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钮善福

作品数:267 被引量:2,654H指数:2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259篇医药卫生
  • 4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2篇通气
  • 71篇衰竭
  • 65篇阻塞性
  • 65篇呼吸衰竭
  • 62篇机械通气
  • 57篇慢性
  • 50篇肺疾病
  • 45篇慢性阻塞性
  • 40篇哮喘
  • 3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0篇综合征
  • 29篇肺功
  • 29篇肺功能
  • 25篇通气治疗
  • 25篇面罩
  • 25篇肺病
  • 24篇支气管
  • 21篇疾病
  • 20篇慢性阻塞性肺...
  • 19篇气管

机构

  • 12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00篇复旦大学
  • 52篇上海医科大学
  • 7篇江苏省淮阴市...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市肺科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上海市传染病...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江阴市人民医...
  • 2篇武警浙江省总...
  • 2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267篇钮善福
  • 99篇白春学
  • 78篇蔡映云
  • 61篇朱蕾
  • 41篇李善群
  • 33篇徐凤平
  • 20篇李燕芹
  • 15篇何礼贤
  • 14篇洪群英
  • 10篇宋元林
  • 10篇方智野
  • 10篇朱蕾
  • 9篇贾友明
  • 8篇姜丽岩
  • 8篇李华德
  • 8篇董鹤嘉
  • 8篇方晓惠
  • 8篇李燕芹
  • 7篇王齐兵
  • 7篇王美琴

