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龙

作品数:185 被引量:1,263H指数:1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6篇医药卫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7篇宫颈
  • 53篇子宫
  • 36篇阴道
  • 32篇上皮
  • 32篇病变
  • 30篇上皮内
  • 30篇皮内
  • 28篇乳头
  • 27篇瘤病毒
  • 24篇宫腔
  • 22篇上皮内瘤
  • 22篇内瘤
  • 21篇肿瘤
  • 21篇宫颈癌
  • 20篇人乳
  • 20篇宫腔镜
  • 19篇宫内
  • 18篇手术
  • 16篇上皮内瘤变
  • 14篇细胞

机构

  • 156篇复旦大学
  • 2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4篇北京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山东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四川省肿瘤医...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85篇隋龙
  • 35篇汪清
  • 21篇陈丽梅
  • 21篇谢锋
  • 21篇郑瑞莲
  • 19篇郭奇桑
  • 19篇丛青
  • 18篇陈敏
  • 17篇张宏伟
  • 15篇李燕云
  • 14篇刁雯静
  • 13篇董晶
  • 12篇魏丽惠
  • 12篇宋昱
  • 10篇高蜀君
  • 10篇杨云纺
  • 9篇张令浩
  • 9篇李明珠
  • 9篇朱彩英
  • 8篇苏婷婷

传媒

  • 23篇现代妇产科进...
  • 17篇中华妇产科杂...
  • 17篇实用妇产科杂...
  • 12篇中国实用妇科...
  • 10篇复旦学报(医...
  • 9篇中国妇产科临...
  • 9篇国际妇产科学...
  • 6篇中国微创外科...
  • 5篇大众医学
  • 5篇上海医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肿瘤
  • 3篇家庭用药
  • 3篇国际生殖健康...
  • 3篇中国计划生育...
  • 3篇肿瘤综合治疗...
  • 3篇第七届中华女...
  • 2篇国外医学(妇...
  • 2篇国外医学(计...

