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宁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及性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期间13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MRI病例资料,并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理结果相对照,总结其影像信号特点。结果13个病例共18个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出13个斑块;13例斑块存在脂质坏死池;6例纤维帽撕裂;7例斑块内出血;11例斑块内钙化;4例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磁共振信号具有特征性,磁共振成像能有效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 冯宇宁夏军尹安雨雷益邱喜雄张海飞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CT、MRI、DSA的诊断优缺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进行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CT、MRI、DSA四种影像技术进行检查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对比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超声不仅可以准确检测管腔狭窄的程度及动脉壁内膜(MT)的厚度,还能够通过斑块的回声和形态特点来诊断斑块形状。CT对钙化斑块敏感率很高,远超出超声检出率。MRI在检测斑块性质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高组织分辨率。DSA可以准确的鉴别颈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还能准确的显示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及情况。结论:与其他影像技术比较,MRI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的血管腔和血管壁结构,更准确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
- 冯宇宁夏军刘伟宗张海飞尹安雨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CTMRIDSA
- 关节滑膜肉瘤的CT、MRI诊断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关节滑膜肉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滑膜肉瘤的CT、MRI病例资料,其中9例行CT检查,10行MR检查,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11例滑膜肉瘤中;位于髋关节4例,肩关节3例,踝关节2例,肘关节、腕关节各1例;病灶均为发生于关节附近肿块,5例肿块内见斑片状钙化,6例可见"三重信号征"及"铺路石征",增强扫描10例均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6例间隔明显强化;4例术后复发。结论:CT和MRI可以提供准确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提高骨关节滑膜肉瘤的诊断准确率,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 冯宇宁夏军张海飞雷益
- 关键词:滑膜肉瘤CT诊断MRI诊断
- 基于3D-MRI影像组学在成人脑弥漫性胶质瘤IDH分型的应用价值
- 2022年
- 目的:建立基于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的影像组学预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分子分型的方法,以辅助术前决策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66例成人脑弥漫型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临床病理及IDH分子分型资料。IDH分子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序法。基于患者T1WI、T2WI图像勾画3D感兴趣区(ROI),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ASSO对特征进行降维,筛选出与IDH分子分型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预测IDH分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混淆矩阵验证预测模型性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其中IDH突变型27例,IDH野生型39例,每例患者影像图像提取396个特征,筛选出6个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IDH分型预测模型,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测试集的AUC为0.841;训练集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4、0.842、0.929,测试集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9、0.750、0.818。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能够预测成人脑弥漫性胶质瘤,可无创性获得IDH分型结果,对于术前/无法手术者制定诊治方案及随诊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廖泽冰雷益林帆冯宇宁
- 关键词:异柠檬酸脱氢酶
- MRI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 邱喜雄雷益许美权刘品霓冯宇宁吕嘉玲
- 关键词:胆管肿瘤囊腺瘤囊腺癌磁共振成像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或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3例患者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13例中有3例为未降睾丸并发精原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中等均匀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到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结节状,信号较均匀,T2WI呈稍低信号,可见低信号线状纤维血管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肿瘤实质轻度强化。未降睾丸并精原细胞瘤位于正常睾丸下降路径,可发生于腹膜后、盆腔等部位,病灶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 冯宇宁夏军邱喜雄刘品霓
- 关键词:睾丸精原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睾丸良性病变的MRI诊断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睾丸良性病变MRI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良性病变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良性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leydig细胞瘤3例,肉芽肿性炎症3例,结核2例。MRI对睾丸病变定位准确,大多数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良性畸胎瘤可含有脂肪组织或钙化灶,表皮样囊肿有包膜存在,炎症和结核鉴别主要依靠阴囊隔是否有侵犯,leydig细胞瘤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结论运用MRI仔细观察睾丸良性病变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化程度及周围情况,有利于病变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邱喜雄雷益杜立新冯宇宁陈华生
- 关键词:睾丸良性病变磁共振成像
- 腱鞘巨细胞瘤MRI诊断的影像学特点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GCT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5例GCTTS患者中,局限型12例,弥漫型3例,其中2例术后复发;肿瘤发生于关节周围,T1WI上13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例为中等信号,T2WI上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5例为低信号,2例为中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GCTTS多发生于手、足等小关节,MRI信号呈多样性,在T1WI呈特征性低信号,在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冯宇宁雷益夏军邱喜雄
-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基于磁共振成像评价不同异柠檬酸脱氢酶分型脑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及野生型脑胶质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纳入80例脑胶质瘤患者,均行MRI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的病理结果和IDH分型。结果IDH突变45例,IDH野生型35例。肿瘤位于额叶14例、颞叶7例、顶叶8例、枕叶6例、小脑10例、左侧丘脑9例、右侧丘脑8例、脑干9例、胼胝体9例。IDH突变型脑胶质瘤好发于单侧脑叶,多为不强化或斑片状强化。IDH野生型脑胶质瘤好发于脑叶结合部位,多为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通过MRI影像学特征,可初步判断不同IDH分型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 冯宇宁冯宇宁雷益林帆张瀚文
- 关键词:异柠檬酸脱氢酶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诊断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9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8例病灶由囊实性成分构成,1例由实性成分构成;7例有完整包膜;8例肿瘤信号不均匀,6例在T1WI见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成分,动脉期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 冯宇宁夏军邱喜雄刘晓蕾张海飞雷益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