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丽

作品数:290 被引量:1,343H指数:1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2篇期刊文章
  • 43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6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44篇中药
  • 24篇青黛
  • 20篇苦参
  • 19篇制剂
  • 16篇改性
  • 15篇掩味
  • 14篇正交
  • 14篇小金丸
  • 14篇粉体
  • 13篇药物
  • 13篇提取物
  • 12篇皂苷
  • 11篇指纹
  • 11篇指纹图
  • 11篇指纹图谱
  • 11篇粉体学
  • 10篇饮片
  • 10篇水性
  • 10篇挥发油
  • 9篇正交试验

机构

  • 280篇成都中医药大...
  • 110篇江西中医药大...
  • 5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8篇四川大学
  • 21篇成都医学院
  • 18篇四川厚德医药...
  • 15篇四川省中医药...
  • 12篇江西中医药高...
  • 7篇江西中医学院
  • 5篇九江学院
  • 5篇四川联成迅康...
  • 5篇四川护理职业...
  • 4篇教育部
  • 4篇重庆市中药研...
  • 4篇成都市食品药...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雅安迅康药业...
  • 3篇成都百草和济...
  • 3篇成都九芝堂金...
  • 3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87篇韩丽
  • 156篇张定堃
  • 117篇杨明
  • 46篇许润春
  • 26篇邹文铨
  • 22篇谢兴亮
  • 17篇姜红
  • 16篇任桂林
  • 16篇伍振峰
  • 16篇贺亚男
  • 15篇韩雪
  • 15篇张芳
  • 14篇刘李梅
  • 14篇熊茜
  • 14篇马鸿雁
  • 13篇杨秀梅
  • 13篇慈志敏
  • 13篇秦春凤
  • 12篇熊永爱
  • 12篇黄娟

