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桂艳

作品数:43 被引量:351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病毒
  • 15篇麻疹
  • 12篇麻疹病
  • 12篇麻疹病毒
  • 12篇基因
  • 11篇脊髓灰质炎
  • 10篇基因特征
  • 8篇急性弛缓性麻...
  • 8篇急性弛缓性麻...
  • 8篇急性弛缓性麻...
  • 8篇弛缓性
  • 8篇弛缓性麻痹
  • 7篇基因型
  • 7篇脊髓灰质炎病...
  • 6篇疫苗
  • 5篇野病毒
  • 5篇逆转
  • 5篇逆转录
  • 5篇转录
  • 4篇酶链反应

机构

  • 35篇吉林省疾病预...
  • 26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长春市朝阳区...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4篇长春市疾病预...
  • 3篇白城市疾病预...
  • 3篇吉林大学白求...
  • 2篇辽宁省疾病预...
  • 2篇长春市绿园区...
  • 2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长春市二道区...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天津市卫生防...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43篇刘桂艳
  • 31篇周剑惠
  • 28篇陈超
  • 25篇王爽
  • 22篇常新
  • 18篇许文波
  • 13篇林琳
  • 11篇曹凤瑞
  • 11篇田鑫
  • 9篇严冬梅
  • 9篇张勇
  • 8篇李大强
  • 7篇魏雷雷
  • 7篇许松涛
  • 6篇祝双利
  • 6篇侯祥
  • 6篇张晓磊
  • 6篇程涛
  • 6篇刘影
  • 5篇王东艳

