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玲

作品数:37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宏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食管
  • 9篇内镜
  • 7篇溃疡
  • 5篇切除
  • 5篇黏膜
  • 5篇结肠
  • 4篇食管癌
  • 4篇切除术
  • 4篇胃溃疡
  • 4篇肝硬化
  • 4篇出血
  • 3篇肿瘤
  • 3篇消化道
  • 3篇疗效
  • 3篇内镜治疗
  • 3篇结肠镜
  • 3篇结肠炎
  • 3篇静脉
  • 3篇化道
  • 3篇肠镜

机构

  • 36篇河南宏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6篇刘小玲
  • 20篇葛相栓
  • 20篇李建平
  • 20篇王慧超
  • 10篇钱峰
  • 10篇张改玲
  • 7篇王瑞
  • 7篇赵作静
  • 6篇张顺风
  • 5篇贾月如
  • 5篇赵静
  • 1篇常栋
  • 1篇李君芳
  • 1篇李君芳
  • 1篇贾建红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医药
  • 4篇现代消化及介...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出现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肝功能损伤分为肝损伤组(64例)和无肝损伤组(8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原因、并发症和预后结局。结果肝损伤组发病原因中胆源性胰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肝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暴饮暴食、高脂血症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肾功能受损、呼吸功能受损、胰腺假性囊肿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更易出现肝功能损伤,一旦并发肝损伤将会增加胰性脑病的发生率。
张改玲葛相栓李建平张顺风刘小玲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伤并发症
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229例被引量:12
2011年
消化道息肉是指消化道黏膜层局限性增生隆起而形成的肿物,属于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癌变率不同,因此需要及时处理。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消化道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内镜下息肉切除已成为消化道息肉处理的主要手段,内镜下息肉切除方法很多,高频电凝电切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成为基层医院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但伴随检查治疗的痛苦反应,使许多患者惧怕内镜检查及治疗,延误病情,河南宏力医院消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开展在浅麻醉状态下进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229例,取得满意效果。
刘小玲葛相栓王慧超
关键词:息肉瘤样病变高频电切无痛内镜消化道
18例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治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内镜及活检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17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常见的伴随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15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波动于(1.3-15.8)×10^9/L。有12例患者腹部CT提示胃壁、食管或肠壁水肿增厚现象,或出现分层状肠壁均匀增厚。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处为胃窦6例(33.3%)、十二指肠7例(38.9%)、结肠3例(16.7%)、回肠2例(11.1%),病理组织结果发现粘膜组织内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20个/高倍镜视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腹痛明显缓解。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多变,内镜活检及腹水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确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张改玲王慧超葛相栓李建平刘小玲
关键词:嗜酸性胃肠炎糖皮质激素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误诊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肺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首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23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平均年龄69.5岁,男性12例,女性11例;吸烟9例,均为男性。首发症状腹痛10例,恶心、呕吐6例,纳差5例,腹泻1例,呑咽困难1例。首诊误诊为肝多发占位9例;胆囊结石3例;不完全肠梗阻3例;消化性溃疡3例;食管占位1例;食管裂孔疝1例;急性肠炎1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胃炎1例。确诊为肺腺癌9例,肺小细胞癌8例,肺鳞癌6例。合并转移17例,其中肝转移9例。结论肺癌的首发症状可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特别是合并肝脏转移的晚期患者,临床上多以“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就诊,容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肺癌消化系统症状的认识。
王慧超葛相栓刘小玲
关键词:消化系统症状肺癌CT检查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出血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出血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初次接受内镜治疗的85例肝硬化EV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入选者出血发生状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可能影响肝硬化EV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发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85例肝硬化EV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发生出血11例,占12.94%;未发生出血74例,87.0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EV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发生出血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婚姻状况无关(P>0.05);肝硬化EV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发生出血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小板水平、是否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高、血小板水平较低、没有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肝硬化EV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肝硬化EV患者初次内镜治疗后出血发生风险较高,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高、血小板较低、没有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该症患者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术前尽可能纠正受损的肝功能,注意补中高蛋白食物、积极给予对症治疗改善血小板较低症状,并规范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出血发生率。
邢燕刘小玲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出血血小板水平
依卡倍特钠联合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糜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应用依卡倍特钠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疗效。方法:189例胃镜诊断麋烂性胃炎或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实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卡倍特钠4周,观察两组患者癌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束。观察内镜下胃溃疡或糜烂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周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和溃疡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刘小玲
关键词:依卡倍特钠胃溃疡
河南省长垣地区食管异物9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食管异物屡见不鲜,大部分异物可以顺利通过食管、胃肠道,经肛门排出,对人体不造成损害[1],但仍有部分不能顺利通过,而嵌顿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特别是食管。近年来,食管异物已逐渐成为河南宏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常见的急症之一。本文回顾性研究前来我院就诊的食管异物患者90例,观察患者年龄、异物部位、异物种类及异物停留时间。
葛相栓常栋钱峰刘小玲王慧超李建平张志华赵作静王瑞段鲁静
关键词:食管异物发病年龄年龄因素异物钳
麻醉内镜治疗小儿食管异物27例体会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小儿食管异物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小儿急诊病,异物多为小儿易触及到的硬币、玩具配件、纽扣、食物等.小儿多将这些小物体含在嘴中咀嚼,无意或有意将物体吞入,致使这些物体停留在食管狭窄处.
葛相栓钱峰刘小玲王慧超
关键词:食管异物小儿内镜治疗麻醉食管狭窄急诊病
纤维蛋白酶原与胆碱酯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酶原与胆碱酯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5例,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A组65例,B组58例,C组42例。在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中匹配5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浆纤维蛋白酶原水平分别为(3.09±0.51)g/L、(2.98±0.55)g/L、(2.58±0.64)g/L、(1.94±0.57)g/L;胆碱酯酶分别为(8137±238)U/L、(6854±453)U/L、(4426±674)U/L、(2317±148)U/L。C组、B组纤维蛋白酶原、胆碱酯酶水平与A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纤维蛋白酶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纤维蛋白酶原、胆碱酯酶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贾月如葛相栓刘小玲张顺风张改玲王慧超
关键词:肝硬化胆碱酯酶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分析患者手术时间、病变切除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胃镜.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MBM治疗(其中2例行2次MBM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2 min.病灶长径为0.8 ~6.0 cm,平均3.1 cm,最宽占食管周径3/4.分别使用套扎环1~6发,平均4发.术中4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经热火检钳电灼后出血停止,未并发食管穿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癌2例.术后随访6 ~ 24个月,22例患者愈合良好;1例患者(病变范围占食管周径3/4)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2处病变,分2次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示病变复发,再次活组织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遂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未见狭窄及新生物.结论 MBM是内镜下切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病变范围不宜过大,对于病变范围超过食管周径3/4,多源病变不能一次性行MBM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食管狭窄及病变复发,应慎重选择.
王慧超葛相栓钱峰刘小玲李建平赵作静王瑞
关键词:食管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