传媒

  • 34篇中草药
  • 3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8篇中国中药杂志
  • 22篇中成药
  • 10篇药学学报
  • 10篇时珍国医国药
  • 7篇亚太传统医药
  • 6篇中国药学杂志
  • 6篇中药材
  • 6篇现代中药研究...
  • 6篇世界科学技术...
  • 6篇中药与临床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四川中医
  • 3篇华西药学杂志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20篇2023
  • 22篇2022
  • 16篇2021
  • 16篇2020
  • 14篇2019
  • 14篇2018
  • 28篇2017
  • 9篇2016
  • 28篇2015
  • 38篇2014
  • 26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2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金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金气雾剂,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制成:小金提取物60~70份、抛射剂30~70份、潜溶剂5~20份、增溶剂0.2~0.6份、成膜剂1~3份、促渗剂0.5~2份;其中,所述的小金提取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原...
许润春韩丽曹波张定堃林俊芝慈志敏
文献传递
一种小金方二元释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金方二元释药系统,它由速释部位和缓释部位组成,所述速释部位是由小金方药物的提取物与固体分散体载体辅料形成的固体分散体;所述缓释部位是小金方药物提取后的药渣。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小金方二元释药系统的制备方法...
韩丽熊茜张定堃张亿慈志敏许润春冯碧林俊芝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掩味伴侣剂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掩味伴侣剂,它是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环糊精和人工甜味剂组成。本发明新型掩味伴侣剂,在保证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出乎意料地大幅降低了药物原有的不良口感,提高了患者的服药顺应性,避免了加入大量矫味剂,...
张定堃韩丽李潘杨明林俊芝
文献传递
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的制备工艺研究
2022年
目的:测定余甘子果渣中的化学成分,优选提取工艺与免洗凝胶的制剂处方,开发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余甘子果渣与余甘子药材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与鞣花酸的含量;通过抑菌圈筛选余甘子果渣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优化余甘子果渣的提取工艺;以感官评价及凝胶理化性质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处方。结果:余甘子果渣与余甘子药材的成分基本相同,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与鞣花酸在果渣的含量中约为药材中含量的21.99%~67.63%、0.52%~4.79%、7.38%~8.79%、10.15%~16.10%。诃黎勒酸、柯里拉京、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低于10μg/mL,而鞣花酸的MIC为16.38~32.75μg/mL。以没食子酸、柯里拉京与诃黎勒酸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取余甘子果渣,加入10倍体积的70%乙醇,回流2 h,提取1次。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最优凝胶基质配方为30%余甘子果渣提取液、0.4%卡波姆U20、3%甘油、4%的95%乙醇、三乙醇胺调pH值到5~6,其余为纯化水。结论:余甘子果渣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抑菌免洗凝胶的制备工艺可行,为中药固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路径。
谭庆刍黄浩洲罗传红李莞莫太刚张定堃韩丽林俊芝
关键词:果渣综合利用
基于水试过程定量刻画的青黛质量快检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建立一种基于定量水试的青黛质控快检新方法,用于青黛的质量优劣评价。采用稳定性分析仪测定26批青黛粉末的Turbiscan稳定性参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系统优化加样方式、加样粒径、加样量、检测温度等参数,并对重复性、稳定性等方法学指标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26批青黛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测定总灰分含量。运用SPSS 26.0、Origin 2021软件对青黛有效成分、总灰分含量与TSI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青黛供试品的最佳加样方式为:取过七号筛不过九号筛的青黛粉末0.2 g,以漏斗加样方式装入含20 mL纯水的玻璃瓶,用稳定性分析仪在25℃下扫描。一致性分析表明,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排序与TSI值总体上呈相反趋势,总灰分含量排序与TSI值总体上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靛蓝、靛玉红含量与TSI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801,R^(2)分别为0.72、0.64。总灰分值与TSI值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R^(2)为0.52。根据青黛粉末入水后的TSI值变化,该研究构建了青黛饮片等级划分的范围及其对应成分含量,可以判断青黛真伪以及对青黛进行分级评价,为青黛快速鉴别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刘雪梅贺亚男王芳杨明张海阳向波韩丽许润春张定堃
关键词:青黛
余甘子加工沉淀固废物中活性成分鉴定与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组成与资源化物质鞣花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收集余甘子鲜汁沉淀物,采用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成分;以鞣花酸含量为指标,分别采用醇提法、酶提法、碱溶酸沉法对鞣花酸进行提取纯化,且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筛选提取工艺。结果:红外分析表明,余甘子鲜汁沉淀物具有C、O元素,苯环、酚羟基等基本结构;UPLC-Q-TOF-MS结果表明,沉淀物的主要成分为鞣花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且鞣花酸占比最高,为39.91%;提取工艺优化结果显示,碱溶酸沉法为较优工艺,进一步优化后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NaOH浓度2%、超声提取时间20 min,该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为47.38%,纯度为94.2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鞣花酸提取物粉末中有大量柱状结晶,推测为鞣花酸分子平面聚合形成。结论:余甘子鲜汁沉淀物中鞣花酸天然丰度高,可作为鞣花酸天然来源途径之一。所得到的鞣花酸提取纯化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含量及纯度较高,适宜用于余甘子鲜汁固废物中鞣花酸的富集。
