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国
- 作品数:108 被引量:57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车站共墙基坑拆撑回筑结构体系受力变形特性
- 2023年
- 深基坑内支撑拆除及坑内结构回筑会改变深基坑原来支护体系的受力平衡状态,失衡荷载会引起围护结构内力重分布,对其稳定性造成影响。共墙基坑群内支撑拆除过程荷载变化机理比单独基坑更为复杂,其安全控制更为严格。本文基于前海站共墙基坑工程,通过对基坑拆撑回筑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内支撑拆除过程中结构受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拆撑会改变围护结构的内力状态及位移变形,且共墙侧与非共墙侧的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共墙侧地连墙弯矩极值与极值位置均发生变化,围护结构位移随拆撑逐渐减小,非共墙侧弯矩分布规律变化较小,围护结构位移逐渐增大。2)支撑拆除后相邻内支撑轴力会急剧上升,其中第二道、第四道轴力分别增加了30.4%、46.2%,增设临时钢支撑能有效减少轴力增量;3)回筑过程中主体结构两侧外墙位移变形较小,最大位移分别为10.57和5.74 mm;4)拆撑回筑过程地表沉降共增长了18.9%。
- 秦善良王升刘清伟孙梦尧陈保国
- 关键词:深基坑拆撑
- 超长车站深基坑开挖施工顺序影响规律被引量:1
- 2022年
- 超长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开挖顺序下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变形特性会出现明显差异。基于穗莞深城际铁路前海站基坑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4种不同开挖方案下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及内支撑轴力变化规律,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选出最有利于支护结构稳定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超长车站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空间效应,基坑边角对结构变形有显著约束作用;围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呈正相关关系;先开挖基坑两端区域,围护结构位移与地表沉降最小;同步开挖工序下,内支撑轴力最小。通过对比分析,为超长深基坑开挖施工提供了合理方案。
- 文杰秦善良孙梦尧王升陈保国
- 关键词:受力状态
- 某大桥曲线箱梁悬臂施工应力监测
- 2010年
- 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分析了曲线箱梁悬臂施工过程中根部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挂篮的偏心荷载将会在箱梁翼板根部的局部位置产生较大的横向拉应力,甚至引起桥面纵向的开裂;对于曲线梁桥,箱梁两侧的腹板和翼缘板内的应力呈非对称分布,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顺序和施工荷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 王宏伟吕锦刚陈保国
- 关键词:曲线箱梁应力悬臂施工现场测试
-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面向学生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其基本特征是创造性和实践性。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开展评价是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创新是特质,创业是目标,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通过阐释创新创业的内涵,提出创新创业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分析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重要性,并结合专业实际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从建构主义学习评价、教学测验、表现性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非正式评价和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面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 陈保国
- 关键词:创新创业土木工程专业
- 顶管施工对邻近地铁桥梁的扰动影响
- 2020年
- 城市中进行顶管施工时常会出现靠近或侧穿邻近桥梁桩基等情况,可能会对桥台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影响。本文以深圳固戍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配水管项目为依托,通过ABAQUS分析了接收井下沉施工和人工顶管的顶进施工对邻近地铁高架桥台的扰动影响规律。分析认为相比于浇筑过程,接收井的下沉施工对邻近桥台的扰动影响更大,并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和距桥台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增大。人工顶管顶进过程对邻近桥台的扰动影响较大,且扰动程度随着距桥台距离的减小而显著增大,最大可对邻近桥台产生约0.85 mm的沉降影响。
