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

作品数:65 被引量:48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8篇稻田
  • 19篇CH
  • 15篇CH4排放
  • 13篇水稻
  • 12篇N2O排放
  • 8篇施用
  • 8篇通量
  • 8篇土壤
  • 8篇排放通量
  • 8篇秸秆
  • 8篇CH4和N2...
  • 8篇N
  • 7篇生长期
  • 7篇还田
  • 6篇氧化亚氮
  • 6篇再生稻
  • 6篇覆膜
  • 6篇CH4排放通...
  • 5篇氮肥
  • 5篇稻田甲烷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四川省农业科...
  • 5篇江苏农林职业...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云南省烟草农...
  • 1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江苏省农药检...

作者

  • 65篇马静
  • 63篇徐华
  • 34篇张广斌
  • 30篇蔡祖聪
  • 11篇于海洋
  • 10篇张晓艳
  • 9篇马二登
  • 8篇纪洋
  • 7篇吕世华
  • 6篇颜晓元
  • 5篇李小平
  • 5篇董瑜皎
  • 5篇袁江
  • 5篇曹金留
  • 4篇张怡
  • 3篇朱春梧
  • 3篇李香兰
  • 3篇刘刚
  • 2篇余佳
  • 2篇刘刚

传媒

  • 13篇土壤
  • 11篇生态环境学报
  • 9篇土壤学报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巢湖圩区再生稻田甲烷及氧化亚氮的排放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为明确巢湖圩区再生稻田甲烷(CH_(4))及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规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比观测了巢湖圩区2019—2020年再生稻田(RR)和稻麦轮作田(SW)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测定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研究结果表明:SW处理在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出现较大CH_(4)排放峰,RR处理的CH_(4)排放峰不仅出现在中稻季返青期和分蘖期,还出现在成熟期和再生季前期。SW处理N_(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麦季降雨之后、稻季烤田及排水落干时,而RR处理N_(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促苗肥施用后。与SW处理相比,RR处理的全年CH_(4)排放量、N_(2)O排放量、总温室气体排放量(TGHG)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降低了22.3%、86.5%、36.3%和15.9%(P<0.05)。RR处理无小麦产量,但水稻产量增加了16.2%(P<0.05)。稻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土壤D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RR处理的稻季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NH_(4)^(+)-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来看,在巢湖圩区种植再生稻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还大幅减少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王天宇樊迪宋开付张广斌徐华马静
关键词:再生稻稻麦轮作温室气体排放
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本文综述了N肥和有机肥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提出了减少稻田CH4排放的施肥策略,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对稻田CH4排放机理的研究;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全面深入研究施肥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交互作用。
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甲烷排放氮肥有机肥减排对策稻田
耕种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2种土壤耕作强度(深翻耕和浅旋耕)和3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下的CH4排放规律,以探讨稻田土壤耕作强度和水稻栽培方式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稻栽培方式下,深翻耕和浅旋耕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土壤耕作强度对稻田CH4季节排放总量的影响受水稻栽培方式的制约:抛秧方式下,浅旋耕与深翻耕处理相比,稻田CH4排放量减少31.37%(P<0.05);而直播和插秧方式下,2者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水稻栽培方式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规律:直播稻田CH4排放大致呈现"双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低;而移栽稻田(抛秧和插秧)CH4排放大致呈现"三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高。与深翻耕抛秧相比,深翻耕直播和深翻耕插秧稻田CH4排放分别减少23.31%和42.51%;而浅旋耕方式下,3种水稻栽培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降低土壤耕作强度,以浅旋耕代替深翻耕,可以减少耕作对土壤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CH4排放。与水稻移栽相比,水稻直播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具有一定的CH4减排潜力,但仍需加强中后期田间水分管理。
马二登纪洋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稻田抛秧插秧甲烷排放
中国稻田CH_4排放量估算研究综述被引量:19
2009年
稻田是大气CH4的重要排放源,对中国稻田CH4排放量做出准确估算是中国CH4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估算稻田CH4排放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根据田间测定结果或特定的排放系数和该值代表的稻田面积外推计算;将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折算系数与模型相结合进行估算;根据新投入到土壤的有机碳量或原有土壤有机质碳折算;机理模型计算。其次,还有模型与GIS技术、其他方法相结合估算。稻田CH4排放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变异性是估算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中国稻田CH4排放量为8.4(7.2~9.5)Tga-1。
张广斌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稻田CH4排放
