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顺莉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南黄海
  • 3篇下扬子区
  • 2篇地震勘探
  • 2篇断陷
  • 2篇炮检距
  • 2篇物理模拟
  • 2篇零炮检距
  • 2篇勘探
  • 2篇基底
  • 2篇基底断裂
  • 2篇构造物理
  • 2篇构造物理模拟
  • 2篇北黄海
  • 1篇地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采集
  • 1篇地震采集技术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资料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 8篇中海石油(中...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3篇高顺莉
  • 4篇徐曦
  • 3篇周祖翼
  • 2篇王兴建
  • 2篇吴志轩
  • 2篇张雷
  • 1篇梅甫定
  • 1篇王嘹亮
  • 1篇田春志
  • 1篇周波
  • 1篇王博
  • 1篇徐楠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物探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0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扬子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与形成被引量:13
2015年
为了揭示下扬子海陆全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而探讨盆地的形成机理,故对研究区的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区内的主要构造地质证据,并在时空上进行对比。垂直盆地走向的区域大剖面构造解析显示,下扬子区由陆至海,盆地范围逐步扩大,断陷充填厚度逐渐增厚,结构趋于复杂,表明盆地的拉伸量和伸展强度自西向东呈增大趋势。受下扬子块体近似楔形几何形状与东部侧向挤压的边界条件约束,块体近南北向侧向扩展,块体内区域伸展,前新生代的基底先存断裂复活,诱发区域张裂作用和盆地沉降,断陷盆地形成受基底-应力两个基本因素制约。下扬子新生代块体的伸展与郯庐断裂的右旋走滑,均为下扬子块体构造形变的地质响应,其动力学机制可用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进行解释。
徐曦高顺莉
关键词:下扬子区断陷盆地基底断裂
下扬子区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下扬子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区之一,其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一直是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动力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下扬子海陆全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结构与构造格局分析,明确了下扬子区伸展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变形成因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意义.区域构造分析表明,下扬子区伸展变形构造由一系列NNE-NE-NEE走向的总体呈弧形展布的正断层构成,表现为受伸展断裂系统控制的断陷结构,具有多向伸展特征,自南向北可分为江南、沿江-苏北-南黄海和南黄海北部3个构造伸展区.有限元数值与构造物理模拟表明,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推挤传递至陆内的侧向构造作用力,下扬子块体南向蠕移,区域上近南北向伸展变形,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右旋侧向扩展变形"系统.在区域构造上,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中国东部新生代伸展变形构造和盆地成因与古太平洋板缘边界条件密切相关.
徐曦高顺莉王兴建黄俊菠王博
关键词:下扬子区数值模拟构造物理模拟
南黄海盆地东北凹侏罗纪地层的发现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根据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东北凹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本文详细研究了该凹陷新钻遇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典型岩性剖面,对该套地层内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层位采集沉积碎屑样品,利用孢粉组合特征综合判定了该套地层的沉积年代,结合相邻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情况,认为该套地层为中-晚侏罗世。从岩性及孢粉组合上该井主钻遇地层可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特别是克拉梭粉占绝对优势,下组合具有较高含量的桫椤孢和克拉梭粉,以此推断南黄海盆地东北凹是以中-晚侏罗世为主的沉积凹陷。根据井震标定信息,结合凹陷内二维地震测网综合地震追踪对比结果,凹陷内侏罗系呈现西北厚东南薄的格局,北部千里岩隆起带为盆地的重要物源区。
高顺莉周祖翼
关键词:南黄海岩性组合孢粉组合
下扬子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4
2017年
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新生代构造研究的重要窗口。为研究其变形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对4个主控因素进行评价与研究。设计对比实验,分析了在不同主控因素的作用下,下扬子区新生代构造的变形过程。应力与模型边界的角度和施加应力的边界位置是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最优主控因素。在东侧全段挤压和东侧北段挤压的对比实验中,郯庐断裂带与下扬子及其周缘块体的构造变形均呈现显著变化;在块体厚度的对比实验中,变形与变位状态近似相同,但隆升特征存在显著差别,东西两侧边界挤压效果具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施加应力与模型边界角度越小,郯庐断裂带呈现右行走滑特征越明显。在最优主控因素模型中,下扬子块体新生代区域伸展构造变形与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共同构成了一个"右旋侧向扩展变形"构造系统。
徐楠徐曦周波梅甫定高顺莉王兴建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主控因素下扬子区
油气检测技术在东海地区的应用
<正>油气检测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地震及钻井信息对目标构造的含油气性进行预测的地球物理综合技术,现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属性提取、AVO技术、时频分析和反演等。通过合理的分析和类比各种方法在不同目标构造上应用,可以提高油气勘探的...
