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振文

作品数:409 被引量:8,485H指数:6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8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机械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44篇小麦
  • 121篇籽粒
  • 98篇冬小麦
  • 76篇水分
  • 69篇籽粒产量
  • 63篇土壤
  • 59篇施氮
  • 52篇水分利用
  • 52篇旗叶
  • 48篇氮量
  • 48篇施氮量
  • 47篇利用效率
  • 47篇高产
  • 45篇氮素
  • 44篇耗水
  • 40篇耗水特性
  • 38篇蛋白质
  • 37篇水分利用效率
  • 35篇灌溉
  • 31篇小麦品种

机构

  • 388篇山东农业大学
  • 3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3篇莱阳农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植...
  • 16篇山东省农业科...
  • 15篇吉林农业科技...
  • 11篇长江大学
  • 11篇龙口市农业技...
  • 6篇泰安市农业局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青岛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肯塔基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德州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工程院
  • 2篇国土资源

作者

  • 405篇于振文
  • 97篇石玉
  • 91篇张永丽
  • 83篇余松烈
  • 71篇王东
  • 49篇赵俊晔
  • 32篇王月福
  • 28篇潘庆民
  • 24篇许振柱
  • 22篇石岩
  • 21篇位东斌
  • 16篇王小燕
  • 16篇姜东
  • 13篇王法宏
  • 12篇王旭清
  • 12篇李永庚
  • 12篇李尚霞
  • 12篇郑成岩
  • 10篇岳寿松
  • 10篇王旭东

