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培希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英译
  • 2篇语料
  • 2篇语料库
  • 2篇中国古诗
  • 2篇莎士比亚
  • 2篇状语
  • 2篇教学体系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改编
  • 1篇大学公共英语
  • 1篇选词
  • 1篇一体化
  • 1篇意境
  • 1篇意象
  • 1篇意象法
  • 1篇英译研究
  • 1篇英译中
  • 1篇英语
  • 1篇用词

机构

  • 9篇东华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电子信息...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黄培希
  • 2篇吴蕾
  • 2篇杨捷
  • 2篇张兰芳
  • 1篇任再新
  • 1篇张曦
  • 1篇王蕾
  • 1篇杨林贵
  • 1篇王彬
  • 1篇王燕华
  • 1篇赵萍

传媒

  • 6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莎士比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诗艺》到《诗选》——20世纪前英国汉诗英译研究
2014年
中国诗歌和英国读者的邂逅可以追溯到1589年《诗艺》一书的出版。作者乔治·普腾汉在书中探讨了中国菱形诗歌以及他翻译的两首中国诗。1761年,托马斯·珀西英译的中国小说《好逑传》的问世是早期中国古诗英译的重要事件。该书附录中有关中国诗歌的片段记录了译诗之缘、译诗之难及他的汉诗之论。然而,英语世界较为全面、系统地译介中国古诗的著述应数德庇时于1829年出版的《汉文诗解》。该书不仅探讨了中国的诗法、风格、神韵、意象、诗情、分类等,还翻译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诗。英国人对中国经典诗歌的认识是从《诗经》开始的。理雅各三个版本的英译《诗经》推进了中国经典诗歌的翻译,引发了《诗经》翻译及其研究的热潮。如果说《诗经》翻译是作为一部经典传递中国的思想,那么,1898年,翟里斯的译作《古今诗选》荟萃了李白、杜甫等中国著名诗人的名篇佳作,使英国读者得以品鉴中国主流诗作的文学艺术价值。翟里斯,作为一位谙熟中国的饱学之士,以这样一种方式把对中国古诗的英译和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黄培希
关键词:中国古诗英译《诗艺》
中国学生二语写作中无灵主语句的产生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二语写作的过程是作者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无灵主语句不仅在二语写作中用词、句法、语篇,甚至语体的使用上都有特殊的句式意义,更是二语写作中思维转换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是二语写作中产生无灵主语句的重要机制,是抽象思维转换在语言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学生可以通过以写无灵主语句为目标,通过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等转换机制进行矫枉过正的训练,逐步减少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的影响,从而实现写作过程中两种思维间零距离的转换。
王燕华黄培希
关键词:二语写作思维转换无灵主语句
认识立场状语的选词和使用频率对比探析
2014年
本研究是基于语料库的认识立场状语的对比研究,对比对象是某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英语议论文写作语料库CEEW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本族语学生的议论文语料。通过语料中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比较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认识立场状语使用时用词的选择和使用频率的区别。总体上,中国学生较少使用认识立场状语;具体到每一句法或语义子类,中国学生认识类立场状语的使用频率与本族语者也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过少使用,还有一些词汇会被不恰当地过度使用。
杨捷黄培希吴蕾
关键词:用词不当语料库
古诗英译中人称指示词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中国古诗中人称指示词很少出现,而在英诗中却比比皆是。英译古诗时,译者势必要在译入语中加译出人称指示词来。本文试从人称指示词的添加问题出发,对人称指示词在再现诗的主旨、情趣、重组译文的句式以及隐替专有名词等四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阐明人称指示词在古诗英译中的妙用。
黄培希
关键词:中国古诗文学翻译意境文化内涵
中国学生认识立场状语句位不当现象探析——基于CEEW和LOCNESS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2013年
认识立场状语常被用来评述命题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局限性,在英文表达中非常常见和重要。然而大量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认识立场状语的使用和掌握与目标语的差异还很大。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对某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和相应的英语本族语者在议论文句子中所使用认识类立场状语的句位差异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相比认识立场状语的句位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生偏爱放在句首,而本族语者则会将其在句首,动词前,动词后等灵活使用。
杨捷黄培希吴蕾
关键词:语料库
莎士比亚跨越时空——阐释、改编与传播——从2011年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看国际莎士比亚研究
2012年
2011年10月14~16日,东华大学隆重召开了主题为“莎士比亚跨时空的意义”的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阐释研究不仅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前提,也是莎士比亚研究的基础一环,是莎士比亚研究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新的文学研究视角的出现,学者们不断将莎士比亚作品置于新的背景之中,并从新的视角对其加以阐释。改编是一种传承,是莎士比亚作品跨越时空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改编的理解及其遵循的原则研究将为改编提供理论指导。而对改变后作品的研究,将促进改编质量的提高。莎士比亚作品的传播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集中体现。对如何在异域文化中培养适合传播莎士比亚的语境,对改编作品的本土化思考,以及传播手段的研究,都必将促使莎士比亚更好地跨越时空,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培希杨林贵
关键词:莎士比亚改编
阐释、改编与传播——莎士比亚跨越时空被引量:4
2013年
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能够跨越时空,属于整个世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作品的文本阐释研究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前提,是莎士比亚研究的基础一环,也是莎士比亚研究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新的文学研究视角的出现,学者们不断将莎士比亚作品置于新的背景之下,从新的视角对其加以阐释。改编是一种传承,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改编及其遵循的原则进行研究将为改编提供理论指导;对改编后的作品进行研究,将促进改编质量的提高。莎士比亚作品的传播是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集中体现。对如何在异域文化中培养适合传播莎士比亚的语境,对改编作品的本土化思考以及传播手段的研究,都将促使莎士比亚得到更好的传播。
黄培希
关键词:莎士比亚改编
应用能力提升导向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及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东华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为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在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体举措有:建立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公用英语课程体系,打通本硕博选课限制;引入新生分级考机制和分层次教学理念,将读写和听说教学分开实施,同时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和职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类英语课程;实行各种免修政策,将社会考试和校内课程挂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更高水平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开设第二课堂,建设公共英语课程质量标准,提高教学水平。
张兰芳黄培希任再新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分层次教学
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归档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高校外语类实践课程建设和管理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基于对高校外语实践类课程建设和管理现状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管理要求的综合考量,对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进行了优化实践类课程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完善外语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外语学院实践类课程教学归档管理标准;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归档平台(纸质归档和电子归档并存,建立实践类课程成果展示区),实现实践类教学材料收集、展示一体化。旨在通过对东华大学外语类实践课程建设和管理上进行有益探索来促进高校外语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张兰芳黄培希赵萍张曦王蕾
关键词: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模糊美
该文旨在回答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模糊美是中国古诗的一大特点和优点.英译中国古诗势必要传达古诗的模糊美.论文首先从传统文论中的'隐'和'含蓄'谈起,借鉴前人的成果,提出中国古诗的模糊美首先在于旨重意复的多意美和言...
黄培希
关键词:模糊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审美过程意象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