李格菲谭庆刍林俊芝罗传红樊三虎曹志坚张定堃黄浩洲韩丽
关键词:固废物鞣花酸提取纯化质谱分析
基于超临界CO_(2)低温流体萃取的鸡内金去腥存效方法研究
2022年
鸡内金是临床常用的消食类中药,属于药食同源品种,但腥臭气味强,影响儿童服药的顺应性。传统炮制方法采用清炒、醋制等加热炮制方法去腥除臭,影响其消化酶活力,亟需寻找新的去腥存效方法。本研究提出并验证超临界CO_(2)低温流体萃取法用于鸡内金去腥存效的技术可行性。首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S-SPME/GC-QQQ-MS/MS)结合气味活度值(OVA)法初步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分离前后鸡内金腥臭气成分差异;然后,基于志愿者感官评价结合挥发性成分分析对比鸡内金生品、清炒品、醋炙品和超临界CO_(2)萃取品腥臭气强度和腥臭气物质种类及含量差异,采用胃蛋白酶、淀粉酶活力效价测定法对比分析4种鸡内金消化酶活力差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比研究4种鸡内金的物质结构差异,氨基酸含量测定对比总氨基酸、促消化类氨基酸及苦味氨基酸含量差异,采用基于酚红指示剂的大豆油致小鼠胃排空延迟动物模型实验验证体内促胃排空药效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鸡内金粉末腥臭气突出,超临界萃取后腥臭气显著降低,腥臭气成分含量仅为生品中的12.8%;FT-IR分析结果表明鸡内金超临界萃取品较生品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消化酶活力效价测定结果显示生品中淀粉酶、胃蛋白酶活力效价约是清炒品和醋炙品的3.9、1.4倍,超临界CO_(2)萃取品中淀粉酶、胃蛋白酶活力效价约为清炒品和醋炙品的2.7、1.3倍;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4种鸡内金中促消化类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体内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生品组、超临界萃取品组、清炒品组和醋炙品组小鼠平均胃排空率分别为69%、59%、40%和51%,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相较清炒法和醋炙法能够有效保留鸡内金促胃排空药效。总体而言,超临界CO_(2)流体低温萃取法较传统的清炒法和醋炙法,可有�
许润春黄伟刘倩马鸿雁郭治平韩丽杨明林俊芝张定堃
关键词:鸡内金生物效价
九味蒲芍胶囊挥发油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优选九味蒲芍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考察β-CD与挥发油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验证,并考察包合物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 6.2 g与挥发油1 ml,在53℃条件下包合4.2 h;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经包合后稳定性得到明显加强。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可行,达到了制备包合物的目地。
兰杨韩丽韩丽周年华梅勇谯志文
关键词:挥发油BOX-BEHNKEN效应面法包合工艺稳定性
基于消化酶活力检测的鸡内金质量生物检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鸡内金是消食化积类中药的代表,疗效确切,现代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鸡内金的药效物质研究基础较为薄弱,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鸡内金质量控制方法比较简单,并不能够有效控制其质量。本研究提出基于胃蛋白酶活性的鸡内金生物效价测定方法,作为其质量控制新的技术方法。以胃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优化鸡内金提取方法,采用"质反应平行线法"建立基于胃蛋白酶活性的鸡内金生物效价测定法,进行方法学考察,测定20个批次鸡内金的生物效价与可信限度;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黏度测定方法验证不同效价鸡内金降低黏度的活性差异;对比研究小鼠胃残留率与胃蛋白酶活力、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差异,评价胃蛋白酶活力效价与体内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鸡内金供试品的最优制备方法为:取鸡内金粗粉,加50倍量水,300 W、40 kHz超声提取0.5 h;其量效曲线形状与阳性对照药多酶片相似,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及重复性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20批样品的效价范围为13.49~34.69 U·mg~(-1),平均值为22.21 U·mg~(-1),RSD为31.52%。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鸡内金样品效价越高,降低营养糊黏度效果越显著;小鼠胃残留率与胃蛋白酶活力效价、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67、0.518,表明胃蛋白酶活力效价与体内活性高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胃蛋白酶活性的鸡内金生物效价测定法方法可靠,重复性良好,能够直接反映鸡内金的质量优劣,可为其他消食类中药的质量评控参考方法。
黄伟王伽伯谭鹏贺亚男林俊芝黄浩洲韩丽许润春张定堃
关键词:鸡内金胃蛋白酶生物效价
青黛表面改性对口腔溃疡双层膜质量与药效的影响
2023年
目的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口腔溃疡双层膜剂,研究青黛表面改性前后对膜剂质量与药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法优选膜剂最佳处方,并对膜剂表面形貌、黏附时间、抗拉强度、含量测定以及体外药物释放等性能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化学灼烧法建立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考察膜剂对溃疡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以及口腔溃疡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空白隔离层确定为25 mg/mL的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载药膜最佳处方为63 mg/mL PVA17-88、55 mg/mL PVP K30、3.0 mg/mL明胶与0.047 mL/mL甘油。青黛表面改性后,双层膜剂比未改性双层膜剂具有更加光滑均一的外观、更高的含量均匀性和有效成分靛蓝释放率。药效学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与青黛改性膜剂组显著降低了溃疡组织TNF-α、IL-1β、IL-6的含量(P<0.05),并减少了炎症细胞的浸润,溃疡组织愈合程度较高。结论青黛改性之后的口腔溃疡双层膜剂具有更好的质量与更佳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黄胜杰钟婧娉谢锦贺亚男郭治平刘雪梅杨明张定堃韩丽
关键词:青黛粉体表面改性口腔溃疡散药效评价靛蓝靛玉红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