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休闲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原位观测,旨在探讨休闲期CH4和N2O的排放规律,可为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以CH4和N2O-N计)分别为0.03mg.m-2.h-1和3.27μg.m-2.h-1。冬闲期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温、降雨量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冬闲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以CO2-eq计)为7.58 g.m-2,其中,CH4和N2O产生的温室效应(以CO2-eq计)分别为2.33和5.25 g.m-2。N2O排放量是冬闲稻田温室气体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余佳刘刚刘刚马静张广斌徐华
关键词:冬闲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通量
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对覆膜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CP)两种硝化抑制剂的配施(处理为:覆膜施用尿素,PM;覆膜施用尿素配施DCD,PM+DCD;覆膜施用尿素配施CP,PM+CP)对覆膜栽培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其相关功能菌群落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配施DCD(PM+DCD)显著降低N_2O季节总排放(P<0.05),降幅达24%,提高CH_4季节总排放(P>0.05);配施CP(PM+CP)同时降低CH_4和N_2O的季节总排放,降幅均为11%。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盛期,此阶段,配施DCD显著提高产甲烷菌群落丰度,降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P<0.05),而配施CP则降低产甲烷菌群落丰度,显著提高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P<0.05),这可能是由于配施DCD提高了CH_4排放总量而配施CP降低了CH_4排放。在N_2O排放集中时期(水稻生长前期),配施DCD和CP均降低了氨氧化菌群落丰度,显著提高了反硝化菌群落丰度的趋势(P<0.05)。配施DCD(PM+DCD)、配施CP(PM+CP)和覆膜栽培(PM)处理的碳交易成本GWP-cost分别为831、735和822 yuan·hm^(-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为0.69、0.61和0.70 t·t^(-1);产量分别为9.20、9.24和9.00 t·hm^(-2)。因此,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和经济效益,覆膜栽培稻田模式下,配施CP可以保证增产和减排,值得推广。
于海洋杨玉婷马静徐华吕世华袁江董瑜皎
关键词:硝化抑制剂CH4和N2O排放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0
2008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淹水和间隙灌溉两种典型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灌溉条件下N2O排放集中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及随后复水期,烤田结束复水后持续9d的N2O排放量占季节排放量的34.30%;持续淹水处理,在土壤追肥后且土温较高时同样观测到N2O的排放。间隙灌溉条件下,CH4排放峰值出现在烤田开始后的第3d并在烤田结束前降为零,烤田结束复水后无CH4排放,水稻生长期CH4排放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r=-0.667**,P<0.01);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移栽后31d至收获期间土壤Eh持续较低,CH4排放与土温呈显著正相关(r=0.682**,P<0.01)。采样频率明显影响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量的估算,特别在水分变化剧烈的烤田期及复水期影响更大。
李香兰马静徐华曹金留蔡祖聪八木一行
关键词:氧化亚氮采样频率水稻土
川中丘陵区覆膜再生稻田N2O排放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为明确覆膜再生稻田N2O排放规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了川中丘陵区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N2O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再生稻(SR-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RR处理中稻季有两个明显的N2O排放峰,第一个排放峰出现时间较SR处理提前13 d,再生季出现N2O排放最高峰,峰值为1 630.7μgN·m^-2·h-1。全观测期内SR-RR处理N2O排放量为5.63 kgN·hm^-2,其中再生季N2O排放量为2.35 kgN·hm^-2,约占两季总排放的42%。SR-RR处理两季的N2O排放总量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246%(P<0.05)。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4 t·hm^-2,其中再生季产量为1.89 t·hm^-2,约占两季稻谷总产量的18%,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比SR处理高出22%(P<0.05)。SR-RR处理单位产量的N2O排放量为0.54kgN·t^-1,较SR处理增加184%(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覆膜再生稻田N2O排放规律及寻求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宋开付于海洋张广斌张广斌徐华吕世华
关键词:再生稻N2O排放地膜覆盖稻田
基于云服务平台的稻田智能灌溉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云服务平台的稻田智能灌溉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灌溉控制技术领域,构建种植条件数据集合及条件系数,对作物当前的供水环境进行监测并构建供水系数,若供水系数低于供水阈值,依据作物当前的生长数据,从预先构建的作物灌...
张广斌颜晓元周伟马静徐华
稻田CH_4传输的碳同位素分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进一步推动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法在我国稻田CH4研究中的应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生长期和非水稻生长期CH4传输的碳同位素分馏,重点介绍了两种新的观测稻田CH4传输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ε传输的方法。结果表明:密闭箱+注射器法能较好地测定非水稻生长期稻田ε传输,此时ε传输为田间排放的δ^13CH4值减去表层水中的δ^13CH4值(–6.7‰~–3‰)。水稻生长期,ε传输可通过三种方法获得,分别是田间排放的δ^13CH4值减去表层水中的δ^13CH4值(–16.6‰~–15.2‰)、田间排放的δ^13CH4值减去孔隙水中的δ^13CH4值(–13.2‰~–1.1‰)和植株排放的δ^13CH4值减去通气组织中的δ^13CH4值(–16.3‰~–10.9‰),但前两种方法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只有最后一种方法——分隔+切割法,既科学,又可靠,且能获得准确的观测结果。
张广斌纪洋刘刚马静马静
关键词:稻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