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丹丹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病
  • 3篇肝炎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炎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恩替卡韦
  • 2篇肝硬化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性
  • 1篇胆汁淤积性肝...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胸腺肽Α1
  • 1篇血浆

机构

  • 8篇荆州市第二人...
  • 2篇解放军第三0...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8篇陈丹丹
  • 4篇黄顺东
  • 3篇王文虎
  • 2篇孙颖
  • 2篇邹正升
  • 2篇尹明红
  • 1篇梁庆升
  • 1篇熊昌清
  • 1篇李保森

传媒

  • 2篇肝脏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不同发病阶段的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7年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女性多发,组织学从最初的小叶间胆管炎逐步发展为汇管区周围炎、小叶间隔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UDCA的广泛使用,目前I?m期(肝硬化前期)的PBC患者日益增多,改变了上世纪50年代PBC-旦被确诊即存在肝硬化的历史.2015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正式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孙颖陈丹丹李保森邹正升
关键词:胆管炎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免疫介导疾病认识
胸腺肽α_1注射剂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α_1注射剂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研究组给予胸腺肽α_1注射剂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LT、ALB及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DNA、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_1注射剂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的临床效果较好。
陈丹丹黄顺东王文虎
关键词:恩替卡韦分散片
肝脏穿刺确诊慢性血吸虫病并急性再感染1例
2009年
1例不规则发热2mo患者,生活在血吸虫重疫区,伴随肝脏肿大,就诊多家医院未能确诊.后行肝脏穿刺活检,确诊为慢性血吸虫病并急性再感染.此病例提示,对病情诊断不明的病例,相关的病理检查有重要价值.
黄顺东熊昌清陈丹丹
关键词:肝脏穿刺血吸虫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预后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tis,PBC,原名原发性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随着对PBC认识的深入,目前发现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很多患者在无症状期或在疾病较早阶段就被确诊,肝硬化只是该病进展到晚期的表现。PBC患者的总体生存寿命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但是基于个体而言,疾病的进程和预后变化甚大。
陈丹丹梁庆升孙颖邹正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UDCA干扰素治疗药物性肝损伤
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糖尿病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对2013年6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吡格列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73.33%)(P<0.05)。结论:与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相比,使用吡格列酮治疗NAFLD合并T2DM的效果更佳。
陈丹丹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HBV相关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2023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住院期间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验证预测模型。方法选择荆州市第二医院肝病科2018年4月-2021年4月因HBV相关ACLF住院接受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细菌感染患者列入感染组,未发生任何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另从12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作为交叉验证组。通过床旁问卷或患者管理系统查询并记录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预测模型不同风险分层下全部研究对象和交叉验证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全部对象和交叉验证组对象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合并腹水、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结果发现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较长、合并腹水、PCT、CRP水平较高者和白蛋白水平较低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也较大(P<0.05);所建立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χ^(2)=7.645,P=0.225>0.05,表明模型一致性良好。根据各变量在模型中得分中位数将其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分组下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对象总体、交叉验证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95%CI 0.765~0.918)、0.839(95%CI 0.766~0.912)提示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以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较长、合并腹水、PCT、CRP和白蛋白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HBV相关ACL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细菌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陈丹丹王文虎黄顺东尹明红李忠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细菌感染
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方剂辨证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以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辨证施治,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西医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HBV DNA定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因子[Wnt-1诱导分泌蛋白1(WISP1)、WISP3、β-catenin]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西医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患者胁肋不适、恶心呕吐、脘闷、纳呆评分以及中医证候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BV DNA水平、血清ALT、TBil、HA、LN、PC-Ⅲ、Ⅳ-C以及WISP1、WISP3、β-catenin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 7.50%,P>0.05)。结论: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有效促进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恢复,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陈丹丹黄顺东王文虎尹明红孙舟李忠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辨证施治WNT/Β-CATENIN通路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炎10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临床有效率研究组为95.71%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和结合胆红素(DBIL)均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TBIL和DBIL低于对照组,ALB和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低血压、发热反应和四肢麻木各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和呕吐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TBIL、DBIL、ALB、PTA、血白细胞、血肌酐水平,以及是否并发感染、肝性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科常规治疗、PTA<60%、血肌酐≥120μmol/L和并发肝性脑病为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好,可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佳。内科常规治疗、PTA<60%、血肌酐≥120μmol/L和并发肝性脑病为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彭欢许菲菲万小秋陈丹丹
关键词: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