年份

  • 3篇2024
  • 13篇2023
  • 9篇2022
  • 1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14篇2015
  • 15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肛门镜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高分辨率肛门镜检查(HRA)是将阴道镜检查应用于肛管和肛门周围区域的一项技术,是目前诊断肛门癌前病变和肛门癌的有效方法。HRA诊断肛门疾病的结果准确可靠,有敏感度高的优点,特别对高级别肛门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更高。HRA对肛门癌前病变的筛查及降低肛门癌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假阳性和漏诊者。综述近年HRA在肛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肖晶晶隋龙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肛门肿瘤肛门镜
LEEP治疗HSIL近期疗效及随访策略
临床诊疗现状LEEP治疗程序标准问题?LEEP治疗HSIL疗效?残留率?——质控问题HSIL术后随访方法、策略?LEEP治疗标准流程问题阴道镜评估麻醉、血管收缩剂注射切除范围电凝止血切除后宫颈搔刮样本标记质控——切缘、病...
隋龙
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浸润性和浸润前子宫颈病变的金标准,确认新的肿瘤特异标志物是非创伤性检测早期癌症的首要目标之一,于是人们开始研究一些分子标志物在辨识这些病变中的有效性。本文概括了对HPV感染的特征标志,血清标志物,基因标志物及Apaf-1、COX-2等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一些新近研究结果。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虽有所发展,但其可用性仍待验证。联合应用为系统检查所设计的多个相关标志物及深入研究现有标志物及发展新的更具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将有较好发展前景。
肖凤仪隋龙
关键词:宫颈肿瘤
乙二醛酶I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了解乙二醛酶Ⅰ(GLO-Ⅰ)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LO-Ⅰ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法检测子宫内膜癌(29份)、正常子宫内膜(19份)组织中GLO-Ⅰ蛋白的表达,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子宫内膜癌及其癌旁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GLO-Ⅰ的活性.GLO-Ⅰ小分子RNA(siRNA)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lshikawa细胞后,采用蛋白印迹法及逆转录(RT)-PCR技术分别检测其GLO-Ⅰ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LO-Ⅰ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22/29),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0/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中GLO-Ⅰ活性(分别为1.1、0.8 IU/mg)较弱,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LO-Ⅰ活性(92.3 IU/m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shikawa细胞转染GLO-Ⅰ silRNA后,其GLO-Ⅰ mRNA的表达水平为0.25±0.06,低于阴性对照(转染与目的基因无关的siRNA)的0.9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GLO-Ⅰ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8±±0.06,低于阴性对照的0.94±0.1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Ishikawa细胞转染GLO-Ⅰ siRNA后,其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仅加转染试剂)比较明显降低(P=0.028);其细胞凋亡率为(6.7±0.8)%,高于阴性对照的(1.2±0.4)%和空白对照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LO-Ⅰ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过度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LO-Ⅰ活性异常升高.抑制GLO-Ⅰ基因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隋龙郭奇桑张箴波金鸿雁郁茵华丰有吉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小分子干扰细胞增殖
B超联合宫腔镜在困难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在困难IUD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就诊、常规取环失败的31例患者,应用B超联合官腔镜取环。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零出节育环,其中22例(71%)为绝经后妇女。官腔镜下见IUD嵌顿28例,其中环全嵌顿11例、残留合并嵌顿4例、断裂合并嵌顿13例。另外还发现官腔粘连、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畸形、进入假道等多种情况。结论:绝经半年以内为取环的最佳时间。B超监视下宫腔镜取环可提高各种复杂IUD取出的成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诸臻颖隋龙常才黄紫蓉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取环术B超
宫腔镜下单极电切割和激光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单极电切割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6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分为宫腔镜下单极电切割治疗318例(治疗组)和激光手术治疗2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时间,膨宫液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18例中0型及I型子宫粘膜下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两组手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0分钟(5~25分钟),平均膨宫液用量600ml(300~1200ml);对照组分别为25分钟(5~80分钟),1106ml(300~3300ml)。治疗组总的术后满意率为94.3%(300/318),0型、I型术后满意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8.8%(P<0.005),73.9%(P<0.005)。结论:宫腔镜下单极电切割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与激光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提高。
汪清陈敏郑瑞莲隋龙
关键词:激光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
双抗夹心三联检法诊断阴道炎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双抗夹心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国8家医院共募集入组629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双份取样,一份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一份用湿片镜检法和唾液酸酐酶法检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做出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双抗夹心法及对照方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方法相比,双抗夹心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特异度略低(93.3%vs 96.5%,90.8%vs 93.6%,95.8%vs 99.8%;P<0.001),但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灵敏度:81.5%vs 54.9%,91.9%vs 37.7%,93.0%vs 40.3%;约登指数:0.75 vs 0.51,0.83 vs 0.31,0.89 vs 0.40;P<0.001);双抗夹心法在诊断混合感染方面的优势明显(灵敏度77.5%vs 30.0%,特异度89.3%vs 90.8%,约登指数0.66 vs 0.28;P<0.001)。结论:与传统的湿片镜检、酶法相比,双抗夹心三联检法的特异度略低,但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更接近真实情况,且对混合感染的检测有一定优势。
曹远奎朱彩英丛青陈丽梅刁雯静隋龙徐军徐灵朴珍玉吕卫国黄秀峰李长忠邹永辉周家德陈炎罗喜平曾俐琴姚吉龙郑峥
关键词:阴道炎
应用2011年版阴道镜术语对子宫颈病变行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国际子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IFCPC)2011年版阴道镜术语对子宫颈病变行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9—1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阴道镜门诊的患者376例,应用2011年版阴道镜术语对子宫颈病变行阴道镜诊断,以子宫颈活检或锥切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两者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各项特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应用2011年版阴道镜术语后,阴道镜诊断与子宫颈病理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60.9%(229/37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401(P〈0.01),1个级别以内(指两者诊断病变的级别一致或仅相差1个级别)的符合率为97.6%(367/376);过高诊断率(19.9%,75/376)与过低诊断率(19.1%,72/376)相似;不同病变中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6,P=0.573)。阴道镜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84.4%,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下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88.8%;假阳性率为3.5%,假阴性率为39.3%。3种转化区类型与患者年龄呈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χ2回归=45.910,P〈0.01),而病灶大小与病变程度无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χ2回归=0.690,P=0.406)。在1级、2级及非特异性征象中,发生率最高的征象分别为薄醋酸白上皮、厚醋酸白上皮及碘染不着色,约登指数分别为0.170(薄醋酸白上皮诊断LSIL)、0.373(厚醋酸白上皮诊断HSIL)以及0.145、0.069(分别为碘染不着色诊断LSIL和HSIL)。新增术语(内部边界和隆起)诊断HSIL的阳性预测值达100.0%。不同经验检查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7,P=0.550)。结论2011年版阴道镜术语可明显提高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及多项诊断效能指标,且不随病变程
李燕云张宏伟郑瑞莲谢锋隋龙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阴道镜检查
三维超声C平面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及其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或直肠三维超声对二维超声疑为子宫畸形的97例患者进行检查,通过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进行诊断,并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和宫腔镜和(或)腹腔镜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7例患者经三维超声诊断:不全中隔子宫25例,完全中隔子宫20例,双子宫2例,双角子宫1例,弓形子宫23例,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5例,X型中隔子宫7例,双侧始基子宫1例,正常子宫13例(其中1例为宫腔中央部分粘连)。子宫畸形类型中不全中隔子宫、完全中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比例较高。三维超声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而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只有51%。结论:三维超声C平面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子宫轮廓及宫腔形态,在鉴别诊断中隔子宫、弓形子宫和双角子宫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二维超声,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凡桂周毓青隋龙孔凡斌孙莉杨晓莉赵蔚汪清郑瑞莲
关键词:三维超声先天性子宫畸形冠状面
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评价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募集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PI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康妇炎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抗生素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3天、第4周、第8周和12周进行PID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4周、12周超声测盆腔积液情况。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周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不良反应等安全性评估。结果两组患者PID症状量化评分明显下降,从治疗第3天开始研究组的PID量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直到治疗后第12周。研究组在治疗第12周左附件触痛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第8周、12周子宫触痛显著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治疗第4、12周盆腔积液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治疗第4、8、12周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治疗第12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能显著改善PID症状,降低复发,减少盆腔积液,使用安全,确切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曹远奎朱彩英李燕云陈丽梅刁文静谢锋郭奇桑宋昱隋龙
关键词:康妇炎胶囊盆腔炎性疾病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