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冰宗

作品数:56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珠海市卫生局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肠癌
  • 14篇肿瘤
  • 12篇直肠
  • 10篇直肠癌
  • 9篇术后
  • 9篇细胞
  • 9篇免疫
  • 9篇结直肠
  • 8篇化疗
  • 7篇结直肠癌
  • 6篇CD3AK细...
  • 5篇切除
  • 5篇肠肿瘤
  • 4篇切除术
  • 4篇组织化学
  • 4篇胃癌
  • 4篇腺癌
  • 4篇腺肿瘤
  • 4篇疗效
  • 4篇免疫组织

机构

  • 44篇中山大学
  • 6篇暨南大学第三...
  • 4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55篇侯冰宗
  • 17篇卜巨源
  • 16篇苏永辉
  • 12篇李霄凌
  • 9篇周少朋
  • 9篇莫湘琼
  • 8篇房思炼
  • 7篇吕宝军
  • 7篇周志伟
  • 7篇邹劲林
  • 7篇莫海山
  • 6篇曾庆安
  • 6篇李绵
  • 5篇李宵凌
  • 4篇余水平
  • 4篇张百萌
  • 4篇苟新敏
  • 4篇王晓鸿
  • 3篇刘泓基
  • 3篇杨禄坤

传媒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消化肿瘤杂志...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湖南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2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新辅助放化疗加术中温热灌洗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估低位直肠癌手术前行改良新辅助放化疗+术中温热灌洗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肿瘤的病理学改变,探索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途径。【方法】4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DukesB期(17)、DukesC期(28)随机分为:A组15例行自行设计改良的新辅助治疗:术前放疗、区域动脉介入微泵灌注化疗,按时辰多通道程控输液泵给药;B组15例,术前放疗+区域动脉介入一次性灌注化疗;C组15例诊断明确后手术;45例患者均行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结果】A、B、C组在术前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保肛率和复发率方面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肿瘤的病理改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辅助放化疗+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保肛率和生存率。
侯冰宗吕宝军周少朋房思炼李霄凌程志斌卜巨源莫湘琼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时辰化疗
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中上述2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并观察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Syk蛋白表达与p53蛋白(突变型)表达呈负相关(rs=-0.604,P<0.05);Syk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Syk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减弱及缺失与其发生和转移倾向相关;Syk可能是食管鳞癌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作用可能是p53(野生型)依赖性的。
刘泓基臧真真侯冰宗侯巧燕陆竞艳
关键词:食管鳞癌抑癌基因脾酪氨酸激酶P53
胃癌局部复发的治疗
2014年
我国是胃癌大国,每年大约有40万新发病例及30万死亡病例。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约91%胃癌患者死于术后复发[1]。胃癌复发有多种方式,分为局部复发、肝转移复发、肝转移以外的血行转移性复发、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复发、其他等6种,其局部(手术野)复发和残胃复发合称为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病例的具体复发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彭建军侯冰宗
关键词:胃癌腹腔粘连胃肿瘤局部复发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痿的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35例(8.73%)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9例采用保守治疗,19例行结肠造瘘术,7例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情况下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吻合口瘘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复杂,认识其发生的因素对于防治吻合口瘘非常重要.
莫湘琼邹劲林卜巨源侯冰宗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
用于腹腔冲洗引流的导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腹腔冲洗引流的导管结构,包括冲洗组件和引流组件,其中冲洗组件包括冲洗管和空气连通管,空气连通管连通于冲洗管输入端的侧壁,冲洗管输出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冲洗口,冲洗管输出端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冲洗口;引流组件...
苏永辉陈政罗雯馨侯冰宗刘星伟邹劲林
胃癌组织EGFR和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EGFR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胃癌标本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做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EGFR和VEGF在胃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8%和52.27%,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部位无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EGFR、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分期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侯冰宗李小易苏永辉吴庆徐家琪卜巨源易先平
关键词:胃癌EGFRVEGF免疫组织化学
Ⅳ期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对Ⅳ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Ⅳ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将这167例患者分为两组:95例根治性切除组与72例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以及长期生存率。结果根治性切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2%,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7.9%(P<0.05);根治性切除组手术死亡率为3.1%,姑息性切除或仅行造瘘术组死亡率为5.5%(P>0.05);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5.7%、63.2%、38.4%,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5%、41.3%、8.6%,仅行造瘘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3%、0%、0%。结论对于Ⅳ期结直肠癌施行积极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殷放陈凯邹劲林侯冰宗汤聪张百萌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预后
乌司他丁对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3天,每天给予乌司他丁(UTI)1×105U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d及术后1,2,3,6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白细胞(WBC)计数,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血白细胞水平及SIRS评分在术后1,2,3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在WBC计数及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术后1,2,3d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的浓度。
冯春在苏永辉侯冰宗李继延王尧陈宏
关键词:乌司他丁胃癌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七氟烷与地氟烷对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影响的比较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地氟烷对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及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烷(20例)、地氟烷(20例)两组。不用术前药。气管插管后观察不同MAC时七氟烷和地氟烷对MAP、HR和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结果地氟烷组达1.5MAC后2-4min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且儿茶酚胺增高。结论快速增加地氟烷浓度至1.5MAC可出现交感兴奋作用;而七氟烷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可能是维持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量稳定的有利因素。
周少朋侯冰宗杨禄坤肖笑雨
关键词:七氟烷地氟烷血液动力学
术前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化疗对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通过观察术前行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化疗术后常规化疗对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的近期疗效,找出减低术后局部复发方法.方法将60例术前经病理学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又无转移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30例除实行术后常规LF方案化疗外,加用术前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并术中腹腔化疗,B组30例实行术后常规LF方案化疗.比较A、B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3年局部复发情况.结果术后A、B组腹部伤口全部Ⅰ级愈合,会阴部伤口A组愈合较差,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3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化疗能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莫海山周志伟侯冰宗曾庆安
关键词:术中腹腔化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药物疗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