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太波

作品数:55 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心脏
  • 12篇心房
  • 12篇房颤
  • 11篇心房颤动
  • 11篇心律
  • 10篇血管
  • 10篇转复
  • 10篇消融
  • 10篇除颤
  • 10篇除颤器
  • 9篇心血管
  • 9篇心血管病
  • 9篇血管病
  • 8篇动脉
  • 8篇心动过速
  • 8篇心肌
  • 8篇心血管病学
  • 8篇血管病学
  • 7篇心力衰竭
  • 7篇型心

机构

  • 5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4篇陈太波
  • 41篇方全
  • 28篇程康安
  • 27篇高鹏
  • 26篇程中伟
  • 14篇邓华
  • 13篇范静波
  • 10篇杨德彦
  • 10篇方理刚
  • 7篇姜秀春
  • 6篇朱文玲
  • 6篇田庄
  • 6篇刘永太
  • 4篇谢洪智
  • 4篇刘博江
  • 4篇沈珠军
  • 3篇曾勇
  • 3篇陈未
  • 3篇曾小峰
  • 3篇林雪

传媒

  • 10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临床内科杂志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内科双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节病心脏损害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结节病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分析结节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分期与结节病心脏受累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结节病患者中32例(40%)有心脏损害,其中5例(15.6%)有心脏相关症状。心脏损害包括心肌损害15例(46.9%),心电图检查ST—T异常8例(25%),心包积液6例(18.8%),心律失常5例(15.6%),肺动脉高压4例(12.5%),瓣膜病2例(6.3%),病理性Q波1例(3.1%)。心脏损害与无心脏损害患者间性别、病程和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病可累及心脏各个部分,以心肌损害和心电图ST—T异常最常见。结节病累及心脏时多为无症状型。心脏损害与年龄相关。
杨德彦陈太波方全
关键词:结节病心脏损害回顾性分析
人单核细胞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细胞迁移
2007年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膜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等因子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25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促进单核细胞迁移的倾向,迁移细胞由对照组的179.40±38.49升高至251.00±26.11,P=0.07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细胞迁移没有明显影响;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则抑制迁移的细胞数至56.40±76.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抗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之后单核细胞迁移也受到抑制,160μg/L组迁移细胞数为151.20±20.33,与10μg/L组(228.40±83.9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单核细胞迁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对迁移具抑制作用,该作用甚至强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提示单核细胞迁移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陈未朱文玲方全陈连凤张抒扬陈太波刘震宇谢洪智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迁移氨基末端
Cogan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01年
陈太波张煊
关键词:COGAN综合征少见病自身免疫病
肺动脉高压原因不明4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PH)的病因。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我院诊断PH而原因不明的患者44例。 结果:44例患者最终明确诊断者38例。病因:自身免疫病12例(31.6%);肺栓塞10例(26.3%);其它肺部疾病6例(15.8%),其中包括肺泡低通气综合征和(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各1例(2.6%);原发性PH7例(18.4%)。原因仍不明者6例,占总数的13.6%,包括绒毛膜癌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 结论:自身免疫病和肺栓塞仍然是PH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对一些少见病因的认识,多发微小瘤栓栓塞应该作为PH一项重要的鉴别诊断。
陈太波严晓伟朱文玲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病肺栓塞
一种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风险预测设备、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风险预测设备、系统及可存储介质,涉及智能医疗领域。所述设备用于执行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风险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接受房颤消融手术患者的心电数据;基于心电数据判断患者是否经历超早期...
杨德彦程中伟陈太波高鹏刘永太赖晋智王佳琪程康安邓华范静波张丽华方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误治疗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误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CD植入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其中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23例,二级预防7例;单腔ICD17台,双腔ICD13台(包括CRT-D4台)。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如果病人自觉ICD放电或其它相关症状尽早至医院随访。由2位有经验的电生理专业医生根据ICD治疗事件心内电图对ICD治疗方式进行分类,如果治疗不是针对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则该治疗定义为误治疗。结果78例次随访中,45次ICD治疗事件包括36次抗心动过速治疗(ATP)和9次放电,其中误治疗33次(73%),包括27次ATP治疗和6次放电。33次误治疗共涉及5例病人(17%),均为单腔ICD。误治疗的原因均为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SVT-A)。结论误治疗是比较常见的ICD相关事件。植入ICD后应尽早打开SVT-A相关的诊断功能。