高顺莉张雷吴志轩
文献传递
北黄海海域复杂构造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工区位于北黄海海域陆相断陷沉积盆地内,该区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断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中生代为其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一已证实的含油气区域。结合本区地质特点,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解释时所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分级评价技术、无VSP井区空间层位标定技术、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属性体断裂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等实用的解释技术。多种解释手段的联合应用高质高速地完成了本复杂构造区的构造精细解释,完善了该区的解释方案,理顺了复杂断层的切割关系,识别了活动较弱的小断层。特别是对高精度三维速度场的建立,实现了变速成图,消除了高陡构造区速度陷阱所带来的构造假象,为对该复杂区的地震解释和圈闭形态的落实以及进一步的井位部署与地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高顺莉张雷陈志良代勇
关键词:复杂构造区变速成图
压制噪声的零炮检距剖面拟合技术
1998年
众所周知,常规多项式拟合零炮检距技术需要正确的振幅对应关系,因此如何就拟合方法本身压制噪声使得参与拟合的数据为有效波的正确振幅,是提高零炮检距剖面质量的关键。多项式近道加权拟合根据拟合误差和炮距的不同取不同的权数把原始数据和拟合数据混合后再重新拟合,能一定程度地压制异常点。时窗拟合利用道集内时窗振幅序列拟合零炮检距剖面,能消除同相轴不一致相位不齐的因素,同时由统计效应衰减噪音。
田春志高顺莉
关键词:零炮检距多项式拟合地震勘探地震数据信噪比
浅海区古生界海底电缆拟宽线地震采集方法被引量:12
2014年
南黄海中古生界盆地沉积厚度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是我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但由于南黄海西侧海域水体浅,地震勘探目的层系时代老,地质背景复杂,浅层存在强屏蔽层等原因,传统海上拖揽地震采集方法在实际施工方式和地质要求上都不能充分满足该区的勘探需求.通过对其地震地质条件和已往采集技术手段的系统分析,针对实际地质情况和勘探要求,设计了针对南黄海西侧浅水区古生界地层的海底电缆地震采集方案,采用两炮三线的拟宽线观测系统和中间放炮递减排列滚动接收的作业方式.通过实际资料证实该种拟宽线海底电缆采集技术是适用于海域古生界地层的有效地震采集技术.
高顺莉徐发
关键词:南黄海海底电缆
南黄海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与盆地成因被引量:11
2015年
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勘探多年但成效不大。盆地结构不清、断裂体系多样与构造演化复杂的因素致使勘探潜力不明。为探讨南黄海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断陷盆地形成机理,通过近年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等地质记录,结合相关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北部盆地的断裂特征和盆地结构开展综合研究,形成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不同时期断裂发育模式和地层沉积充填特征的认识。通过研究认为,中生界-古生界海相地层在印支期遭受挤压变形而形成逆冲断裂,该断裂系构成晚白垩世以来盆地的重要基底断裂系。在后期伸展应力状态下,基底断裂复活,控制着盆地内断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同时控制着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沉积格局和构造样式,形成以伸展构造变形为主的多凹组成的断陷群,反映出"深层约束浅层"的关系。
高顺莉徐曦周祖翼
关键词:基底断裂断陷盆地成因南黄海
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在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的应用被引量:19
2014年
南黄海海域中古生代盆地具有原型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后期构造改造强烈等特点,导致地震资料品质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开展地震采集攻关,以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地震物性条件的分析为先导,剖析了该区地震勘探存在的关键问题:浅层强界面屏蔽、目的层内部阻抗界面弱、地震成像品质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应的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攻关实践,其震源能量超过6 180cu.in3,电缆长度10 050m,枪缆沉放深度分别为10和25m。实践证明,该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增大向深部中古生界传播的低频地震分量,降低外源噪音干扰,增加目的层信噪比,使得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高顺莉张敏强陈华
关键词:屏蔽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