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朋
- 作品数:48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可设定潮气量的呼吸气囊
- 本申请涉及医用呼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设定潮气量的呼吸气囊,包括:气囊主体与调节件;所述气囊主体为三棱柱状,包括两个三角面与三个矩形面;所述气囊主体包括的三条侧边中,一条所述侧边作为调节边;所述三角面上与所述调...
- 杨思敏苏新威刘德昭杨禄坤周少朋
- 纤维胆道镜、术中B超、螺旋水刀综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估术中纤维胆道镜、超声、螺旋水刀综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21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3组: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70例,Ⅱ组术中B超、纤维胆道镜取石68例,Ⅲ组术中B超、纤维胆道镜、螺旋水刀联合取石73例,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Ⅰ、Ⅱ、Ⅲ组的残石率分别是21.43%、8.82%、4.11%,结石复发率分别是31.43%、16.18%、5.48%,胆管炎发生率分别是14.29%、11.76%、2.74%。结论纤维胆道镜、术中超声、螺旋水刀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降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和胆管炎发生率,同时能明确术前未能确诊的病变,有利于术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 侯冰宗吕宝军周少朋余水平李霄凌邹劲林莫湘琼卜巨源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道镜术中B超螺旋水刀残石率
- 丙泊酚辅助下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下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结合丙泊酚静脉辅助麻醉,行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42例,观察术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时间15-32min,平均(21.24±6.85)min,气腹后20min SBP、HR、DBP较术前有明显升高,SpO2低于术前(P〈0.05),放气后20min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辅助下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硬膜外麻醉简便可行,术中患者安静平稳,手术效果好,是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之一。
- 孙华宾周少朋桂西青郭振宇刘燕詹鸣
- 关键词:二异丙酚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
- 开普拓、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开普拓、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化疗,方案为:开普拓、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A组按时辰给药法治疗,B组按常规给药法治疗,按WHO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CR+PR)为78.5%,B组为35.7%,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对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均较B组轻,A、B两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脱发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开普拓、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时辰化疗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进行大肠癌肝转移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较低的毒副反应。
- 侯冰宗周少朋房思炼李霄凌莫湘琼
- 关键词:开普拓时辰化疗大肠癌肝转移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控制再次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6月呼吸内科1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呼吸道感染分泌物的病原菌检出进行分析,同时将不同种类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检出1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3株占69.60%,革兰阳性菌45株占30.40%;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有自身特点,应针对性用药治疗。
- 李文华张雪霞余玲玲罗金凤周少朋杨斌
- 关键词: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42 ~ 63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麻醉诱导后,DLT组经口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随后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导管的位置.BB组先经口插入单腔气管导管,随后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封堵器.记录插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肺萎陷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导管移位和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术毕行肺萎陷评分;记录气管拔管后2d内声嘶、喉痛的发生情况和术后7d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LT组比较,BB组插管时间和肺萎陷时间延长,术后声嘶和喉痛发生率降低(P<0.05),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肺萎陷评分、导管移位、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的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似.
- 杨禄坤梁军苏永辉肖笑雨范东毅周少朋
- 关键词:食管肿瘤
-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
- 1999年
- 目的 比较地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30 例(ASAⅠ~Ⅱ) ,随机分为地氟醚(15 例)、异氟醚(15 例)两组。不用术前药。气管插管后观察不同MAC时地氟醚和异氟醚对MAP、HR和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结果 在地氟醚组达1-5 MAC后呈现2~4 min 的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且儿茶酚胺增高。结论 快速增加地氟醚浓度至1-5MAC可出现交感兴奋作用,而异氟醚没有此作用。
- 周少朋迟晓张启荣林楠
-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醚血液动力学儿茶酚胺
- 反复吸入七氟醚对大鼠海马和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反复吸入七氟醚对成年大鼠海马和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Ⅰ组);单次吸醚组(Ⅱ组)。单次吸入浓度为2.4%七氟醚;反复吸醚组(Ⅲ组),连续5 d吸入浓度为2.4%七氟醚。每组随机取10只,测定海马和血小板线粒体的ATP的含量和SOD活力,另外10只予八臂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单次或反复吸入2.4%七氟醚5 d后,与空白组相比,海马和血小板线粒体的ATP的含量和SOD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大鼠反复吸入2.4%七氟醚,对海马组织和血小板线粒体的SOD、ATP无明显影响,提示短期反复吸入七氟醚不会引起大鼠近期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 张雪霞周少朋李毅李文华周文英徐杰
- 关键词:七氟烷海马血小板八臂迷宫
-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
- 2003年
-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 /T1<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 .8、1.0、1.3和 1.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 (BIS)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S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95和 - 0 .99,P <0 .0 1) ,2组间SEF和BIS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
- 史宝林周少朋崔云峰
-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醚脑电图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性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 cell,MSC)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HC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取50%覆盖率的MSC培养皿,换上新鲜的DMEM/F-12培养基,待其培养至100%的覆盖率后收集培养基备用,即为MSC条件培养基。用新鲜DMEM/F-12培养基加上等量的MSC条件培养基的混合培养基培养Hep G2人类肝癌细胞株24、48和72h,使用MTT法测定Hep G2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Hoechest33342和PI双染色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以测定Hep G2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黏附实验测定Hep G2细胞侵袭能力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混合培养基培养Hep G2细胞24h后,对其生长和凋亡及侵袭黏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培养延长到48h和72h后,Hep G2细胞的活性、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黏附能力都受到显著的抑制,这些变化伴随着细胞分裂相关因子Ki-67、PCNA和组蛋白H3磷酸化水平下调,以及细胞凋亡执行者caspase-3的激活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抑制。结论体外间接共培养实验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肝脏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 廖卫滔肖佳郑刚夏鸿彬何成宜周少朋陈志英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癌增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