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伍

作品数:256 被引量:7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8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1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5篇干细胞
  • 94篇细胞
  • 57篇表皮干细胞
  • 56篇创面
  • 46篇瘢痕
  • 38篇增生
  • 35篇烧伤
  • 34篇增生性瘢痕
  • 29篇糖尿
  • 29篇糖尿病
  • 28篇愈合
  • 26篇分化
  • 25篇纤维细胞
  • 25篇成纤维细胞
  • 24篇基因
  • 24篇间充质干细胞
  • 23篇创面愈合
  • 21篇骨髓间充质
  • 18篇人表皮干细胞
  • 18篇微小RNA

机构

  • 176篇南昌大学第一...
  • 63篇江西医学院第...
  • 38篇南昌大学
  • 20篇江西医学院
  • 11篇江西中医药大...
  • 7篇江西护理职业...
  • 6篇深圳市第二人...
  • 5篇惠州市中心人...
  • 5篇日照市人民医...
  • 5篇江西省医学科...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郑州市第一人...
  • 3篇吉安市中心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武警江西总队...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56篇刘德伍
  • 54篇李国辉
  • 52篇彭燕
  • 31篇刘德明
  • 28篇毛远桂
  • 26篇郭光华
  • 24篇钟清玲
  • 19篇林尊文
  • 18篇蓝蔚
  • 18篇宁璞
  • 17篇曹勇
  • 16篇苏子毅
  • 16篇宋志芳
  • 15篇黄培信
  • 15篇胡洋红
  • 14篇张红艳
  • 13篇王联群
  • 13篇张向荣
  • 13篇李津
  • 12篇章志伟

传媒

  • 28篇中华烧伤杂志
  • 2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2篇江西医学院学...
  • 15篇中华医学会烧...
  • 9篇中药药理与临...
  • 8篇2014感染...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7篇中华烧伤与创...
  • 6篇实用临床医学...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江西医药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第十届全国烧...
  • 4篇2010年第...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20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15篇2010
  • 33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10篇2003
2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各类烧伤创面清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水动力清创系统(简称水刀)自首次应用于肝叶切除术获得成功后,现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术工具,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颌面外科和眼科等领域。2013年,国内首次报道成功应用水刀完成大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清创。2015年初至今,笔者单位应用水刀完成12例不同部位烧伤创面的清创手术。
李梦芸毛远桂郭光华刘德伍
关键词:烧伤清创术
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制研究
大面积烧伤、创伤及糖尿病皮肤溃疡等造成的皮肤组织缺损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自身皮源不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有效修复创面的新方法。表皮干细胞是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强大的增殖潜能,被认为是皮肤...
王联群刘德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是细胞工程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7-07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bonemarrow,biologicalcharacterization,mesenchymalstemcells,bonemarrow,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03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313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从检索到的313篇文献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2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4篇涉及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软骨膜、骨膜、骨骼肌、骨小梁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具有向损伤局部集中的趋化性及"局部专一诱导性分化"、免疫调节、支持造血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和软骨、心脏、皮肤、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随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其在组织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生物学特性
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及其临床应用
2009年
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体的皮肤,解决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的临床问题,需要细胞生物学、工程材料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配合。
刘德伍
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大面积皮肤缺损细胞生物学创面覆盖
现代烧伤防治研究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2001年
刘德伍
关键词:烧伤哲学思考抗生素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外泌体为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结构,它可通过细胞膜表面信号分子的直接作用、膜融合时内容物的胞内调节以及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调节等方式,在细胞间物质转运及信息传递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研究证实多种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富含相关外泌体,且参与创面修复过程,但由于细胞来源、状态不同,其分泌状况也存在差异。本文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于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梦芸刘德伍毛远桂
关键词:外泌体干细胞伤口愈合生物学
RNA N^(6)-甲基腺嘌呤修饰在创面修复相关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2年
N^(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一种转录后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该种修饰受到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动态可逆性调控,并通过m^(6)A结合蛋白参与调节生物学效应。近来研究表明,m^(6)A可参与胚胎皮肤形态发生、创面修复以及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和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概述了m^(6)A及其相关蛋白在创面修复相关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以期为创面修复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刘笑笑刘德伍
关键词:调控蛋白创面修复
桂枝汤浸泡延长异种真皮移植的存活时间被引量:1
1999年
中药桂枝汤浸泡猪真皮后移植于兔耳受区,存活期明显延长,从16-1 天延长至21-6
刘德伍李国辉曹勇刘德明
关键词:桂枝汤猪真皮异种移植存活时间体液免疫皮肤移植
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烧伤大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变化,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 SD 大鼠144只,体重(250±20)g。随机分为 A、B、C、D4组,每组为36只。A 组为
肖长辉张红艳史南玫刘德伍张耀均黄培信
文献传递
粉防己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观察粉防己碱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介质介导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功能的调控作用 ,并探讨其在瘢痕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取 5例手术切除的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行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于传代培养至第 4代的成纤维细胞 (5× 10 4)中分组加入巨噬细胞介质、粉防己碱继续培养 ,然后分别用3 H TdR和3 H 脯氨酸脉冲标记 ,放射性核素液闪烁仪定量检测各组3 H TdR和3 H 脯氨酸掺入值。并采用三维培养方法测定体外模拟瘢痕样组织的收缩指数变化。结果 粉防己碱 3mg/L不抑制细胞DNA合成时 ,即可明显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 3 H 脯氨酸掺入值 ,由对照组的 94 5± 191减少至6 82± 2 0 5 (P <0 .0 5 ) ;并能显著降低巨噬细胞介质介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3 H TdR掺入值和3 H 脯氨酸掺入值 ,由单纯介质组的 2 75 6± 2 4 4、1384± 2 93分别降低至 194 8± 2 82、10 34± 14 2 (均P <0 .0 1)。粉防己碱 1mg/L即可降低体外瘢痕样组织的收缩指数 (P <0 .0 1)。结论 粉防己碱对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介质介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以及收缩三方面具有抑制效应 ,可望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德伍李国辉刘德明
关键词:瘢痕粉防己碱成纤维细胞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