分形维数对样带内乔木种群的龄级结构进行研究 ,探讨了植物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干扰条件下的敏感性 ,进行了种群龄级结构的稳定、衰退、增长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样带各地段辽东栎种群均为优势种群 ,各龄级个体空间占据能力强于其它种群 ;大叶白蜡种群的龄级随海拔升高趋于丰富、五角枫种群的龄级趋于单一。所有乔木种群的龄级结构均为年轻的增长型 ,种群增长性 (Vpi)、干扰敏感性大小差异很大 ,与龄级数量和空间分布呈负相关。
赵则海丛沛桐祖元刚张文辉陈伯林
关键词:分形维数辽东栎林种群
蒙古栎萌发种子空间分布的分数维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从地统计学角度,应用半方差维数对蒙古栎萌发的种子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蒙古栎的发芽率很高,幼苗难以越冬;在样地内,萌发的蒙古栎种子分布极不均匀,但在不同尺度下,半方差维数为1.820,其空间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
姜春玲赵则海李英王丽华王非曲来叶
关键词:种子萌发蒙古栎
关于野生植物资源潜在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赵则海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特征生态学
攀援角度对五爪金龙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对不同攀援角度五爪金龙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特性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攀援角度的增加,五爪金龙主茎长度增加、总叶面积减少;其根生物量比(RMR)增加,叶生物量比(LMR)下降,茎生物量比(SMR)变化不明显。其中,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叶生物量比是根生物量比的4.625倍;9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根、茎和叶的生物量分配差异最小,在0.318~0.363g·g-1之间。攀援生长五爪金龙(30°~90°)的相对生长速率随攀援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比0°和90°,30°和6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生长参数均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对不同倾角支持物的适应能力很强。0°和9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叶面积指数(LAI)、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净同化速率(NAR)均高于30°和60°。攀援角度对五爪金龙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相对生长速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较高相对生长速率的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和入侵性。
赵则海
关键词:藤本植物相对生长速率五爪金龙入侵性
四川卧龙地区七叶一枝花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比较
1998年
对七叶一枝花不同生长时期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比较表明,幼果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大,花期次之,营养期最小。
赵则海马玉心
关键词:七叶一枝花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生长期
紫茎泽兰叶片气体交换的气孔调节特性:对其入侵能力的意义(英文)被引量:19
2005年
紫茎泽兰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入侵植物。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市郊(2 7°2 8′36″N ,1 0 2°1 2′2 8″E)的紫茎泽兰的气体交换特性进行测定,并与本地8个伴生种和其他1 2个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和日本的入侵种和本地种进行比较。目的是探讨气孔调节在日变化过程和长期干旱与湿润生境上的差异及其对紫茎泽兰入侵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紫茎泽兰光合午休现象明显,气孔调节和非气孔调节共同控制了紫茎泽兰的光合日进程模式,而以气孔调节最为重要。非气孔调节主要是通过羧化效率的降低,从而影响表观量子效率或其他光合过程来实现的,而气孔调节主要是通过降低胞间CO2 浓度,提高气孔限制值来实现的,这与其他种的差异不大。经过长期的野外不同湿度环境适应后,气孔调节出现了一定的弹性变化。在气孔导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氮含量差异不明显,湿生生境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干生生境,并导致了叶片含氮量显著提高。气孔在调节紫茎泽兰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有别于所测定的其他2 0种植物,在湿生生境下随气孔导度下降,水分利用效率下降,而在干生生境下则显著升高。因此,紫茎泽兰同时兼有“省水”植物和“费水”植物的双重特点,这一灵活水分利用特点保证了它在?
祖元刚王文杰杨逢建赵则海曹建国
关键词:紫茎泽兰气孔调节水分利用效率入侵能力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对比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栽培甘草,栽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能利用能力增强。野生甘草比栽培甘草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3年生栽培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接近野生甘草。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性明显。2~3年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在7:00-16:00较强光照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波动与净光合速率基本同步;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但1年生栽培甘草具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且波动幅度较小。3年生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均较接近,受强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可见3年生栽培甘草已经适应了草原上较强的长日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赵则海曹建国王文杰付玉杰祖元刚
关键词:乌拉尔甘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合日变化
四棱豆营养器官化感潜力的比较
2010年
以萝卜和菜心种子为受体,采用生物检测方法,对四棱豆根、茎和叶水浸液的化感潜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棱豆根、茎和叶水浸液对萝卜和菜心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液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增强趋势.根和茎水浸液对萝卜和菜心的根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根的抑制效果高于茎,而叶表现为促进作用.水浸液对萝卜和菜心胚轴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四棱豆叶水浸液对提高萝卜根冠比的效果明显,而茎和根水浸液对其影响较小.经四棱豆根、茎和叶水浸液处理后,均能明显降低菜心的根冠比,其中根水浸液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赵则海黄燕娜陈少薇郑宋丽黄燕明刘泽稳
关键词:营养器官化感潜力四棱豆藤本植物
野生与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野生及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其中不定根中甘草酸含量与主根接近。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的月变化规律相似,且根茎中甘草酸含量比主根、不定根变化幅度大。在一个生长季中,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以10月份含量最高,表明秋末是最佳采收期。栽培甘草主根在1.0m土壤深度甘草酸含量较高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故直接播种方式种植甘草不利于根系采收,造成资源浪费,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甘草栽培技术。
赵则海曹建国付玉杰唐中华祖元刚
关键词:乌拉尔甘草甘草酸含量
东灵山辽东栎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取样技术的研究被引量:57
2003年
在样地面积固定条件下 ,采用样方设计和样带设计 ,探讨了样方数目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以及样方数目与面积的变化对种间联结的影响。结果表明 :正负关联比、平均物种出现率、多物种间X2 值、物种对间X2 值与显著率以及物种间联结系数的变化范围均可作为确定样方数目与面积的参数。在实际分析中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参数 ,进而选择最佳样方数目及面积进行种间联结分析。在样地总面积均为 1 2 0 0m2 条件下 ,样带设计在各项指标上规律性比较明显 ,样方数为 50 ,面积为 2 5m2 最为合适 ;样方设计的各项参数稍差一些 ,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方总面积才能得到更合适的样方数。分别按选定的最适样方数进行物种对联结性分析 ,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样带设计对联结性和关联程度的检测效果好于样方设计 ,它的研究结果更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 ,在总样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 。
赵则海祖元刚杨逢建丛沛桐
关键词:辽东栎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