陈太波程康安高鹏刘博江范静波方全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脏核磁共振在心肌淀粉样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 研究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确诊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和心脏核磁共振(CMR)特点,明确CMR在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EMB确诊CA并行CMR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及CMR结果。结果共18例患者通过EMB确诊为CA,其中5例进行了CMR检查。5例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改变,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心肌回声增强、颗粒样回声,左心房扩大,限制性舒张功能不全。CMR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室间隔增厚明显,双房均增大,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减低,舒张功能均不同程度受限,部分伴有心包及胸腔积液,延迟钆显像(LGE)呈不同程度的延迟强化,位于左心室心内膜下或心肌弥漫性延迟强化,部分患者强化可为线样、颗粒样或斑片状。随病程延长,心肌LGE程度及范围有更严重的趋势,与心电图改变一致。结论CMR有助于CA诊断及病情判断,为CA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临床怀疑CA患者可早期进行CMR检查,特别是在没有开展EMB检查的医院。
朱孔博程中伟田庄赵大春刘永太林雪陈太波谢洪智曾勇方理刚姜秀春崔全才方全
关键词:心肌疾病淀粉样变性磁共振成像活组织检查
青年多浆膜腔积液伴轻度心室肥厚被引量:2
2010年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主因“心悸、胸闷伴双下肢浮肿5年,加重半年”于2010年4月12日入我院。2005年患者出现发作性心悸、胸闷伴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浮肿,
程中伟刘永太陈太波田庄赵大春方全
关键词:多浆膜腔积液心室肥厚双下肢浮肿发作性心悸胸闷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M)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TICM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并与26例年龄、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TICM患者26例。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至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时间为30.5±31.1天。房性心律失常2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患者入院时心室率142.1±28.5次/分,纽约心功能分级3.0±1.1级。经治疗66.2±47.8天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径(LAD)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分别为54.2±6.0 mm vs 56.5±6.3mm;39.0±5.1mm vs 45.7±6.0 mm;42.1±7.3 mm vs 45.3±7.1 mm;P<0.005),LVEF显著升高(0.55±0.05 vs0.36±0.01;P<0.005)。但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及LA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2±6.0 mm vs49.0±5.2mm;39.0±5.1mm vs 34.2±3.6 mm;42.1±7.3 mm vs 36.3±5.8 mm;P<0.005)。随访25.3±19.7个月,5例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复发,并于1周内出现心衰及LVEF降低,经室率或节律控制后,其症状及LVEF于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心动过速患者可于短时间内出现心衰。在心动过速控制后,患者的心衰症状均在短期内显著改善,但左室内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此类患者应长期治疗和随访。
王辉程康安陈太波方全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肌病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患者全因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ICD植入的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患者,收集患者植入ICD时的基础临床资料及随访过程中的放电治疗及死亡事件;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共95例ICD一级预防患者纳入临床统计,年龄(61.4±12.7)岁,男性71例(74.7%),随访中位数47(14~69)个月,14例接受恰当放电治疗,11例接受不恰当放电治疗,26例死亡;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恰当放电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接受过恰当放电治疗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高(HR=3.252,P=0.019),其它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HR=1.048,P=0.011)、血肌酐水平(HR=1.003,P=0.002)。结论ICD一级预防患者中接受过恰当放电治疗的患者比未接受过恰当放电治疗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高。
王震程中伟邓华程康安陈太波高鹏杨德彦范静波张宇成方全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