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6篇手术
  • 6篇颅内
  • 5篇动脉瘤
  • 4篇疗效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网
  • 3篇血压
  • 3篇烟雾病
  • 3篇异常血管
  • 3篇入路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底异常血管...
  • 3篇脑底异常血管...
  • 3篇高血压
  • 3篇成年人
  • 2篇岛叶
  • 2篇动脉

机构

  • 1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黄金生
  • 10篇罗文伟
  • 8篇王晓亮
  • 7篇陈文培
  • 6篇张春林
  • 4篇林荫
  • 3篇陈西亚
  • 3篇杨道明
  • 2篇鲍遇海
  • 1篇陈文陪
  • 1篇陈小彬
  • 1篇黄洪磊
  • 1篇张绍林
  • 1篇刘尧发
  • 1篇杨启明
  • 1篇朱丹婷
  • 1篇吴小龙

传媒

  • 6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6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CT血管造影(CTA)脑血管三维重建发现61例共64枚动脉瘤。43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30例共33枚。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20例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转院治疗3例。其余19例动脉瘤患者予以保守治疗。结果19例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治愈18例,继发脑血管痉挛、延迟性脑缺血梗死而死亡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患者中死亡2例。转院治疗3例随访死亡1例。保守治疗19例患者中随访死亡8例。结论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选择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治愈率的关键。
黄金生陈文培罗文伟陈西亚王晓亮林荫黄洪磊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介入治疗
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20例高血压壳核血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采用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侧裂入路治疗的2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表现、术后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20例中19例存活,死亡1例(死于脑内再出血)。本组死亡率5%(1/20),优良率80%(6/20)。20例半年随访后GOS评定:良好:5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0例;死亡1例。结论:在有手术适应症的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病例中,采用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治疗壳核血肿具有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和致残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对符合本文所述条件的病例选择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可有利于追求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
王晓亮黄金生杨启明
关键词:外侧裂-岛叶入路高血压
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22例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5例、单纯颅内出血4例、单纯脑室出血2例、颅内出血+脑室出血11例。所有患者均经CT血管造影(CTA)确诊为出血性烟雾病。13例行手术治疗(含介入治疗):脑内血肿清除4例,脑室外引流6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介入治疗2例,烟雾血管内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9例保守治疗者按常规予以改善微循环、脑保护剂、脱水等治疗。疗效优良者18例,1例恢复差,3例死亡。结论成年人出血性烟雾病的治疗需结合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合并动脉瘤等多因素以采取不同治疗方式。预后主要取决于颅内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再次出血及治疗时机等。
陈文培黄金生罗文伟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成年人
改良 Paine 点脑室穿刺协助治疗早期破裂颅内多发动脉瘤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开颅,均在发病72 h 内手术,经改良 Paine 点脑室穿刺放出脑脊液后,急诊显微手术夹闭破裂的颅内动脉瘤49个,包裹2个。结果23例开颅手术患者共成功夹闭动脉瘤50个(其中一次夹闭3个动脉瘤2例,1次夹闭2个动脉瘤15例,1次夹闭1个动脉瘤加包裹1个动脉瘤1例,分次夹闭4个动脉瘤1例,分次夹闭2个动脉瘤4例)。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改良 Paine 点脑室穿刺放出脑脊液能有效减轻早期手术时的急性脑肿胀,利于通过早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罗文伟鲍遇海王晓亮张春林黄金生陈文培
关键词:颅内多发动脉瘤早期手术
成年人烟雾病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提高对成年人烟雾病的进一步认识,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以期在基层医院开展烟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成年人烟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资料,并总结治疗结果。结果23例患者中,以颅内出血表现为主17例(73.9%),以脑缺血表现为主6例(26.1%)。出血部位依次为颅内出血伴破人脑室,单纯脑室出血,左、右颞单纯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DSA显示双侧颈内动脉(ICA)虹吸部、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中动脉(MCA)起始部狭窄或闭塞5例,单侧2例;双侧ACA及MCA起始部狭窄或闭塞5例,单侧t例,合并双侧椎一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PCA)狭窄1例。CTA及DSA检查共发现烟雾病合并动脉瘤6例(8枚)。手术治疗(含栓塞治疗)10例:脑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及烟雾血管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再出血2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13.0%。结论(1)单纯的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较大或四脑室铸型并有脑室进行性扩大时行脑室外引流治疗,出血量较少者可保守治疗。(2)脑实质出血量大于30ml可行手术清除血肿。注意保护颞浅动脉及其分支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血管。(3)微创YL-1型锥颅针方法对脑实质出血更有优势,可避免对已形成颅内外重要侧支循环的破坏。(4)对与出血有关的合并动脉瘤或异常血管网内微小动脉瘤,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减少再出血的机会。预后主要取决于颅内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有无再出血及治疗时机等。
