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
- 作品数:25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装甲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车辆发动机实车进气流量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某型车辆发动机实车进气流量难以测量的问题,通过分析发动机进气系统结构,对气体流动过程进行简化处理.基于气体总流伯努利方程,建立发动机进气流量计算模型,采用空气滤清器台架阻力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完善与验证,误差小于2%,并对车辆原位空转及驾驶训练过程进行了测试,进气流量计算结果与实际状况相符.
- 何星王宪成和穆孙志新
- 关键词:发动机进气流量伯努利方程
- 基于缸套磨损的柴油机寿命计量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缸套磨损的柴油机寿命计量方法和装置,所述基于缸套磨损的柴油机寿命计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得到所述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稳定载荷、试件活塞环的速度以及试件活塞环与试件缸套的摩擦次数的关系式以及所述试件缸套的表面...
- 王宪成和穆孙志新何星黄军胡俊彪刘国浩
- 文献传递
- 低气压环境下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转速实车估算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针对涡轮增压器转速实车测量中存在安装困难、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RBF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估算涡轮增压器转速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增压器转速估算模型,通过与台架试验测试样本比较,模型误差分别2.25%和2.27%。同时,RBF神经网络较BP神经网络,具有训练次数少,收敛速度快、结果稳定的优点,更适合实车涡轮增压器转速估算。
- 王宪成杨莹何星刘海涛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 含氧燃料对重型车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为降低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的碳烟排放,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掺混不同比例的两种含氧燃料—生物柴油和碳酸二甲酯(DMC)对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动力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的可吸入颗粒物(PM)排放,且生物柴油和DMC的比例越大,降烟的效果越显著,但NOx排放增加;掺混生物柴油体积分数为20%、DMC为10%时,发动机外特性扭矩下降约5%。通过调整最大供油量,可使柴油机的功率恢复到原机状态;恢复功率后,发动机的碳烟排放比使用纯柴油的原机降低了54.5%。
- 王宪成孙志新和穆何星
-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碳烟排放
- 高原地区车辆柴油机使用状况实车测试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为定量分析高原地区车辆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的使用状况,依据实车不解体测试原则,设计车载监测系统并开展高原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柴油机状态参数的变化受使用工况与路面状况影响极大,车辆行驶过程中水温、油温、油压、转速和燃油消耗量平均值分别为81.78℃、83.60℃、0.49 MPa、1 568.87 r/min和48.86 kg/h;柴油机使用工况点主要分布于中、高转速和中、低燃油消耗量的区域,其中转速位于1 200~2 000 r/min之间的比例为80.13%,燃油消耗量集中在27.28~81.84 kg/h之间的比例为73.78%。开发的仪器及实车测试数据为高原地区柴油机技术状况分析、提出合理使用建议及改进技术提供了参考。
- 何星王宪成李若亭孙志新李奇
- 关键词:柴油机实车测试数据分析
- 发动机环境适应性模糊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针对我国特种车辆发动机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缺乏,评判体系不合理的问题,基于模糊识别理论,参照美军环境适应性试验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发动机环境适应性评价模糊集、基准向量及其权重,建立了环境适应性评价模型,对我国典型地区的发动机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西藏班戈发动机环境适应性等级为"差",新疆吐鲁番环境适应性等级为"较好",黑龙江漠河环境适应性等级为"一般"。
- 王宪成何星胡俊彪刘信生
- 关键词:内燃机发动机环境适应性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柴油机瞬时油耗预测建模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柴油机各稳定工况下台架试验的转速、扭矩、排气温度和相应的小时耗油量的测试数据为训练、测试样本,通过BP神经网络反复学习,建立了精度较高泛化、能力较强的柴油机油耗特性模型,并与回归分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非线性特性逼近能力、较高的建模精度,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的建模。
- 张更云彭鹏王旭东何星
- 关键词:柴油机燃油经济性BP神经网络
-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磨损失效机理被引量:19
- 2012年
- 为延缓摩擦副磨损失效,提升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的寿命,同时为减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磨损失效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对原始及实际使用500h以后失效缸套和活塞环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缸套,上止点附近的磨损机理为综合的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缸套中部磨损机理与上止点附近相似,但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粘着磨损。下止点附近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梯形环表面的铬电镀层失效,失去了保护基体的作用,磨损机理为综合的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扭曲气环表面仍然覆盖着比较完整的铬电镀层,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
- 李奇王宪成何星蔡志海和穆
- 关键词:缸套活塞环磨粒磨损
- 沙漠环境车辆柴油机故障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针对我国沙漠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沙漠环境条件下车辆柴油机故障进行统计分类,结合沙漠环境因素与车辆使用状况,具体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模式及影响过程,基于故障原因并立足于现行的维护保养规范,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 何星韩树杨勇
- 关键词:柴油机
- 载荷对重型车辆发动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SRV实验机模拟重型车辆发动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工作状态,测试了静载荷和动载荷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磨痕形貌和化学成分,研究了摩擦副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静载荷的增加,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减小,总失重量增加。摩擦副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在400N条件下活塞环的磨损机理为综合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在低强度和中等强度动载荷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因数随载荷的变化而呈循环变化,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在高强度动载荷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因数保持稳定,活塞环的磨损机理是综合的磨粒磨损、黏着磨损、疲劳磨损,缸套的磨损机理是综合的磨粒磨损、黏着磨损。摩擦副的总失重量随动载荷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 李奇王宪成蔡志海底月兰何星
- 关键词:活塞环-缸套动载荷静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