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禹舜

作品数:37 被引量:40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肺癌
  • 16篇外科
  • 14篇细胞
  • 13篇肿瘤
  • 12篇小细胞
  • 12篇非小细胞
  • 11篇手术
  • 11篇外科治疗
  • 10篇细胞肺癌
  • 10篇小细胞肺癌
  • 10篇非小细胞肺癌
  • 9篇预后
  • 8篇切除
  • 7篇术后
  • 7篇肺肿瘤
  • 6篇胸腔
  • 6篇胸腔镜
  • 6篇食管
  • 6篇切除术
  • 6篇外科手术

机构

  • 28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7篇高禹舜
  • 17篇赫捷
  • 11篇高树庚
  • 10篇薛奇
  • 10篇毛友生
  • 8篇牟巨伟
  • 6篇孙克林
  • 6篇程贵余
  • 6篇张德超
  • 6篇黄进丰
  • 5篇李宁
  • 5篇张良泽
  • 4篇赵峻
  • 4篇李鉴
  • 4篇张艳娇
  • 3篇孟平均
  • 3篇王兵
  • 3篇方德康
  • 3篇律方
  • 3篇王永岗

传媒

  • 13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抗癌之窗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的探讨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 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径≤3 cm的临床Ⅰ期(cⅠ期)原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可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间270例原发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270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术前分期均为cⅠ期,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8% (40/270),无死亡病例.270例患者中,影像学表现为纯磨玻璃样病变(p-GGO) 34例,实性结节189例,混合型47例.结节型病变中肿瘤直径≤1 cm者22例,l cm<直径≤2 cm者138例,2 cm<直径≤3 cm者76例.腺癌245例,鳞癌18例,类癌4例,大细胞癌2例,肉瘤样癌1例.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51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8.9% (51/270),其中p-GGO、混合型、实性结节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34)、2.1% (1/47)和26.5%(50/189);直径≤1 cm、1 cm<直径≤2 cm和2 cm<直径≤3 cm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2% (4/22)、14.5%(20/138)和35.5% (2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上叶癌、右肺下叶癌、左肺上叶癌和左肺下叶癌中特异性淋巴结引流区阳性组的非特异性引流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0%、20.0%、44.4%和50.0%,特异性淋巴结引流区阴性组分别为0、0、0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p-GGO的早期NSCLC一般不发生淋巴结转移,术中可不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于结节型病变的NSCLC,其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尤其是实性结节成分的增大而增高,当肿瘤直径≤2 cm时,术中可先清扫特异性引流区的淋巴结并行冰冻病理检查,若为阳性,建议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若为阴性,可考虑不进一步行非特异性淋巴引流区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章智荣毛友生赫捷高树庚程贵余刘向阳方德康李鉴王永岗王大力牟巨伟薛奇高禹舜赵峻张良泽黄进丰王兵丁宁宁
关键词:肿瘤分期肿瘤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分析我院1975至2007年外科治疗的59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9例患者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26~72岁,平均47.6岁。45例为中央型,13例为周围型,位于气管1例。3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32例行镜下活检,13例术前明确诊断。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根治性切除率93.2%。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4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9.8%;不典型类癌1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6.7%。本组38例随诊满5年以上,典型类癌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5.7%;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53.8%。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支气管肺类癌最有效的方法。此病预后较好,其中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放化疗的作用不肯定。
薛奇高树庚张默言高禹舜赫捷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原因与治疗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并寻找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5月至2007年5月965例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患者中32例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率为3.3%(32/965),其中左侧占12.5%(4/32),右侧占87.5%(28/32)。单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因素包括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延长机械通气、支气管残端长度〉2cm和血清白蛋白〈30g/L。Logistic回归证实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和血清白蛋白〈30g/L是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对直径≤3mm的瘘口行生物胶粘堵,治愈率为5/6。对直径〉3mm的瘘口用大网膜加固残端,治愈率为5/6。结论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g/L是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对直径≤3mm的瘘口,可应用生物胶粘堵;对直径〉3mm的瘘口,可利用转移大网膜加固残端。
高禹舜孟平均赫捷
关键词:肺肿瘤肺切除术支气管瘘
VEGF、Flt-1、PIGF和脉管瘤栓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类标志物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Flt-1[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1(fms相关酪氨酸激酶1),Flt-1,也称作VEGFR-1]、PIGF(placenta growthfactor,PIGF)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脉管瘤栓(blood vessel invasion,BVI)的关系以及与NSCL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997年3月至2002年3月间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 826例,随机选择有脉管瘤栓者27例(有脉管瘤栓者共126例),并随机抽取无脉管瘤栓者33例,两组患者共6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三种血管生成类标记物(VEGF、Flt-1、PIGF)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脉管瘤栓的相关性,将可能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寻找与肺癌预后相关的因素,用Cox多元回归法确定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Flt-1阳性表达率为47.6%,PIGF阳性表达率为13.3%。在VEGF阳性表达者中,有脉管瘤栓组占74.2%(23/31),而在VEGF阴性表达者有脉管瘤栓组占13.4%(4/29,P<0.05);Flt-1阳性表达者在有脉管瘤栓组占64.3%(18/28),而Flt-1阴性表达者在有脉管瘤栓组占28.1%(9/32,P<0.05);在有脉管瘤栓组PIGF阳性表达者占100%(8/8),而在PIGF阴性表达者有脉管瘤栓组占36.5%(19/52,P<0.05)。VEGF、Flt-1、PIGF均与脉管瘤栓有显著相关性(P<0.05)。Flt-1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Flt-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为79.2%。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瘤栓(P<0.001)、Flt-1(P<0.001)、VEGF(P<0.001)与肺癌预后明显相关。结论VEGF、Flt-1、PIGF与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瘤栓显著相关,Flt-1与肺腺癌密切相关。脉管瘤栓、VEGF、Flt-1是影响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禹舜邢学忠王兵石素胜冯晓莉赫捷
