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晓云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螺杆菌
  • 2篇食管
  • 2篇胃镜
  • 2篇胃息肉
  • 2篇息肉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反流
  • 2篇反流性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1篇预后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性
  • 1篇上皮性肿瘤
  • 1篇食道
  • 1篇食道炎
  • 1篇食管反流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廖晓云
  • 4篇何晋德
  • 4篇倪鹏艳
  • 4篇刘玉兰
  • 2篇屈汉庭
  • 1篇李艺
  • 1篇魏丽惠
  • 1篇梁旭东
  • 1篇祝洪澜
  • 1篇崔恒
  • 1篇沈丹华
  • 1篇曾浩霞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道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与反流性食道炎 (refluxesophagitis,RE)的关系。方法 配对研究了被胃镜和病理诊断为RE与单纯慢性胃炎 (chronicgastritis,CG)患者间的Hp感染 ,并探讨了Hp感染与RE的胃镜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共 10 7对 ,RE中Hp(- ) 78例 (72 9%) ,Hp(+ ) 2 9例 (2 7 1%) ;单纯CG中Hp(- ) 6 4例 (5 9 8%) ,Hp(+ ) 43例 (40 2 %) ,RE中Hp(+ )者比单纯CG中少见 (P <0 0 5 )。胃镜下Ⅰ、Ⅱ和Ⅲ级RE在Hp(+ )中分别占 6 2 1%、10 3%和 2 7 6 %,Hp(- )中分别为 5 6 4 %、6 4 %和 37 2 %;病理分级轻、中、重度RE在Hp(+ )中分别占 72 4 %、13 8%和 13 8%,Hp(- )中分别是 5 7 7%、17 9%和 2 4 4 %;Hp(+ )患者以轻度炎症多见、重度炎症少见。结论 RE可能对Hp的生存有抑制作用 ,RE多发生于Hp阴性患者 ;Hp阳性患者中RE的炎症程度较轻。
何晋德廖晓云倪鹏艳刘玉兰屈汉庭
关键词:反流性食道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2003年
我们对2000至2001年间我院胃镜诊断中发现的胃息肉重新进行了病理分析,对胃息肉本身的慢性炎症、急性炎症、癌前改变(肠化、萎缩、非典型增生)、癌变及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
关键词:胃镜胃息肉临床病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4
2002年
何晋德廖晓云倪鹏艳刘玉兰屈汉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3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且经正规肿瘤术后随访12~240个月。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Ⅰ、Ⅱ、Ⅲ期分别为106、6、18例;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病理类型各48、63、19例;49.0%(51/104)的患者CA125升高;1%有微乳头浸润,0.05%有浸润性种植;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3%保留生育功能。复发率为6%(8例),其中18例行卵巢肿物剥除术2例复发,34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未见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一侧附件切除及单纯肿物剥除术的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Ⅰ期为主,黏液性肿瘤多见,预后良好,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FIGO分期、微乳头型病变,浸润性种植及初次术后是否残留是影响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梁旭东曾浩霞李艺祝洪澜沈丹华廖晓云崔恒魏丽惠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2年间胃镜下胃息肉进行重新分型并对息肉本身的急、慢性炎症、癌前改变、癌变以及不同类型息肉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为 3.0 % ( 2 5 0 / 8319) ,男性 1.6 % ( 71/ 4 4 4 8) ,女性 4 .6 % ( 179/ 3871) ;单发和多发息肉分别占 6 6 .8%和 33.2 % ,平均 ( 2 .2± 2 .9)枚 ;2 36例进入病理分析 ,胃底腺、增生性、腺瘤及炎性纤维性息肉分别占 2 8.0 % ,2 5 .0 % ,0 .8%和 0 .4 % ,有 4 5 .3%镜下息肉病理检查无息肉组织发现(组织学阴性息肉 ) ;胃底腺 ( 3.8± 4 .8)较增生性 ( 1.7± 1.4 )和组织学阴性息肉 ( 1.4± 1.0 )多发 ;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本身中度以上慢性炎症分别占 0 ,6 1.0 %和 5 4 .2 % ,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别为 0 %、4 0 .7%和 31.8% ,萎缩分别占 0 ,8.5 %和 12 .1% ,肠化生分别为 1.5 % ,37.3%和 17.8% ,不典型增生分别占1.5 % ,8.5 %和 3.7% ,胃窦粘膜H .pylori检出率分别为 7.6 % ,2 0 .3%和 33.6 % ,未发现癌变改变 ;胃底腺息肉全部分布在底、体部 ,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 ,组织学阴性息肉分布于全胃但以胃窦多见。结论 胃息肉的检出率较低 ,女性多见 。
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
关键词:胃镜检查胃息肉病理学幽门螺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