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丽

作品数:103 被引量:1,740H指数:29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4篇小麦
  • 44篇籽粒
  • 37篇籽粒产量
  • 31篇水分
  • 27篇水分利用
  • 26篇耗水
  • 24篇耗水特性
  • 23篇利用效率
  • 22篇水分利用效率
  • 17篇冬小麦
  • 17篇土壤
  • 16篇干物质
  • 15篇旗叶
  • 15篇灌水
  • 13篇光合特性
  • 12篇小麦品种
  • 12篇灌溉
  • 10篇灌水量
  • 9篇氮素
  • 9篇杂种

机构

  • 95篇山东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河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泰安市农业局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保定师范专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泰安市农业科...
  • 1篇安丘市农业局
  • 1篇滕州市农业局

作者

  • 103篇张永丽
  • 86篇于振文
  • 53篇石玉
  • 39篇王东
  • 15篇赵俊晔
  • 11篇许振柱
  • 9篇肖凯
  • 8篇李雁鸣
  • 5篇王红光
  • 5篇郑成岩
  • 5篇段文学
  • 4篇褚鹏飞
  • 4篇马尚宇
  • 3篇满建国
  • 3篇张振
  • 3篇何建宁
  • 2篇孟维伟
  • 2篇张艳艳
  • 2篇高春华
  • 2篇王小燕

