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培松

作品数:44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沉积物
  • 8篇表层沉积物
  • 6篇大洋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植物
  • 5篇生物标志
  • 5篇生物标志物
  • 5篇南大洋
  • 5篇海域
  • 5篇浮游植物
  • 5篇标志物
  • 4篇营养盐
  • 4篇有机质
  • 4篇生物地球
  • 4篇生物地球化学
  • 4篇长江口
  • 3篇低成熟
  • 3篇有机碳
  • 3篇普里兹湾海域

机构

  • 3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9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极地研究...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44篇于培松
  • 25篇潘建明
  • 24篇张海生
  • 18篇扈传昱
  • 12篇韩正兵
  • 9篇卢冰
  • 7篇赵军
  • 6篇刘小涯
  • 6篇孙维萍
  • 6篇武光海
  • 6篇胡佶
  • 6篇蔡小霞
  • 5篇张海峰
  • 5篇薛斌
  • 5篇朱根海
  • 4篇倪建宇
  • 4篇张海娜
  • 3篇杨丹
  • 2篇金矛
  • 2篇刘子琳

传媒

  • 9篇海洋学报
  • 7篇海洋学研究
  • 6篇极地研究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里兹湾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利用中国第18-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普里兹湾获得的21个箱式表层样和4根多管柱状样,测定了沉积物中的OC、TN和S等生源要素及A1、Fe、Ti和Rb等常微量元素.采用多元统计的分析方法对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
蓝木盛于培松韩正兵扈传昱张海生
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对海水酸化与营养盐胁迫的复合响应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选取了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作为实验对象,通过CO_2加富实验模拟海水酸化环境,分析了氮充足和氮相对不足条件下海洋颗石藻对海水酸化的生理响应。结果发现在两种营养盐状态下,CO_2加富均能一定程度促进大洋桥石藻种群增长与Chl a浓度的增加。对比两种营养盐状态,氮相对不足条件下的大洋桥石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最显著的提高,表明低营养盐浓度和低的氮磷比可能更有利于大洋桥石藻的生长繁殖。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酸化对大洋桥石藻的钙化作用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并且在氮相对不足条件下,大洋桥石藻的细胞个体变小及比表面积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寡营养的大洋上层水体,大气CO_2浓度升高会对大洋桥石藻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可能刺激大洋桥石藻的生长。
蔡小霞于培松张海峰胡佶张海娜潘建明
关键词:CO2加富营养盐颗石藻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的元素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18—27航次在普里兹湾获得的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C、N、Ca和Ti等多种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元素组合对指示物源的意义,探讨了普里兹湾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的平面分布、相关性和聚类特征出现两种模式;一类以OC、TN和S元素为主的元素组合指示了海洋生物来源,而另一类元素组合K、Ti和Rb等指示了陆源碎屑来源;湾内中心及东南部区域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上层水体的生物生产,而西侧的弗拉姆浅滩和艾默里冰架前缘陆架区的沉积物则包含大量冰筏碎屑的输入。
蓝木盛于培松韩正兵扈传昱潘建明张海生
关键词:沉积物物源分析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1引言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被分为生命和非生命物质两部分,生命部分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生命体,而非生命部分也被称为有机碎屑,主要是陆源输入物质以及海洋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残骸和粪便。POC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POC通过沉降向海洋底层输送,为底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于培松扈传昱朱根海潘建明张海生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浮游植物生物硅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钙质超微化石变化与E/O界限的地质记录被引量:2
2015年
选择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和麦哲伦海山区的2块壳结纹层记录,进行生物地层学的精细研究,并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的生物印痕分出时代:马尔库斯-威克海山CM1D03年代为晚古新世到更新世,而麦哲伦海山CM3D06结壳年代则更久远些——白垩纪晚期(约大于70.0 Ma),这表明不同海山的富钴结壳最初形成年代和富集特征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而不同海山结壳层内部的古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分布特征上的差别表明有关属种对大洋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所致.本文还利用结壳纹层中所保存的钙质超微化石种群数进行生态学研究,寻找钙质超微化石变化与古新世末至渐新世初(E/O)界限地质事件的联系,研究发现在E/O界线之交(对应CM1D03结壳的25 mm和CM3D06结壳的58mm附近)生物群落发生明显演替和重组,这些生物群落在E/O界限上下的改变所形成独特的生态结构,无疑反映了西太平洋古生物群落对全球冷事件存在明显响应,也说明结壳生长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紧密联系.
张海生胡佶赵军韩正兵于培松武光海雷吉江卢冰PULYAEVA Irina A
关键词:富钴结壳超微化石
西南极企鹅栖息地粪土沉积层中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其环境气候意义
2011年
