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碧蔓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阻塞性
  • 10篇阻塞性肺疾病
  • 10篇慢性
  • 10篇慢性阻塞性
  • 10篇慢性阻塞性肺...
  • 10篇肺疾病
  • 9篇疾病
  • 6篇蛋白
  • 5篇蛋白酶
  • 5篇蛋白酶体
  • 3篇蛋白酶体抑制...
  • 3篇蛋白酶体抑制...
  • 3篇炎症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泛素
  • 3篇肺功
  • 3篇肺功能
  • 2篇动脉
  • 2篇血清

机构

  • 10篇湛江中心人民...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马碧蔓
  • 7篇苏伟强
  • 5篇刘朝晖
  • 5篇温琼娜
  • 5篇梁志科
  • 5篇关丽君
  • 5篇林辉斌
  • 4篇许志成
  • 4篇汪新龙
  • 4篇陈虹
  • 3篇陈俊先
  • 2篇黄耀光
  • 2篇范伟
  • 2篇孙兰春
  • 2篇吴桂清
  • 1篇陈华青
  • 1篇曾祥富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前列素钠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长,FEV1值、FEV1/FVC比值及PaO_2、SaO_2、LVEF值均升高,PaCO_2值和PASP、血浆BNP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采用贝前列素钠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
马碧蔓苏伟强温琼娜庞土富陈虹林辉斌许志成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功能血气分析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膈肌萎缩的研究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不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约有半数患者伴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骨...
马碧蔓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炎性因子
文献传递
酚妥拉明联合立止血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立止血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在常规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基础治疗上,研究组给予酚妥拉明联合立止血,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立止血,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停止咯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平均停止咯血时间(4±2)d,短于对照组的(6±2)d(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2%vs 25.00%,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立止血治疗咯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庞土富苏伟强温琼娜陈虹马碧蔓
关键词:酚妥拉明立止血咯血临床疗效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和治疗预后的预测有效性
2021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治疗预后的预测有效性。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AECOPD患者200例,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观察组)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肺功能及FeNO等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7d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Fe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AECOPD患者FeNO、肺功能、病程预后等指标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与此类指标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马碧蔓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预后
贝前列素联合西地那非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使用贝前列素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集住院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贝前列素组、西地那非组、贝前列素与西地那非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3、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贝前列素组、西地那非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运动耐力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性指标、心肌酶指标、血浆脑钠素(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房压、左右心室大小、PAP、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检查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使用两种联合药物作用的疗效的评估,可以一定程度降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发病次数,降低其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马碧蔓温琼娜苏伟强庞土富陈虹林辉斌许志成
关键词:贝前列素西地那非COPD肺动脉高压脑钠素
白介素15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骨骼肌降解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骨骼肌降解途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白介素15(IL-15)的相关关系,为有效防治COPD患者骨骼肌蛋白高分解提供理论与依据.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模型组30只,健康组15只,采用反复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E2-14K、MAFbx、Ub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膈肌、腓肠和肋间肌中IL-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COPD模型大鼠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E2 14K、MAFbx、Ub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较健康组升高.COPD模型组大鼠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TNF-α的水平较健康组升高.大鼠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血清r=0.75;膈肌r =0.81;腓肠肌r=0.82;肋间肌r=0.78,P值均<0.05).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均与E2-14K、MAFbx、Ub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膈肌r=0.88、r=0.86、r=0.87;腓肠肌r=0.85、r=0.87、r=0.76;肋间肌r=0.85、r =0.80、r=0.84,P值均<0.05).大鼠造模结束后体质量净增长与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呈负相关(血清r=-0.90,膈肌r=-0.85,腓肠肌r=-0.82,肋间肌r=-0.82,P<0.05).结论 在COPD模型大鼠中,IL-15可能通过TNF-α共同作用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影响骨骼肌降解的作用.
关丽君刘朝晖梁志科马碧蔓曾祥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白介素15肿瘤坏死因子Α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检测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和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COPD组患者又可根据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分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4%)和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4%)。比较阳性组、阴性组、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指标;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预后指标;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 <0.05);阳性组患者治疗后1年FEV1、FEV1/FVC均低于阴性组,阳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阴性组,治疗后1年内发作次数多于阴性组(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均降低,且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 <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且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马碧蔓黄耀光姚观金孙兰春林辉斌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血嗜酸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
无创通气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静滴甲基强的松龙;B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C组采用无创通气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血BNP(B型利钠肽)、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后72 h,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3组患者的血BNP、血气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其中以C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结论无创通气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庞土富苏伟强许志成马碧蔓陈俊先吴桂清
关键词:无创通气肺心病失代偿期
低、高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低、高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粤西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及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8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在常规的止咳、化痰等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低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250μg剂型,2次/d,1吸/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给予高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500μg剂型,2次/d,1吸/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不良反应等数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型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250μg可替代高剂量型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50/500μg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庞土富苏伟强陈华青陈俊先吴桂清马碧蔓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Padua评估模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指导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Padua评估模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采用Padua评估模型分出低危组27例,高危组33例,比较两组经过1周(1个疗程)的抗凝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高危组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低危组及高危组动脉血氧分压(P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PT、TT、APTT延长,Fbg、Hcy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D-二聚体及Hcy水平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所有纳入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结论采用Padua评估模型对COPD患者进行筛选能较好地识别高危VTE患者并指导预防性抗凝治疗。
温琼娜陈俊先马碧蔓苏伟强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防性抗凝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