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东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海温
  • 4篇海温异常
  • 3篇印度洋偶极子
  • 3篇热带
  • 3篇近海
  • 3篇近海域
  • 3篇海域
  • 3篇附近海域
  • 3篇ENSO
  • 3篇IOD
  • 3篇长江
  • 3篇长江流域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带印度洋
  • 2篇热带印度洋偶...
  • 2篇环流
  • 2篇降水
  • 2篇厄尔尼诺
  • 2篇长江中下游
  • 2篇大气环流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7篇魏东
  • 4篇李琰
  • 3篇王亚非
  • 2篇董敏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07
  • 5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前期秋季IOD与ENSO间相互关系及其对次年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利用NCEP1951000年月平均海平面温度、海平面异常温度,及相应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和Nino3指数间相关季节不同,以秋季相关最为显著。前期秋季综合的两种指数与次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
李琰王亚非魏东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厄尔尼诺拉尼娜
文献传递
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对初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
本文利用NCEP/NCAR的位势高度和哈得莱中心的海温资料,使用SVD、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诊断分析了有利于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前期和同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其次,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使...
魏东
关键词:鄂霍次克海海温异常数值模拟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前期秋季IOD与ENSO间相互关系及其对次年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李琰王亚非魏东
前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6月降水的影响被引量:34
2007年
利用NCEP/NCAR提供的1951—2000年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资料及中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相关关系分析、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前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6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Nino3指数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IOD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两者同期相关关系随季节不同,以秋季的相关关系最好,相关系数达0.523,并且这时两种指数的强度也较大。作秋季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同时发生年至次年6月的时间序列,发现两事件存在2月左右的位相差,IODI在9—10月达到峰值,Nino3指数在12月达到峰值。说明在相关最好的秋季两事件并不是完全同步的;(2)前期秋季Nino3指数、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及新定义的同时考虑两种指数的一个综合指数—IODN3这3种指数与中国6月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布有相似特征,主要表现为相关显著区都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3种指数与降水的相关中,以IODN3与降水相关关系最为显著,显著区范围也最大;(3)前期秋季El Nio和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同时发生年6月的500 hPa位势高度、垂直速度、水汽输送等异常分布与其前期秋季反位相年6月的异常分布有相反的特征,表明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降水有重要影响,对应该地区6月降水偏多或偏少;(4)前期秋季El Nio和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同时发生使菲律宾反气旋加强和维持,形成有利于降水的环流形势。
李琰王亚非魏东
关键词:印度洋偶极子EL长江流域
前期秋季IOD与ENSO间相互关系及其对次年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利用NCEP 1951~2000年月平均海平面温度、海平面异常温度,及相应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和Nino3指数间相关季节不同,以秋季相关最为显著.前期秋季综合的两种指数与次年6月长江中...
李琰王亚非魏东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厄尔尼诺长江中下游
文献传递
NCAR CAM3模式大气环流对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的响应被引量:13
2007年
使用NCAR CAM3.0大气环流模式,设计多组数值试验,研究了模式大气环流对初夏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的响应。首先,在北太平洋中纬度选择异常海温区域,构造了假想的负海温异常,在5、6月份模式气候海温场上叠加该海温异常设计了敏感性试验。其次,在该试验的基础上,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海温异常区域一个格点位置,其他条件不变,设计海温敏感区域变动后的系列试验;另外,通过改变加入模式中的海温异常强度,设计海温异常强度变化后的系列试验。最后,在把加入的海温异常变为正异常后,设计另一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表现出初夏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海温异常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欧亚中高纬纬向呈"+、-"相间的波列结构。改变加入的负海温异常位置后,试验结果与对应的NCEP合成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试验得到的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并未随着加入的海温异常位置的有规律变化而发生同样的位置变动。模式中加入正的海温异常后,模式的试验结果不好。无论正负,模式中加入的海温异常增强后,试验得到的大气环流异常强度并未随着海温异常强度的增强而线性增强。
魏东王亚非董敏
关键词:CAM海温异常
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对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夏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的海温异常对6月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的影响。首先,利用1951—2000年6月份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资料计算了历年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指数,并分析了它的变化规律。其次,对阻塞高压年和非阻塞高压年的500hPa位势高度及其异常进行合成和相关分析表明,阻塞高压年,鄂霍次克海地区存在明显的正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为负高度异常,乌拉尔山附近为正异常,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纬向呈“+-+”型;日本东部为负高度异常,东亚呈偶极型。这种高度异常形势为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对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指数与同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分析结果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跃时,日本东部附近海域为明显的负海温异常。此外,对1998年6月的典型个例的分析也发现,当年强盛的阻塞形势维持时,日本东部附近存在强大的负海温异常。最后,设计假想的负海温异常试验,利用NCAR CAM3模式模拟了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的海温异常对初夏欧亚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5和6月加入较大负的海温异常后6月份鄂霍次克海地区500hPa会产生最大超过4dagpm的正位势高度异常并经检验显著,这种正的高度异常显然对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形成十分有利。
魏东王亚非董敏
关键词:海温异常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