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金玉

作品数:164 被引量:886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6篇玉米
  • 61篇土壤
  • 39篇耕作
  • 19篇窄行
  • 19篇保护性耕作
  • 18篇秸秆
  • 18篇宽窄行
  • 17篇耕层
  • 16篇栽培
  • 16篇还田
  • 15篇土壤水
  • 15篇黑土
  • 14篇生长发育
  • 14篇耕作方式
  • 11篇性状
  • 11篇农业
  • 10篇深松
  • 10篇水分
  • 10篇不同耕作
  • 9篇栽培技术

机构

  • 163篇吉林省农业科...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延边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天津市农业资...
  • 1篇桦甸市农业技...
  • 1篇桦甸市桦郊乡...
  • 1篇吉林省种子管...
  • 1篇梨树县梨树镇...

作者

  • 164篇郑金玉
  • 151篇刘武仁
  • 134篇罗洋
  • 95篇郑洪兵
  • 81篇李伟堂
  • 72篇李瑞平
  • 59篇冯艳春
  • 39篇刘凤成
  • 39篇王浩
  • 18篇边少锋
  • 16篇王立春
  • 16篇邱贵春
  • 12篇杨伟泽
  • 10篇李勇
  • 9篇何志
  • 9篇张丽华
  • 8篇齐华
  • 8篇曹雨
  • 8篇裴攸
  • 8篇吕珂

传媒

  • 27篇玉米科学
  • 22篇吉林农业科学
  • 5篇农业与技术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3篇第十届全国玉...
  • 3篇全国节水农业...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现代农业与农...
  • 2篇中国农学会耕...
  • 2篇2004年全...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5篇2010
  • 8篇2009
  • 18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12篇2005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的耕地合理耕层耕作方法
一种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的耕地合理耕层耕作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采用苗带重镇压和拔节期行间深松步骤完成,玉米春季播种后,对当年苗带进行镇压,镇压后的土壤紧实度为容重1.26-1.28克/厘米<Sup>3</Sup>...
刘武仁王立春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马洪马骞
文献传递
高油、高淀粉玉米与不同杂优模式普通玉米油分和淀粉积累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2002~2003年针对高油、高淀粉玉米品种与不同杂优模式普通品种的油分、淀粉积累动态进行了初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普通型品种类型,高油品种全灌浆期油分平均积累速率较高,完成全程油分积累进度较慢;不同杂优模式品种油分积累对比,显示出全灌浆期油分平均积累效率以“高油系×美杂”杂优模式较高,“Lancast-er×Reid”较低。从完成全程油分积累进度看,在中晚熟的3个杂优模式中,“Lancaster×塘四平头”较快,“Lancaster×Reid”较慢,在晚熟3个杂优模式中,“Lancaster×旅大红骨”较快,“美杂×高油系”较慢。高淀粉品种在全灌浆期淀粉平均积累的速率较高,而在完成全程淀粉积累进度上略低于普通品种。
罗洋金明华苏义臣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王青蓝
关键词:高油高淀粉杂优模式淀粉积累
农肥与化肥配合模式的研究
2007年
通过农肥与化肥不同模式配施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效果的分析,筛选出农肥与化肥配施的优化模式。
郑金玉刘武仁罗洋刘凤成李伟堂冯艳春吴春胜
关键词:农肥化肥
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被引量:5
2005年
对吉林省应用的27个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综合筛选,优选出中晚熟、晚熟两个熟期组的优良玉米种群,并对其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玉米品种各性状级别的划分标准。
郑金玉刘武仁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陈思远于文利
关键词:玉米性状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被引量:42
2010年
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东北黑土区长期免耕(no tillage,NT)和翻耕(moldboardtillage,MT)制度下土壤切片中的孔隙信息,然后应用矩方法研究了两种耕作制度下土壤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免耕降低了表层(0-5 cm)大孔隙度(〉500μm),但是提高了10-15 cm和20-25 cm深度的孔隙度和大孔隙度。土壤孔隙结构在64-1 024像素尺度上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广义维(Dq)和多重分形谱(f(α))及相关参数能够反映切片中孔隙结构的特征。表层土壤孔隙多重分形谱明显右偏,随深度增加趋于对称。在同一深度下,免耕处理的Δα(α-10-α10)和ΔD(D-10-D10)均大于翻耕处理,免耕处理增加了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尤其是10-15 cm和20-25 cm深度下的孔隙结构。
周虎李保国吕贻忠郑金玉刘武仁
关键词:土壤耕作土壤切片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耕层温度影响的短期效应被引量:3
2023年
阐明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对农田秸秆管理和热量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传统垄作秸秆不还田(CT)、秸秆深翻还田(PTSR)、秸秆碎混还田(RTSR)和秸秆覆盖还田(NTSR)4个处理,2018—2020年测定了玉米生育期5、15、30 cm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动态变化及秸秆覆盖率,分析了不同处理各土层温度差异、≥10℃土壤积温和有效积温(GDD)、土壤温度日动态变化和空气积温生产效率,以及影响土壤温度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主要影响玉米播种至出苗期(S~VE)的土壤温度,土壤日平均温度呈现CT>PTSR>RTSR>NTSR的趋势,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和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差异逐渐缩小。与CT相比,PTSR、RTSR和NTSR处理5 cm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86、1.84和3.50℃;NTSR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10℃积温和GDD,5、15和30 cm土层≥10℃积温分别降低216.2、222.7和165.1℃·d,GDD分别降低201.9、138.7和123.9℃·d;NTSR处理还显著降低了空气积温生产效率,降幅为9.7%~15.6%。综上,PTSR和RTSR对玉米播种至出苗期表层土壤温度会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空气积温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而NTSR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温度和空气积温生产效率。
李瑞平罗洋罗洋郑洪兵郑洪兵明博李少昆王浩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温度
提高玉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通过对中晚熟优良玉米种群的选择及其区域性、规模性种植,合理密植与施肥,田间及庭院降低水分等措施,研究了提高玉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刘凤成蔡洪岩
关键词:玉米
东北地区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正>【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东北农田黑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种植作物单一、土壤生产能力下降、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视为应对人增地减、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可持续农...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王浩刘武仁
关键词:免耕保护性耕作
文献传递
概述氮肥水平对玉米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氮素水平影响玉米的产量和生理特性,合理施用氮素与获得较高产量和改善生理性状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从玉米植株形态、干物质积累、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叶片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阐述氮素水平对玉米产量生理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关键词:玉米氮肥生理性状
宽窄行与常规耕作方式下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2007、2008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香山村玉米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田,宽窄行和常规耕作方式下分别进行了密度试验。通过分析宽窄行条件下密度与产量关系以及两种耕法之间的对比研究。明确了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宽窄行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
罗洋郑金玉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刘武仁
关键词:宽窄行常规耕作种植密度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