- 马高伟何旭王程鹏陈保国贺洁星
- 关键词:顶管施工扰动影响
- 钢筋混凝土箱涵竖向土压力理论研究——梯形沟谷设涵被引量:11
- 2013年
- 梯形沟谷设涵在山区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目前规范中尚无梯形沟谷设涵的设计方法。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上埋式和沟埋式涵洞,对天然梯形沟谷埋设涵洞时的涵洞受力性状的研究甚少。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梯形沟谷设涵时,钢筋混凝土箱型涵洞顶部填土内的应力状态和土拱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推导涵洞土压力理论计算式,并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此外,对涵顶土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梯形沟谷设涵时涵洞的受力状态不同于上埋式和沟埋式两种情况。当涵顶填土高度到达临界高度时,填土中会形成上、下两层土拱。下层土拱效应使涵顶产生土压力集中,上层土拱效应会减小涵顶的土压力集中。涵顶土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涵顶的填土高度、沟谷坡角、沟谷宽度、涵洞的几何尺寸及填土的性质。
- 陈保国焦俊杰宋丁豹
- 关键词:涵洞土压力
- 超深竖井基坑抗浮锚筋桩受力特性及布桩参数优化研究
- 2025年
- 公明超深竖井为罗田-铁岗水库输水干线竖井,其基坑底板高于地下水位约70 m,抗浮问题显著。文章依托于公明超深竖井,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对超深竖井底板抗浮锚筋桩的受力特性及布桩参数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锚筋桩布置越靠近底板中心越先发挥拉拔作用,最大轴力也越大,随着锚筋桩布桩位置远离底板中心,其最大轴力逐渐减小;底板中心部位锚筋桩先发挥拉拔作用的同时使基岩向上隆起,外围锚筋桩受基岩隆起影响显著,甚至在桩侧出现了向上的侧摩阻力,表现为轴力骤减,桩侧剪应力减小,有效锚固深度增加的特征;根据模拟结果可将原方案第七、八环锚筋桩合并为一环锚筋桩,优化后锚筋桩最大轴力值增加约9%,低于抗拔承载力设计值,分担的水浮力减小约4%,但节省抗浮锚筋桩数量约23%,满足工程安全需求,经济效益显著。
- 龚兵文万缘周王鹏陈保国
- 关键词:受力特性
- 盾构下穿枫江地层变形特性及影响规律研究
- 2025年
- 为了探讨盾构下穿河流地层变形特性及影响规律,文章以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二期工程GX08~GX09区间盾构下穿枫江为背景,建立盾构下穿河流有限元模型,分析盾构下穿河流过程中地层变形特性和管片位移变化规律,以及注浆压力和掌子面支护力对地表沉降和管片位移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下穿河流前,掘进方向掌子面上方地表竖向位移为沉降变形,最大值4.5 mm;管片随着地层隆起而上浮,注浆后管片上浮量约为27.4 mm。下穿河流过程中,上覆土层厚度减小,地表竖向位移为隆起变形,最大为2.5 mm;管片上浮量显著增加,最大值为31.7 mm。盾构掘进出河流段,管片上浮量减小到24.5 mm。随着注浆压力和掘进压力的增大,盾构隧道正上方地表沉降逐渐减小,而两侧的局部隆起量逐渐增大,管片上浮量增加。建议下穿河流过程中掘进压力控制在0.28~0.30 MPa,注浆压力控制在0.25 MPa左右。
- 许楚明王良俊邓声锐马迪卢春雨陈保国
- 关键词:盾构地层变形注浆压力
- 深厚淤泥地层中预应力管桩偏斜机制分析及预防处理技术被引量:3
- 2021年
- 软土地层中进行管桩施工常常发生桩身倾斜,将降低管桩承载力效果.为了研究深厚淤泥地层中管桩偏斜机制及处理技术的控制效果,以深圳市固戍二期工程为背景,提出了四种方案来降低管桩水平位移,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施工方式对管桩偏斜影响规律和相应处理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挖土方式、堆土荷载、机械荷载均会对管桩偏斜产生较大影响,机械荷载对管桩偏斜影响最大,相较于开挖3m与堆土荷载下最大位移分别增大130.7mm、115.6mm;采用分层均匀开挖比局部一次性开挖3m可减小桩顶最大位移64.1mm;采用石灰桩加固在堆土和机械荷载单一条件影响下桩顶最大位移分别减小75mm、190.1mm,可有效抑制管桩偏斜.
- 赵永强王之宇张磊陈保国
- 关键词:淤泥地层
- 深基坑开挖过程水平位移动态调整方法及其应用
- 2021年
-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体系时常出现局部变形过大或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文章就此提出一种地连墙内支撑支护体系动态调整方法,以解决采用长度可调节的内支撑解决支护体系难以动态调整的问题.首先通过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动态调节方法的可行性,单支撑长度调节条件下的支护体系受力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①采用可伸缩的内支撑可以实现支撑轴力和基地连墙水平位移的动态调整.②单独调节S2,S3,S4将分别引起0H〜0.6H(H为基坑深度),0.3H〜0.85H,0.5H〜1.4H高度范围内的地连墙水平位移发生变化.③单支撑调节条件下的支护体系一定存在一个受力最优点,工程实践中应将支护体系受力维持在该点附近.本文条件下的支护体系受力最优点为水平位移16.76 mm,轴力值1347.09 kN.
- 闫腾飞张磊陈保国宗秋雷
- 关键词:支护开挖轴力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