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婷婷

作品数:1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地表
  • 3篇人脸
  • 3篇图像
  • 3篇全球变暖
  • 3篇冷事件
  • 3篇变暖
  • 2篇电路
  • 2篇蒸散
  • 2篇人脸识别
  • 2篇人脸识别方法
  • 2篇识别方法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图像特征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自相关
  • 2篇自相关矩阵
  • 2篇位涡
  • 2篇相关矩阵

机构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9篇马婷婷
  • 8篇江志红
  • 5篇周晓彦
  • 4篇朱小芳
  • 3篇吴志伟
  • 3篇郑文明
  • 2篇刘屹岷
  • 2篇吴国雄
  • 2篇丁裕国
  • 1篇李庆祥
  • 1篇游庆龙
  • 1篇梅永
  • 1篇张秀再
  • 1篇花振飞
  • 1篇陈威霖
  • 1篇李肇新
  • 1篇刘冬
  • 1篇邱新法
  • 1篇张光宇
  • 1篇钟静

传媒

  • 4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降水过程的影响Ⅰ:资料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位涡外部源汇是驱动大气环流的原动力。文中详细介绍了地表位涡制造和位涡密度强迫的联系,讨论了不同坐标系中位涡密度方程的特点及其在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还以2008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探讨了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及东传对下游地区对流性天气发生的影响,拟由此揭示青藏高原位涡密度强迫激发中国东部激烈天气发生的一种新机制。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表正位涡密度的东传,下游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出现纬向正绝对涡度平流,气旋性环流增强,从而促使低空南风发展,为南方地区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另外,南风的增强有利于低空经向负绝对涡度平流的加强,从而使南方地区高、低空形成绝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大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上升运动的加强又促进低空南风气流的增强,使高、低空绝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大的环流背景进一步增强,最终导致降水的产生。
马婷婷吴国雄刘屹岷吴国雄刘屹岷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
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降水过程的影响Ⅱ: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8年
青藏高原东坡近地表的辐合能够增加地表的位涡密度(PVD)。高耸的青藏高原与等熵面相切,其东坡近地表增加的位涡密度成为等熵面边界上的位涡密度强迫源。利用IAP/LASG FAMIL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探究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增长对2008年初中国华南地区雨雪灾害天气形成的影响。首先与观测资料对比发现,通过张弛逼近动力初始化,在参照试验中,模式能够比较合理地再现青藏高原东部的地表位涡密度增长和1月24—27日中国华南的大气环流场及降水场。而在高原的地表位涡密度增长减弱的敏感性试验中高原下游区域特别是华南沿海、广西到山东一带的降水明显减小甚至消失。对结果的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区域的地表位涡密度增长在低空能够增强中国华南沿海地区的南风和水汽输送以及负的绝对涡度平流输送;在高空,高原上产生的正的位涡密度沿西风环流向下游输送,形成高层正的绝对涡度平流。从而在高原下游形成绝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强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同时,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增长在低空所激发的气旋式环流增加了华南的水汽输送,最终激发了华南极端降水的产生。该个例模拟的结果证实了青藏高原东部的地表位涡密度强迫激发其下游极端天气发生的一种新机制。
于佳卉刘屹岷马婷婷马婷婷
关键词:青藏高原数值模拟
全国二级流域实际蒸散分布式模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全国二级流域实际蒸散分布式模型,为估算流域实际蒸散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数据,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和蒸散互补相关理论,提出了改进的流域实际蒸散的通用模型。[结果](1)全国二级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量的空间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2)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流域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的趋势线有明显的闭合趋势,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流域的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的趋势线之间距离较大,但仍呈现闭合趋势;(3)全国77个二级流域实际蒸散通用模型的模拟误差均在10%以内。[结论]不同二级流域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的互补关系明显存在,改进的通用模型提高了估算流域实际蒸散的精度。
马婷婷邱新法曾燕
基于彩色局部特征的彩色图像表情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彩色局部特征的彩色图像表情识别方法,首先提取训练图像的彩色局部特征,再利用组稀疏最小均方回归方法建立彩色局部特征矢量和相应的类别标签特征矢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利用此模型进行表情的识别。本发明通过提取彩色...
周晓彦郑文明马婷婷朱小芳钟静
文献传递
CMIP5模式对东亚环流气候态模拟能力的评估
本文利用1961-200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2.5°×2.5°)和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hase 5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
赵灿江志红马婷婷
文献传递
4—6月MJO北传与东亚季风爆发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对东亚季风的活跃、推进和中断具有显著影响,然而其在东亚季风爆发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深入探讨。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超前滞后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1979—2011年4—6月MJO的北传与东亚季风爆发的关系。研究表明:4—6月MJO有两次明显的北传过程,分别发生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逐候向外长波辐射资料EOF分析的前两个模态对应了MJO的不同位相,可以表征MJO的向东向北传播。超前滞后回归分析表明,伴随MJO的北传,降水带北移、印度洋到我国南海地区西南风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及南亚高压北抬,这些环流异常形势有利于东亚季风的爆发。进一步对PC1所确定的季风爆发候与其它5个季风爆发指数进行对比发现,在大多数年份中,PC1所确立的季风爆发候与其它指数相差2候以内,其中,与其它5个指数所表征的季风爆发时间严格一致的年份分别有15、10、11、10、12年,表明MJO对东亚季风的爆发具有普遍作用。
马婷婷吴志伟江志红解文璇
关键词:东亚季风MJO
一种窗帘自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帘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光敏传感器、雨滴传感器、信号校正电路、AD转换器、指令输入模块、时钟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步进电机,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AD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校正电路...
周晓彦成将陈彭鑫马婷婷张秀再
文献传递
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对变暖背景的响应
不同区域的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不同的。本文利用中国605个台站1957-2009年冬季(11月一次年2月)逐日最低温度资料、欧洲中心(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NCEP...
马婷婷
关键词:全球变暖
文献传递
中国冬季极端冷事件对变暖背景的响应 ——观测事实与模拟分析
不同区域的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不同的。本文利用中国605个台站1957-2009年冬季(11月一次年2月)逐日最低温度资料、欧洲中心(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NCEP...
马婷婷
关键词:全球变暖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智能三相电能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智能三相电能表,包括:嵌入式处理器、SRAM、FLASH存储器、EEPROM存储器、SD卡数据存储扩展、人机交互触摸液晶屏、按键输入模块、红外收发通信接口、rs485收发器、以太网接...
周晓彦张光宇朱小芳马婷婷梅永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