传媒

  • 22篇作物学报
  • 20篇应用生态学报
  • 16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山东农业科学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3
2014年
2011—2012和2012—2013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20 cm(D1)、0~40 cm(D2)、0~60 cm(D3)和0~140 cm(D4)4个土层测定土壤含水量,以各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拔节期65%和开花期70%为目标相对含水量,全生育期不灌溉为对照处理(D0),研究依据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测墒补灌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D2的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和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叶面积、开花后7 d和14 d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而气孔限制值低于其他处理;D2的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量和开花后同化物分配对籽粒的贡献率亦高于其他处理。两年度D2的籽粒产量分别为9367.4 kg hm–2和9727.5 kg 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D2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D0、D3和D4处理,与D1处理无显著差异。因此,于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测墒补灌是同步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郭增江于振文石玉赵俊晔张永丽王东
关键词:小麦光合特性籽粒产量
施氮量对测墒补灌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3’为材料,在大田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70%和65%的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0(N_0)、180(N_1)、240(N_2)和300 kg·hm^(-2)(N_3),研究施氮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和干物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_2处理开花期群体总茎数、开花后10、20和30 d的叶面积指数、开花后20 d冠层上层和中层及冠层总的PAR截获率和截获量显著高于N_0和N_1,施氮量增加至N_3,上述指标无显著增加.N_2处理成熟期各层次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_0和N_1,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总干物质积累量比N_0分别高36.7%和35.4%,比N_1分别高9.5%和10.2%,与N_3处理无显著差异.各层次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总干物质积累量与上层和中层PAR截获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PAR截获率无显著相关;各层次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为240 kg·hm_(-2)的N_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郑雪娇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冠层
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C6-38/Py85-1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65
2005年
在低(L ,基本苗15 0株/m2 )、中(M ,30 0株/m2 )和高(H ,4 5 0株/m2 ) 3种密度下,供试杂种小麦C6 38 Py85 1及其亲本旗叶生长期间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Pro)、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均随旗叶生长进程和密度增加不断降低,杂种各性状对密度变化的反应较其亲本敏感。各性状的离中优势(Hm)均随测定时期的推迟和密度降低不断增大。杂种旗叶生长期间同化的CO2 总量(LSC)及其Hm 和千粒重及其Hm 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杂种LSC在低、中密度下的优势来自净光合速率(平均Pn)、光合面积(LA)和光合功能期(RSP和PAD)较其亲本的提高,高密度下的优势仅来自较亲本LA的增加。杂种在中密度下籽粒产量最高,但与低密度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的Hm以在低密度下最大(41. 7% ) ,中密度下次之(18. 4 % ) ,高密度下最低(3 8% )。低密度下的产量优势来自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共同提高;中、高密度下主要来自穗粒数的增加。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采用发挥杂种小麦个体杂种优势的技术路线,适当降低杂种小麦的种植密度(15 0~2 2 5株/m2 )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个体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促进杂种小麦籽粒产量杂种优势的发挥。
张永丽肖凯李雁鸣
关键词: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生理机制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在田间条件下,以多穗型品种济麦22(J22)和大穗型品种潍麦8号(WM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拔节期70%,开花期70%);W2(拔节后8 d 70%,开花后8 d 70%)。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补灌对两个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品种灌水处理在成熟期子粒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不灌水处理(W0)。济麦22 W2处理的成熟期氮素向子粒中分配的比例、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的转运量和转移率高于W1处理,潍麦8号则表现相反。2)两品种W2在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高于W0和W1处理。济麦22各处理的总耗水量均低于潍麦8号,降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高于潍麦8号;W2处理下,灌水量和降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高于潍麦8号。3)在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和潍麦8号分别为W2和W1处理获得各品种较高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济麦22各处理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潍麦8号,是兼顾高产和节水的小麦品种。
段文学张永丽石玉于振文
关键词: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子粒产量
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和运转的影响被引量:37
2004年
在田间遮雨棚中研究了两种灌溉模式和两个冬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运转规律 ,在本试验条件下 ,开花期吸收的氮来自土壤的占 75 77%~ 83 0 9% ,到成熟期为 79 31%~ 83 74 %。灌浆期间灌水增加植株各器官吸收肥料氮的比例 ,而降低了吸收土壤氮素的比例。小麦籽粒氮素的 6 7 4 7%~ 83 37%来自开花前营养器官的贮存氮 ,虽然叶片的总含氮量最大 ,但对籽粒氮素贡献最大的是茎和鞘。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可促进氮素自营养器官向籽粒的转移 ,增加总氮素产量和生物产量。
许振柱于振文王东张永丽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器官氮素
不同灌溉畦长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不同灌溉畦长对小麦旗叶水势、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010—2011年小麦生长季设置畦长为10(L10)、20(L20)、40(L40)、60(L60)、80(L80)和100 m(L100)的6个处理,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设置畦长为40(L40)、60(L60)、80(L80)和100 m(L100)的4个处理.结果表明:2010—2011年生长季开花期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L80、L60>L100>L40>L20>L10,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为L80、L60>L100>L40.开花后11 d和21 d,旗叶水势、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为L80、L100>L60>L40>L20、L10;花后31 d为L80>L60、L100>L40、L20、L10.L80各区间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变异系数小于L100,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L100、L40、L20和L10,平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优畦长处理.
马尚宇于振文石玉赵俊晔张永丽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水分利用效率
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0年
为给黄淮海地区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小麦品种(泰山23、潍麦8号和山农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灌水条件下,泰山23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高于开花后同化物,潍麦8号和山农12的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花后同化物。随灌水量的增加,泰山23和山农12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的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降低,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潍麦8号则反之。不灌水条件下,泰山23和潍麦8号的旗叶初始荧光强度(Fo)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高于山农12,表明缺水对泰山23、潍麦8号光系统PSⅡ的影响小于山农12。随灌水量的增加,泰山23的旗叶光合速率、Fo、Fv/Fm和Fv/Fo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泰山23的旗叶光合性能较其他品种稳定。同一灌水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为泰山23>潍麦8号>山农12,收获指数为山农12>泰山23>潍麦8号。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泰山23最优,潍麦8号次之,山农12最低;底墒水+拔节水是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的最佳灌水模式。
王德梅于振文张永丽王东
关键词:小麦灌水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小麦贮藏蛋白对加工品质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反应被引量:5
2009年
小麦贮藏蛋白主要包括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其组成和含量与小麦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本文就贮藏蛋白及其组成成分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环境的反应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其特性,采取有效方法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谷淑波于振文王东张永丽
关键词:麦谷蛋白
越冬期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越冬期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3-2014年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依据0~40cm土层进行测墒补灌。设置5个试验处理,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越冬期不灌水(W1)、越冬期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0%(W2),越冬期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5%(W3)及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各灌溉60mm(W4),其中W1、W2和W3处理在越冬期补灌基础上于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的65%和70%,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总灌水量为W4〉W3〉W2〉W1〉W0。在灌浆中期,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表现为W4〉W2、W3〉W1〉W0,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W4〉W2〉W3〉W1〉W0;W2处理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与W4处理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W0、W1和W3处理;各处理籽粒产量表现为W4〉W2、W3〉W1〉W0;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W2〉W1、W3〉W4〉W0。依据0~40cm土层进行测墒补灌,小麦越冬期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达70%的W2处理的补灌水量低于W3和W4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优,分别为8 864.46kg·hm-2和22.14kg·hm-2·mm-1,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溉处理。
张瑞石玉张永丽张艳艳于振文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被引量:43
2001年
在高肥和中肥地力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强筋小麦济南 17号的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根据品质、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籽粒产量氮素生产效率和蛋白质产量氮素生产效率综合分析 ,在高肥和中肥土壤条件下 ,济南 17号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分别为每 6 6 6 7m2 12~ 16kg和 12kg。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张永丽
关键词:施氮量强筋小麦土壤肥力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