关键词:脉管瘤栓预后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对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对68例ⅠA期NSCLC患者,行2次以上肺功能检查,分别于术前与术后第3d和或术后3个月测试肺功能。术后第3d天测试肺功能的44例患者为A组,术后3个月测试肺功能的24例患者为B组。[结果 ]两组术前肺功能没有差异。A组术后第3d肺功能水平: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为(1.46±0.56)L,FVC%为41.58%±10.56%,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为(1.31±0.50)L,FEV1%为46.35%±12.09%,FEV1/FVC(%)为89.78%±5.7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为(2.94±1.42)L/s,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为(49.29±4.23)L/min,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TLCO)为(4.04±1.08)mmol/min/k Pa,TLCO%为48.40%±11.12%,比术前降低明显(P<0.05)。B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水平:FVC为(2.88±1.02)L,FVC%为81.19%±14.46%,FEV1为(2.36±0.84)L,FEV1%为82.74%±15.09%,FEV1/FVC(%)为82.23%±10.13%,PEF为(5.17±1.89)L/s,MVV为(83.00±29.58)L/min,TLCO为(7.10±1.58)mmol/min/k Pa,TLCO%为77.00%±24.24%,相比A组第3d肺功能水平有所提高。[结论]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在术后极早期(术后3d)与术前相比,肺功能损伤较大。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很可能可以达到正常水平,但与术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张艳娇高禹舜毛友生严绍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功能胸腔镜
胸内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内甲状腺肿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 收集 195 8~ 2 0 0 0年间经病理证实为胸内甲状腺肿 6 5例。结果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X线、同位素扫描、CT检查诊断。肿物下极在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以上者 41例 (6 3 1% ) ,在此水平以下者 2 4例 (36 9% )。均行手术治疗 ,手术径路分为颈部领式切口 41例(6 3 1% ) ,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正中切开 11例 (17 0 % ) ,开胸 18例 (12 3% ) ,颈胸联合切口 3例 (4 6 % ) ,胸骨正中切开 2例 (3 0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5 4% ,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7 7% ;死亡率为 1 5 %。结论 手术切除是胸内甲状腺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喉返神经损伤是术后主要并发症 ,应注意预防其发生。并依据肿物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 ,宜先行衣领式切口 ,估计操作困难 ,病变达主动脉弓下者 ,应行胸骨切开或开胸处理。
高禹舜孟平均张德超张汝刚张大为
关键词:胸内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术式
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1
2016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极早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15年9月-2016年2月间手术的肺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检查测试肺功能。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版本,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在术后第3天,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TLCO)、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2、0.029、0.045、0.039、0.021、0.018、0.024)。2在术后3个月,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组间比较发现FVC、FVC%、FEV1、FEV1%、PEF、MVV、TLCO、TLCO%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9、0.024、0.044、0.021、0.037、0.029、0.045、0.017)。结论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在术后极早期(术后第3天)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为胸腔镜肺段切除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叶切除优于开胸肺叶切除。
张艳娇高禹舜
关键词:肺功能微创手术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现状及趋势被引量:7
2014年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较传统开胸术具有技术和临床上的优势,安全可靠,能够达到根治性的目的,并且创伤小、疼痛轻,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机器人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及术前定位技术等新的进展都是胸腔镜手术的发展趋势。
张艳娇高禹舜
关键词:肺肿瘤胸腔镜手术微创外科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胸外科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收治的1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气短(62.5%)、胸痛(43.8%)、咳嗽(31.2%)、咳痰(25.0%)是SFTP的主要症状。病变位于左侧胸腔者9例(56.2%),右侧胸腔7例(43.8%)。肿瘤来源于脏层胸膜2例(12.5%),均有蒂;来源于壁层胸膜14例(87.5%),均无蒂,宽基底。均无石棉接触史。术前诊断正确率为18.8%,误诊率为81.2%。本组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患者的CD34和vimentin均阳性表达,而cytokeratin,desmin,S-100,Ki-67均阴性表达。本组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率为100%,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随访6个月至10年,平均随访57个月,中位随访期49个月,有1例复发,均存活,无转移。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高禹舜薛奇邢学忠赫捷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
4416例食管癌术后瘘处理经验总结与影响愈合因素分析
毛友生杨逸坤赫捷高树庚牟巨伟薛奇王大力赵峻高禹舜孙克林程贵余刘向阳方德康李鉴王永岗黄进丰张良泽王兵
关键词:食管癌外科治疗引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