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惠军

作品数:100 被引量:1,212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哲学宗教
  • 34篇医药卫生
  • 22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动机
  • 11篇抑郁
  • 10篇大学生
  • 9篇心理
  • 8篇情绪
  • 8篇自我
  • 7篇工作记忆
  • 6篇心理学
  • 5篇信度
  • 5篇医学生
  • 5篇抑郁症
  • 5篇中介
  • 4篇心理理论
  • 4篇幸福感
  • 4篇医患
  • 4篇医生
  • 4篇人文
  • 4篇青少年
  • 4篇自尊
  • 4篇问卷

机构

  • 5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0篇河北大学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2篇保定师范专科...
  • 2篇延安大学
  • 2篇河北省第六人...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青岛滨海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河北传媒学院
  • 1篇湖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天津金耀集团...
  • 1篇天津市医药学...

作者

  • 95篇刘惠军
  • 9篇于斌
  • 5篇郭德俊
  • 5篇戴必兵
  • 4篇曲之毅
  • 4篇乐国安
  • 3篇李亚莉
  • 3篇李洋
  • 3篇齐亚静
  • 3篇王斐
  • 3篇王英
  • 3篇杜德娇
  • 3篇朱丽雯
  • 2篇张香云
  • 2篇李宏利
  • 2篇纪海英
  • 2篇高磊
  • 2篇刘汉龙
  • 2篇李亚莉
  • 2篇国雪利

传媒

  • 6篇心理与行为研...
  • 5篇中国医学伦理...
  • 5篇心理科学进展
  • 5篇中国医学人文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4篇河北大学学报...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心理发展与教...
  • 3篇第十届全国心...
  • 2篇心理学报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中国卫生事业...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河北大学成人...
  • 2篇心理技术与应...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被引量:37
2012年
目的:引进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STAXI-2)并检验信效度。方法:通过翻译、回译形成STAXI-2中文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抽取782名大学生,施测STAXI-2中文版,并以愤怒失控量表(ANG)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为校标。间隔3周,选取30人进行重测。结果:STAXI-2中文版共57个条目,分为状态愤怒(SAS)、特质愤怒(TAS)和愤怒表达(AX)3个分量表。SAS、TAS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均>0.8,重测信度分别为0.18和0.8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GFI、AG-FI、NFI、CFI和IFI均在0.88~0.96之间,RM SEA分别为0.09和0.08。AX的控制内部表达和外部表达因子的α均>0.8,重测信度均>0.6;AX的愤怒内部表达和外部表达因子的α在0.60~0.70之间;AX的拟合指数GFI、AGFI、NFI、CFI和IFI均在0.84~0.90之间,RMSEA为0.06。TAS得分与SAS得分及AX的愤怒内部表达和外部表达分均呈正相关(r=0.36、0.13、0.53),而与AX的控制内部表达和外部表达分负相关(r=-0.47、-0.52);SAS得分与AX的愤怒内部表达和外部表达分正相关(r=0.14、0.30),而与AX的控制内部表达和外部表达因子分负相关(r=-0.26和-0.21),均P<0.05。男性的TAS、SAS及AX的愤怒外部表达分均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中的状态愤怒和特质愤怒分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愤怒表达分量表的结构效度可以接受,但内部表达和外部表达两因子的信度偏低。
刘惠军高红梅
关键词:愤怒信度
工作记忆的性质和工作机制被引量:26
2006年
对工作记忆概念的理解存在三种观点:结构观、功能观和内容观。持不同观点的研究者对工作记忆和工作机制有不同解释,资源-共享模式认为工作记忆的工作机制是认知空间分配;工作记忆容量的控制性注意观认为工作记忆是依赖于有限资源的注意控制过程;抑制观回避“容量”概念,强调工作记忆机制是克服干扰、排除任务无关信息的过程;任务转换假说认为工作记忆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记忆消退现象。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工作记忆的工作机制,既有重叠又有分歧。
刘惠军郭德俊
关键词:工作记忆
团体咨询在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团体咨询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危机,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机能。在团体咨询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结合团体咨询的理论分阶段进行,同时把握实施的注意事项,才能发挥它的强大作用,为当前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
刘惠军朱丽雯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咨询
愤怒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愤怒(anger)是人类的6种基本情绪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研究者开始注意到愤怒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关系。美国的2位心脏病学家Freidman和Rosenman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冠心病易感人格理论,指出A型人格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随后的研究中,愤怒逐渐成为A型人格各类成分中受到关注最多的的人格特质,并被认为是A型人格中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核心成分。
于斌刘惠军
关键词:愤怒心血管疾病
职业母亲的工作倦怠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被引量:29
2008年
本研究从护士、教师、商业服务人员三个女性集中的领域抽取380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职业母亲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1)职业母亲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无子女的职业女性。(2)自尊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显著负相关。(3)自尊是社会支持影响职业母亲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
李丽英刘惠军
关键词:工作倦怠自尊社会支持
元认知理论在师资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面向21世纪师资培训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探索中,心理学中产生于70年代的元认知理论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师资培训模式的变革为元认知理论走向应用提供了契机,元认知理论及其在师资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培训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元认知作为一种理论假设将它应用于复杂的教育实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斟酌.
刘惠军
关键词:元认知师资培训
教师的自主支持与学生内部动机和胜任感的关系被引量:33
2006年
研究采用知觉到的自主支持量表、内部动机问卷和学习胜任感问卷,对保定市某初中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自主支持与学生内部动机和胜任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教师的高自主支持能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内部动机和较强的学习胜任感。培养教师高自主支持的激励风格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促进作用。
刘惠军李洋朱丽雯李俊茹
关键词:学习氛围内部动机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被引量:16
2004年
介绍了班杜拉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学习动机理论 ,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功能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该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丁铁军刘惠军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教学
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干预抑郁症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抑郁症治疗方法,它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减轻病人的抑郁症状。因其成本低、易实施,近年来倍受关注。文章介绍了人际心理治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过程,对比分析发现该方法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自我概念及社会适应有显著改善作用。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一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症状,两者疗效相当。另外,人际心理治疗在青少年中还有很多形式和拓展,疗效也获得证实,值得未来做更多推广和应用性研究。
韩羽航樊凡刘惠军于斌
关键词:人际心理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心理治疗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被引量:82
2013年
自我控制是人们克服冲动、习惯或自动化的反应,有意识地掌控自己行为方向的能力。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认为自我控制的执行会消耗有限的心理能量。力量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冲动行为、人际交互以及决策和判断等领域的研究,影响自我控制力量的因素包括人格和个体差异、情绪和动机以及自我控制训练等。自我损耗与疲劳感的区别、动机和信念在自我损耗中的作用以及力量模型的应用价值等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于斌乐国安刘惠军
关键词:自我控制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