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俊杰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淡色花岗岩
  • 2篇花岗岩
  • 1篇地壳深熔作用
  • 1篇定年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岩石
  • 1篇早中新世
  • 1篇深熔作用
  • 1篇泥质岩
  • 1篇片麻岩
  • 1篇中新世
  • 1篇锆石
  • 1篇花岗片麻岩
  • 1篇高喜马拉雅
  • 1篇变泥质岩
  • 1篇SHRIMP...
  • 1篇部分熔融
  • 1篇藏南
  • 1篇超高压
  • 1篇超高压岩石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于俊杰
  • 2篇谢克家
  • 2篇高利娥
  • 2篇刘静
  • 2篇曾令森
  • 1篇胡古月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苏鲁仰口超高压岩石SHRIMP锆石U/Pb定年与部分熔融时限被引量:13
2011年
在大型碰撞造山带中,在陆壳物质深俯冲或快速折返早期,在超高压-高压条件下,易熔组分可能发生水致或脱水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熔体。在超高压-高压条件下,苏鲁超高压岩石发生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长英质多晶体包裹体和不同尺度的花岗质岩石,导致可观的地球化学效应。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岩石部分熔融的时限,对山东仰口超高压副片麻岩和其中平行片麻理的同构造钾质花岗岩脉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内矿物包裹体的研究。副片麻岩的锆石具有典型的核-幔-边结构。核部锆石为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大于282Ma,可能反映了副片麻岩的原岩包含不同成因的物质;幔部和边部的Th/U比都小于0.1,分别给出233±3Ma和214±4Ma的206Pb/238U年龄,分别对应于超高压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同构造花岗岩脉是富钾过铝质花岗岩(A/CNK=1.2),锆石也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锆石年龄与副片麻岩的核部锆石年龄相当,反映了该花岗岩脉的源区可能是变沉积岩;除幔部锆石的一个点具有206Pb/238U年龄为234.6±3.9Ma之外,其它幔部锆石位于谐和线附近,给出206Pb/238U年龄为220.8±2.9Ma,该年龄代表着该花岗岩脉的形成年龄。上述数据表明,在仰口地区,超高压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早于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
曾令森高利娥于俊杰胡古月
关键词:超高压部分熔融
藏南麻迦地区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构造动力学意义
于俊杰曾令森高利娥刘静谢克家
藏南定结地区早中新世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7
2011年
定结日玛那穹窿位于高喜马拉雅带中段,由花岗片麻岩、变泥质岩、变基性岩及大量淡色花岗岩等组成,经历了角闪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厘定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以及与高级变质岩的关系,我们对淡色花岗岩和高级变质岩进行了全岩元素和Sr和Nd同位素组成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测试。全岩元素和Sr-Nd同位素测试结果揭示淡色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高SiO2(>72%),高Al2O3(>12%)和高A/CNK比值(>1·0);(2)高Rb,低Sr,高Rb/Sr比值(>1·0);(3)高∑REE和明显的负Eu异常;(4)高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621~0·8846)和低εNd(t)值(-13·0^-20·2)。淡色花岗岩的高Rb/Sr比值和Sr-Nd同位素系统特征表明其形成机制为主要为白云母脱水部分熔融作用,源区为由花岗片麻岩和变泥质岩组成的混合源区。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出定结地区淡色花岗岩具有21·0±0·7Ma和15·8±0·1Ma2期年龄,花岗片麻岩的锆石变质增生边年龄为22·2±1·4Ma,与该区的榴辉岩退变质年龄一致。这些数据共同表明,花岗片麻岩和变泥质岩在22~21Ma发生高级变质和深熔作用,形成早期淡色花岗岩岩浆,在~16Ma进一步深熔,形成晚期淡色花岗岩岩浆。
于俊杰曾令森刘静高利娥谢克家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变泥质岩高喜马拉雅地壳深熔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