对2001年采集的西南极阿德雷岛(Ardley Island)企鹅栖息地粪土沉积层的柱状样品进行了210Pb精确定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柱状样品以及采自2001年和2006年微表层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甲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西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沉积层的类脂生物标志物时间序列(1926—2006年),并应用粪土沉积层记录的脂肪酸分子nC18∶2/nC18∶0值,探讨了80 a以来南极地区2次短期气候冷暖变化事件在年代和形式上与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企鹅粪土沉积层记录的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主峰碳(C23)、轻烃/重烃(∑C21-/∑C)值、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等的变化不仅反映了菌藻微生物与陆地植被的相对变化,而且也与气候变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细菌脂肪酸iC15∶0/aC15∶0值敏锐地反映出这一地区2个时段(2~3 cm和4~5 cm均对应于ENSO结束之年)微生物作用的明显增强,与此同时脂肪酸碳优势指数(CPIA)值的降低,表明微生物为粪土沉积层贡献了低碳数的脂肪酸组分,反映出微生物及细菌在南极这个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说明微生物的活动与气候冷暖条件存在着密切关联。
张海娜潘建明于培松张卫国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环境变化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南极普里兹湾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多种生物标志物,探讨了其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1)湾内中心区总类脂物含量最高(1 193μg·g-1),埃默里冰架区次之(572μg·g-1),陆坡区最低(341μg·g-1),且与沉积有机碳、总糖、生物硅、菜籽甾醇、表层海水叶绿素a等参数显著正相关(p<0.1),表明底层有机质与上层水体浮游植物密切相关;(2)C27甾烷含量与C28甾烷显著负相关(p<0.01),指示着晶磷虾与硅藻的食物链关系;(3)相对较高的饱和烃/芳烃比值(>2.5)、较低的Pr/C17(<0.5)和Pr/Ph(<2)证明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硅藻等浮游植物,同时饱和烃双峰群(C17或C18和C29)的存在及较高含量的C29甾烷(35.79%)指示外域有机质输入,且湾中心区的(CPI=1.60,Pr/Ph=0.69)要高于陆坡区和冰架区(CPI=1.01,Pr/Ph=0.39);(4)湾内中心区和冰架区脂肪酸C18:2/C18:0平均比值(0.78)要高于陆坡区(0.23)和低纬度地区(<0.1),表明南极夏季普里兹湾陆坡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要高于湾中心区和冰架区。
赵军于培松韩正兵扈传昱潘建明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表层沉积物生态环境
灰色聚类法评价长江口、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
通过2007年秋季航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了长江口与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Hg、As、Cu、Pb、Zn、Cd、总Cr的含量与分布,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评价。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
孙维萍于培松
关键词:灰色聚类法长江口海域海洋环境重金属元素海水水质
文献传递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与分布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1和27航次采集的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BBa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控制其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分别利用直接扣除法和分步萃取法获得的BBa含量差别较大,直接扣除法获得的含量明显高于分步萃取法,这是因为扣除法获得的BBa中包含了大量的非生源钡,比如与样品中含砂量有密切联系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钡,从而导致在该海域采用直接扣除法缺乏合理性。分步萃取法获得表层沉积物中BBa含量为104—445μg·g-1,平均值为227μg·g-1,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整体分布趋势为湾中心区域较高,浅滩及冰缘区较低。表层沉积物样品中BBa的含量及分布与BSi、OC以及上层水体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情况密切相关,说明上层水体的生物生产状况是BBa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谭赛章于培松扈传昱韩正兵张海生
关键词:沉积物
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与累积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污染现状,分析了24个表层样和1只柱状样的石油烃含量,并运用210Pb法对柱状样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2007年北部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2.94~107.80μg/g,平均为83.03μg/g,总体污染较轻。石油烃含量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海南岛西侧海域,而高值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北泥质沉积区和湾北近岸海域,油气平台附近的石油烃也略微富集,距源区距离是决定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重要因素。柱状样B349基于210Pb法获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3 cm/a,其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8.31~94.77μg/g,石油烃含量的2次重要变化可能分别与20世纪80年代涠洲海域石油开发初期的溢油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所伴随的排污增加相对应。
许冬杨海丽于培松周佩瑜
关键词:石油烃污染沉积速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