黄金生陈文陪陈西亚林荫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出血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50例成年人出血型烟雾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成年人(年龄大于18周岁)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8.80±10.30)岁。50例患者中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SAH)29例(58.0%),脑室出血6例(12.0%),脑内出血15例(30.0%);入院时Hunt-Huss分级I级25例(50.0%),Ⅱ级6例(12.0%),Ⅲ级11例(22.0%),Ⅳ级6例(12.0%),V级2例(4.0%)。累及单侧及双侧分别为27例(54.0%)及23例(46.0%);16例(32.0%)合并动脉瘤。34例行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31例,4分6例,3分6例,2分4例,1分3例。结论出血型烟雾病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约1/3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合并动脉瘤,其常见的出血类型是蛛网膜下隙出血;成年人出血型烟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经评估后有手术指征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陈文培刘尧发黄金生罗文伟张绍林杨道明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成年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诊显微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Ⅲ级72例,Ⅳ-Ⅴ级20例;动脉瘤颈夹闭术84例,单纯动脉瘤包裹术3例,动脉瘤孤立术3例,动脉瘤切除合并血肿清除术2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61例,轻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3例。总死亡率为14.1%(13/92),其中Ⅰ-Ⅲ级死亡率为9.7%(7/72),Ⅳ-Ⅴ级死亡率为30.0%(6/20);两者死亡率相差显著(P〈0.05)。7例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恢复优良5例,轻残1例,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Ⅲ级者应尽早积极手术治疗;Hunt-Hess分级Ⅳ、Ⅴ级伴有颅内血肿者应抓住时机积极手术;显微手术夹闭术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早期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黄金生陈文培陈西亚王晓亮罗文伟张春林林荫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显微手术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治疗重型脑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估双侧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额颞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策略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急诊手术采取预先双侧扩大翼点入路额颞部去骨瓣策略为44例;对照组急诊手术采取单侧扩大翼点入路额颞部去骨瓣或术后CT复查再次开颅对侧去骨瓣减压策略为45例。将我院近10年来的89例SHI病例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行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的比对。结果观察组术中难控性脑膨出、颅内压水平及术后1个月统计的大面积脑梗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的有效改善例数(中残+良好)25例,对照组的总有效改善例数(中残+良好)为11例,观察组的总有效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技术治疗SHI对减少术中难控性脑膨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切实的重要临床意义。
王晓亮杨道明吴小龙黄金生罗文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估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高血压性壳核血肿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23例)和经颞叶皮层隧道式造瘘清除血肿(经皮层组,27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意识恢复及肌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经皮层组(P〈0.05)。经侧裂组优良率为60.9%(14/23),经皮层组优良率为44.4%(12/2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血肿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王晓亮黄金生张春林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外侧裂-岛叶入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7年
目的: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8例垂体腺瘤患者,对其全部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对手术所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有20例(71.43%)患者的肿瘤被全部切除,7例(25.00%)患者的肿瘤近全部切除,1例(3.57%)患者的肿瘤被部分切除。术后共发生5例(17.86%)尿崩症,2例(7.14%)脑脊液鼻漏,3例(10.71%)电解质紊乱,1例(3.57%)垂体分泌功能低下,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后,并发症全部好转,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显示,视力恢复正常15例(88.24%),头痛缓解8例(80.00%),视野缺损明显好转9例(81.82%)。术前14例PRL升高患者的PRL水平明显下降,术前5例GH升高例患者的GH水平也明显下降,相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春林朱丹婷黄金生罗文伟
关键词:神经内镜垂体瘤经鼻蝶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