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鹏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道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与反流性食道炎 (refluxesophagitis,RE)的关系。方法 配对研究了被胃镜和病理诊断为RE与单纯慢性胃炎 (chronicgastritis,CG)患者间的Hp感染 ,并探讨了Hp感染与RE的胃镜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共 10 7对 ,RE中Hp(- ) 78例 (72 9%) ,Hp(+ ) 2 9例 (2 7 1%) ;单纯CG中Hp(- ) 6 4例 (5 9 8%) ,Hp(+ ) 43例 (40 2 %) ,RE中Hp(+ )者比单纯CG中少见 (P <0 0 5 )。胃镜下Ⅰ、Ⅱ和Ⅲ级RE在Hp(+ )中分别占 6 2 1%、10 3%和 2 7 6 %,Hp(- )中分别为 5 6 4 %、6 4 %和 37 2 %;病理分级轻、中、重度RE在Hp(+ )中分别占 72 4 %、13 8%和 13 8%,Hp(- )中分别是 5 7 7%、17 9%和 2 4 4 %;Hp(+ )患者以轻度炎症多见、重度炎症少见。结论 RE可能对Hp的生存有抑制作用 ,RE多发生于Hp阴性患者 ;Hp阳性患者中RE的炎症程度较轻。
- 何晋德廖晓云倪鹏艳刘玉兰屈汉庭
- 关键词:反流性食道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 2003年
- 我们对2000至2001年间我院胃镜诊断中发现的胃息肉重新进行了病理分析,对胃息肉本身的慢性炎症、急性炎症、癌前改变(肠化、萎缩、非典型增生)、癌变及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 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
- 关键词:胃镜胃息肉临床病理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4
- 2002年
- 何晋德廖晓云倪鹏艳刘玉兰屈汉庭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
-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2年间胃镜下胃息肉进行重新分型并对息肉本身的急、慢性炎症、癌前改变、癌变以及不同类型息肉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为 3.0 % ( 2 5 0 / 8319) ,男性 1.6 % ( 71/ 4 4 4 8) ,女性 4 .6 % ( 179/ 3871) ;单发和多发息肉分别占 6 6 .8%和 33.2 % ,平均 ( 2 .2± 2 .9)枚 ;2 36例进入病理分析 ,胃底腺、增生性、腺瘤及炎性纤维性息肉分别占 2 8.0 % ,2 5 .0 % ,0 .8%和 0 .4 % ,有 4 5 .3%镜下息肉病理检查无息肉组织发现(组织学阴性息肉 ) ;胃底腺 ( 3.8± 4 .8)较增生性 ( 1.7± 1.4 )和组织学阴性息肉 ( 1.4± 1.0 )多发 ;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本身中度以上慢性炎症分别占 0 ,6 1.0 %和 5 4 .2 % ,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别为 0 %、4 0 .7%和 31.8% ,萎缩分别占 0 ,8.5 %和 12 .1% ,肠化生分别为 1.5 % ,37.3%和 17.8% ,不典型增生分别占1.5 % ,8.5 %和 3.7% ,胃窦粘膜H .pylori检出率分别为 7.6 % ,2 0 .3%和 33.6 % ,未发现癌变改变 ;胃底腺息肉全部分布在底、体部 ,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 ,组织学阴性息肉分布于全胃但以胃窦多见。结论 胃息肉的检出率较低 ,女性多见 。
- 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
- 关键词:胃镜检查胃息肉病理学幽门螺杆菌
- 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的临床病理比较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比较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息肉组织的临床病理状况。方法 :回顾 5年间在我院接受大肠息肉电切的病例 ,对比分析每一病例电切前、后的临床报告及病理诊断 ,要求 :电切前后的病理来源于同一息肉 ;对多次电切病例只取第 1次进入病例分析 ;多发息肉患者取第 1枚电切息肉入组 ,其余排除 ;去除电切前活检已有癌变的病例。结果 :在 2 2 0例病例中符合要求的病例共 1 2 0例 ,年龄 59.8± 1 3 .3 ,其中男性占65 .8% ;活检和电切病理诊断不符合率为 33 .3 % (40 / 1 2 0 ) (P <0 .0 1 ) ;活检和电切分别诊断腺瘤性息肉 88例(73 .3 % )和 1 0 0例 (83 .3 % ) ,其中不典型增生分别有 2 9例 (33 .0 % )和 46例 (46 .0 % ) (P <0 .1 ) ;电切后发现5例腺瘤性息肉癌变 ,占 5 % (5/ 1 0 0 ) ,全部来源于 2 7例绒毛状腺瘤 (占其中 1 8.5 % ) ;活检诊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病例 ,电切后分别有 60 % (1 5/ 2 5)和 4/ 7被诊断为其它息肉类型 ;电切后发现活检未曾诊断的幼年性息肉 2例、间质瘤 2例、平滑肌瘤 1例 ;绒毛状腺瘤的直径较大 ,为 1 .43± 0 .58cm ,其余各型息肉直径平均为 1cm左右 ;癌变息肉直径最大 ,达 1 .8± 0 .57cm ,其最小直径是 1cm。结论 :大肠息肉电切前后的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差异 ,活检有?
- 何晋德刘玉兰廖小云倪鹏艳
- 关键词:大肠息肉活检息肉切除
- 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的临床病理比较
- 2003年
- 目的 比较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息肉组织的临床病理状况。方法 回顾 5年间在我院接受大肠息肉电切的病例 ,对比分析每一病例电切前、后的临床报告及病理诊断 ,要求 :①电切前后的病理来源于同一息肉 ;②对多次电切病例只取第一次进入病例分析 ;③多发息肉患者取第一枚电切息肉入组 ,其余排除 ;④去除电切前活检已有癌变的病例。结果 在 2 2 0例中符合要求的共 12 0例 ,年龄 5 9 8± 13 3岁 ,其中男性占 65 8% ;活检和电切病理诊断不符合率为 3 3 3 % (4 0 / 12 0 ) (P <0 0 1) ;活检和电切分别诊断腺瘤性息肉 88例 (73 3 % )和 10 0例 (83 3 % ) ,其中不典型增生分别有 2 9例 (3 3 0 % )和 46例 (4 6 0 % ) (P <0 1) ;电切后发现 5例腺瘤性息肉癌变 ,占 5 % (5 / 10 0 ) ,全部来源于 2 7例绒毛状腺瘤 (占其中 18 5 % ) ;活检诊为炎性的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病例 ,电切后分别有 60 % (15 / 2 5 )和 4/ 7被诊断为其它息肉类型 ;电切后发现活检未曾诊断的幼年性息肉 2例、间质瘤 2例、平滑肌瘤 1例 :绒毛状腺瘤的直径较大 ,为 1 43± 0 5 8cm ,其余各型息肉直径均在 1cm左右 ;癌变息肉直径最大 ,达 1 8± 0 5 7cm ,其最小直径是 1cm。结论 大肠息肉电切前后的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差异 。
- 何晋德刘玉兰廖小云倪鹏艳
- 关键词:大肠息肉活检电切后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