传媒

  • 66篇作物学报
  • 46篇山东农业科学
  • 4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1篇应用生态学报
  • 25篇植物营养与肥...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西北植物学报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8篇植物生理学通...
  • 7篇耕作与栽培
  • 7篇山东农业大学...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6篇核农学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吉林农业科技...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土壤肥料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2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5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18篇2012
  • 19篇2011
  • 15篇2010
  • 23篇2009
  • 13篇2008
  • 14篇2007
  • 29篇2006
  • 14篇2005
4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被引量:52
1998年
采用水泥池栽培和田间土柱栽培相结合,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较起身(二棱)期追施氮肥提高了旗叶和根系开花后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膜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了iPAs的含量,减少了ABA的积累,延缓了旗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的下降,提高了籽粒生长速率,从而增加了粒重和产量。
潘庆民于振文田奇卓王月福刘万兴王瑞英
关键词:冬小麦追氮时期旗叶根系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78
2006年
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田间试验在山东省龙15市中村进行,试验区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雨量和零度以上的积温分别为:82.9mm,649.8℃(播种-冬前)、33.3mm,578.7℃(冬前-拔节)、28mm,359℃(拔节-开花)、84.3mm,837.6℃(开花-成熟)。试验设3个施氮量:0kg·hm^-2(CK)、168kg·hm^-2(A)、240kg·hm^-2(B);在施氮量168kg·hm^-2和240kg·hm^-2条件下分别设3个底追比例:1/2:1/2(A1和B1)、1/3:2/3(A2和B2)、0:1(A3和B3)。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与处理B2、B3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施氮量相同,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肥利用率。试验还表明,在拔节期,底施氮量为84kg·hm^-2和120kg·hm^-2的处理A1、B1,在80-100cm和100—160cm土层分别出现硝态氮的累积;而底施氮量为56kg·hm^-2的处理A2,在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与不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追施氮量大于160kg·hm^-2的处理B3、A3和B2,硝态氮在120—180cm土层出现累积高峰,已下移到小麦根系可吸收范围之外,易于造成淋溶损失;而追氮量为112kg·hm^-2的处理A2,在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m^-2底追比例为1/3:2/3的处理A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高,100—200cm土层未出现硝态氮的明显累积,氮素表观损失量最少,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石玉于振文
关键词:施氮量底追比例小麦土壤硝态氮氮平衡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被引量:10
2006年
在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和施氮240 kg/hm22个处理,研究了6个强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与不施氮的条件下,8901和济麦20两个品种均表现为高产、优质和高的氮素利用效率;施氮有利于进一步改善8901小麦的品质,提高济麦20的子粒蛋白质含量。两种处理下,淄麦12亦表现为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但该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低,施氮后氮素利用效率进一步下降。烟农15的氮素利用效率亦较低,但施氮后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较少,子粒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与上述4个品种比较,济南17和烟农19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居中;施氮后济南17的子粒产量显著提高,但两品种的品质均未得到显著改善。
赵俊晔于振文
关键词:强筋小麦氮素利用
温麦6号和鲁麦22小麦小花发育与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温麦6号小麦小花分化起始日与结束日均早于鲁麦22,小花分化总数鲁麦22多于温麦6号,小花分化强度主茎穗为温麦6号高于鲁麦22,一级分蘖穗为鲁麦22高于温麦6号,小花退化强度垄茎穗和一级分蘖穗一致,均为温麦6号高于鲁麦22;提高小花结实率是增加每穗粒数的主要途径。鲁麦22的籽粒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高于温麦6号,在豫西成熟期较温麦6号晚4天。文中还讨论了提高小花结实率、增加穗粒数的栽培途径。
田奇卓于振文潘庆民夏国军马爱国
关键词:冬小麦超高产栽培小花发育籽粒灌浆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6
2003年
缺磷土壤在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 ,提高了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适量施磷的P1处理显著提高了鲁麦 2 2号和济南 17两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增加了鲁麦 2 2号的沉降值 ,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 ,对济南 17的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无显著影响。提高施磷量的P2处理降低了济南 17的沉降值 ,缩短了面团稳定时间 ,对两品种的其它品质性状无显著影响。表明在强筋小麦生产中 。
王旭东于振文
关键词:小麦磷肥产量构成因素
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5
2001年
本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较深层次 (2 0~ 40cm)施肥 ,植株将吸收的氮素较多分配至籽粒 ,分配至根系少 ,肥料氮利用率高 ,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少 ,回收率高 ,从而提高了产量 ;施肥过浅 (0~2 0cm)和施肥过深 (6 0~ 80cm)则相反 ,由此可以认为旱地小麦最佳施肥深度应在 2 0~ 40cm左右 ,可据此制定施肥管理方案 ,以获得高产高效。
石岩位东斌于振文余松烈
关键词:施肥深度旱地小麦氮肥氮素利用率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冠层光截获特性及产量的差异被引量:23
2018年
为探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冠层光截获特性及产量差异,于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以烟农1212、济麦22和良星99三个产量潜力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家王子村超高产田进行试验,研究三个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特性、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农1212的分蘖成穗率及开花后28d和35d的叶面积指数、冠层PAR(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而花后14~35d,PAR透射率表现为良星99>济麦22>烟农1212。(2)开花后0d和7d,烟农1212和济麦22的旗叶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良星99;花后14~35d烟农1212的旗叶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3)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烟农1212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良星99,千粒重显著高于良星99。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农1212是冠层光截获特性最优、籽粒产量最高的小麦品种。
梁鹏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
关键词:小麦品种籽粒产量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群体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增加;在灌水量达到90 mm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而超过90 mm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灌水量达到120 mm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下降。
姜东燕于振文张玉芳
关键词:灌水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精播高产小麦吸氮和土壤供氮特点及施肥效益的研究被引量:12
1994年
每公顷产7635kg小麦籽粒,全生育期植株吸氮量为247.5kg/hm2,其中冬前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18.8%,越冬期占10.8%,返青至拔节期占21.7%,拔节至孕穗期占29.5%,孕穗至开花期占9.5%,开花至成熟期占9.7%。各生育期的吸氮强度(每日每公顷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高,其次为返青至拔节期,但是氮素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蘖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为拔节至孕穗期。文中还讨论了施氮对叶片衰老、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氮肥的生产效率及适宜的施氮指标。
齐田锋于振文钱维朴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吸收
氮素不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1年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素 3个不同底追比例处理对 2个小麦品种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追氮比例 ,籽粒品质改善 ,产量提高 ,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 ,氮素以 1/3底施、2
贾效成于振文张永丽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底追比例小麦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