传媒

  • 30篇中华结核和呼...
  • 30篇上海医科大学...
  • 22篇上海医学
  • 2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6篇中国呼吸与危...
  • 13篇中国危重病急...
  • 1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0篇中国临床医学
  • 8篇复旦学报(医...
  • 7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国外医学(呼...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3篇新药与临床
  • 2篇劳动医学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4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21篇2002
  • 22篇2001
  • 19篇2000
  • 26篇1999
  • 23篇1998
  • 18篇1997
  • 22篇1996
  • 13篇1995
  • 6篇1994
  • 17篇1993
  • 13篇1992
2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最大口腔吸气压评价呼吸肌力量的价值
1993年
本文对10例正常人(Ⅰ组),13例 COPD 患者(Ⅱ组)和17例呼衰气管插管患者(Ⅲ组)进行了最大口腔吸气压(PImax)和最大经膈压(Pdimax)的测定,三组 Pdimax 依次为11.29±3.02kPa、8.11±2.d6kPa 和6.22±2.35kPa、PImax 依次为8.63±2.80kPa、6.62±2.11kPa 和5.76±2.32kPa。各组 Pdimax 均大于该组的 PImax、Pdimax 测定值以第Ⅲ组最低,Ⅱ组次之,Ⅰ组最高,三组PImax 除Ⅰ组与Ⅱ组有明显差别外,Ⅲ组与Ⅱ组间及Ⅱ组与Ⅰ组间 PImax 的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提示 Pdimax 较 PImax 更早地反应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功能损害,尽管如此,三组 PImax 与Pdimax 均呈直线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86和0.94,证明 PImax 作为无创伤性呼吸肌力量评价指标,仍有一定实用价值。
徐凤平钮善福蔡映云白春学洪强颜美琼
关键词:呼吸肌
脉冲振荡法测定正常和急性肺损伤前后犬呼吸力学
1999年
目的 探讨肺水肿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脉冲振荡法测定急性肺损伤 (ALI)犬 5~ 3 5Hz呼吸阻抗。结果 注射油酸前 ,呼吸系粘性阻力随着频率增大有轻微降低 ,电抗随着频率增大有轻微升高。共振频率为( 5 .0 7± 0 .65 )Hz。注射油酸后 5~ 2 5Hz呼吸阻力 (R5~R2 5)明显增大 ,3 5Hz呼吸阻力 (R35)无明显增大。 5Hz电抗 (X5)明显降低 ,周边弹性阻力增大约 4倍。但 10~ 3 5Hz电抗无明显改变。共振频率增加到 ( 7.74± 2 .4 1)Hz。而且R5与PaO2 /FiO2 呈高度负相关 ,X5与PaO2 /FiO2 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进一步证实ALI存在呼吸动力功能异常。认为R5≥ 1.0kPa/ (L·s)及X5≤ - 0 .2 5kPa/ (L·s)作为辅助诊断ALI的指标较为合适 ,R5和X5可作为评价ALI严重程度检测的可靠指标值得临床使用。
王美琴钮善福方智野李燕芹朱蕾白春学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脉冲振荡法肺水肿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急性油酸性肺损伤时的变化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系统在急性油酸 (OA)性肺损伤时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新西兰白兔经麻醉、气管切开插管后给予机械通气。动物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8只 ) ,即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组 (OA组 )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观察 1、2和 4小时 (各时间点动物均为 6只 ) ,监测静态胸肺总顺应性 (TRC)、肺功能残气量 (FRC)、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A(SP A)浓度 ,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总磷脂 (TPL)、饱和磷脂酰胆碱 (DSPC)、总蛋白 (TP)、SP A、最小表面张力 (STmin)和肺组织中SP A m RNA含量及肺湿、干重量比值 (W/D)。结果 :与 NS组相比 ,OA组各时间点 BAL F中 DSPC/TPL、DSPC/TP和 ST A显著减少 (P <0 .0 5或 P<0 .0 1) ,而 TP、STmin和 W/D显著增加 (P <0 .0 5或 P <0 .0 1) ,且上述改变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呈加剧趋势 ;OA组血清中 SP A在第 1小时即明显升高 ,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P均 <0 .0 1) ;肺组织中 SP A m RNA含量在第 2、4小时显著减少 (P<0 .0 5 ) ;观察过程中 OA组TRC、FRC、Pa O2 与 STmin有显著负相关性 (P<0 .0 5或 P<0 .0 0 1) ,W/D与 STm in呈正相关 (P<0 .0 5 ) ,而STm in升高与 BAL F中 DSPC/TPL、SP A呈负相关 (P<0 .0 5或 P<0 .0 0 1) ,
朱光发钮善福蔡映云章红志
关键词:肺损伤油酸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病理
机械通气辅助救治哮喘危重状态初探被引量:23
1993年
13例哮喘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了机械通气铺助治疗。结果表明,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PaO_2和纠正CO_2潴留,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10例患者痊愈出院,但另3例并发了严重气压伤死亡。为此提出了予防气压伤的七项措施。此外,还应加强心脏监护、及时发现和恰当处理心律失常及其它并发症。
白春学戎雷钮善福蔡映云
关键词:哮喘呼吸功能不全机械通气
SLE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4例临床分析
1997年
报道4例SLE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分析其临床X线,胸部CT等特殊表现,旨在探讨免疫抑制患者并发肺结核的诊断及防治。
彭书方钮善福
关键词:SLE糖皮质激素肺结核免疫抑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病例的治疗被引量:5
2003年
巫善明钮善福徐国光骆成榆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疗效
随弃式鼻(面)罩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郭忠良梁永杰钮善福蔡映云王爱玲汪蜀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鼻罩
氧合指数在急性肺损伤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04年
朱蕾袁民宇李燕芹诸杜明钮善福
关键词:氧合指数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
喘乐宁重复呼吸雾化法与喷射雾化法治疗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1993年
作者提出了一种由于机型通气患者雾化治疗的方法-重复呼吸雾化法。并对9例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比研究了喘乐通重复呼吸雾化法与喷射雾化法治疗对呼吸宁动力、血气率和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的程度类似,但重复呼吸雾化法全身无明显作用,而且用药量仅为喷射雾化法的2%。
白春学钮善福戍雷徐凤平蔡映云
关键词:舒喘灵肺疾病机械通气
经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44例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应用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患者 44例 ,结果示患者经面罩机械通气 ( 17.6± 6.9)天后 ,病情显著改善 ,神志转清 ,动脉血气分析示 :pH值显著改善 ,由 ( 7.2 85± 0 .119)增加至 ( 7.3 66± 0 .0 49) ,P <0 .0 5 ,PaO2 由 ( 68.9± 2 7.2 )显著升高到 ( 94.3± 15 .9) ,P <0 .0 1,PaCO2 由 ( 70 .8± 2 3 .3 )显著降低至 ( 5 1.6± 7.9) ,P <0 .0 1,平均住院 ( 2 1.6± 10 .3 )天 ,41例患者好转出院 ,3例死亡 ,抢救成功率 93 .2 %。结果 :44例经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技术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刘澄英朱耀华李善群钮善福白春学
关键词:面罩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抢救病因分析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