传媒

  • 23篇中国疫苗和免...
  • 9篇中国计划免疫
  • 5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2009年致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引起吉林省2009年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选择15株2009年分离于吉林省六个设区的市(州)的HFMD病例的EV71分离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全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4.0软件进行同源性、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吉林省2009年的15株EV71分离株均属于C4基因亚型,而且分属于四个相对独立的传播链,其中11株病毒(分离于六个市)属于一个较大的传播链,其余4株形成三个小的传播链。29.5%的吉林省分离株间比对同源性高达99.1%~99.8%,吉林省2009年分离株与安徽省阜阳市2008年以及北京市2008年的流行株间,核苷酸最高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9.8%和99.7%。结论吉林省2009年至少有四个C4基因型的EV71传播链引起了HFMD的流行,并且有一个EV71优势传播链在几个省以及省内六个市持续传播,引起HFMD的流行;三个小的传播链可能为输入病毒所致。尚未发现在引起HFMD死亡、重症以及轻症的EV71分离株VP1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呈现规律性的区别。
侯祥周剑惠常新王爽陈超刘桂艳齐中吴丹安小娜浦苗张勇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VP1编码区
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病毒学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做为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中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一部分,对日喀则地区2005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EV)的携带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西藏自治区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2005年3月在日喀则地区3个县的0~5岁健康儿童中共采集粪便标本70份,进行EV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PV)同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型内鉴定,对分离到的所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以鉴定血清型。结果从70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PV,阳性率为22.86%。型内鉴定及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日喀则地区无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存在;共分离到9株NPEV,阳性率为12.86%。结论日喀则地区2005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EV监测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也为EV监测逐渐整合到AFP病例监测系统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严冬梅刘桂艳祝双利张勇多吉欧珠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VP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吉林省194份来自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HBV阳性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在194例HBV阳性血清样品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男女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
刘桂艳周剑惠许强王兆南刘双燕常新王爽陈超曹凤瑞张军田丽敏
关键词:基因型临床流行病学
RD105基因缺失法鉴定95株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及其耐药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鉴定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MTB)中的北京基因型及其与耐药性的关联。方法 95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自2008-2009年吉林省临床肺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培养方法为改良酸性罗氏(L-J)培养基。分离出的抗酸杆菌经对硝基苯甲酸(PNB)培养基初步鉴定后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应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DST)。北京基因型的鉴定采用RD105基因缺失法。实验结果应用Epi Info统计软件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9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基因型占88.4%(84/95)。北京基因型中,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卡那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1.7%、23.2%、15.9%、31.7%、13.4%和18.3%,均位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的95%置信区间内。北京基因型中的多重耐药(MDR)结核(TB)率占19.5%,通过卡方检验与非北京基因型中的MDRMTB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105基因缺失法是鉴定MTB北京基因型的简便、有效方法;北京基因型为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的优势株;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耐药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
刘桂艳张炜煜王博王艳华杨修军杨光孔祥云孔祥云王慧王慧黄鑫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耐药
47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特征的研究
2012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的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结核分枝杆菌(MTB)分离自2008-2009年吉林省临床肺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培养方法为改良酸性罗氏(L-J)培养基。分离出的抗酸杆菌经对硝基苯甲酸(PNB)培养基初步鉴定后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应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DST)。根据DST结果,选择22株利福平耐药株、22株利福平敏感株以及3株临界值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rpoB中包含RRDR在内的部分基因,阳性DNA片段通过基因测序以及Bioedit软件分析方法比对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2株利福平耐药株中,16株同时对异烟肼耐药;22株利福平敏感株中,1株异烟肼耐药。利福平耐药菌株中,95%(21/22)的菌株在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发生了基因突变,其中第531位密码子突变频率占50%,第526位占27%,第533位占9%,第516位及513位均为4.5%;22株利福平敏感株中,RRDR区全部无基因突变发生;3株临界值标本中,1株在第531位密码子发生了基因突变,1株在533位发生基因突变,最后1株无突变。结论 RRDR区点突变的发生与利福平耐药高度一致;异烟肼耐药与利福平耐药高度相关。
杨修军刘桂艳王博张炜煜王艳华杨光孔祥云王慧赵薇黄鑫宋滨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
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被引量:154
2003年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15 6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 15 6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 (N)基因碳末端 4 5 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证明 ,15 4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 ;2株属于A基因型 ,为沪191疫苗株。由此证实 ,H1基因型已在中国广泛流行 ,为中国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H1是麻疹病毒型内变异最大的基因型。这 15 4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 ,除外Shanxi0 0 - 6和Hunan95 - 2 3株 ,可进一步划分为H1a和H1b两个亚组。H1a的 4 5 0个核苷酸和H1b的差异在 2 0 0 %~ 4 0 0 %。H1基因型的 4 5 0个核苷酸和A基因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在 6 0 0 %~ 7 33% ;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 - 1的基因差异在 5 11%~7 5 6 % ;与其它 17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最大差异在 11 5 6 %。在中国开展麻疹病毒监测和建立麻疹病毒毒株库及基因数据库 ,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未来消除麻疹都十分必要。
许文波朱贞张珍英王同展蒋小泓王常银何维宽王建国李聪勇郑蕾凌华李平刘桂艳田宏周淑洁田疆王步安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ECHO11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该文首次分析了我国ECHO11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1999~2004年,ECHO11病毒是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优势毒株,2003年从山东省482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到11株ECHO11病毒,其中相关的10例病例分布跨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但发病日期集中在7月和12月。该研究试图通过对VP1编码基因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为探讨ECHO11病毒与AFP之间的病因关系提供线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示,11株ECHO11毒株都位于同一传播链,核苷酸同源性为97.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6%~100%,其中7月和12月的分离株之间相层8~9个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一致。这说明山东省2003年7月和12月分别发生了ECHO11病毒流行,但这些毒株与AFP的病因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11株病毒组成了A基因型中的一个新亚型,在进化树上单独呈密切相关的一簇,与同基因型内的其它亚型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2.2%~84.7%,氨基酸同源性为94.8%~97.6%.
刘桂艳许文波纪峰张勇王海岩李岩严冬梅徐爱强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基因特征
应用简便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风疹病毒核酸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应用简便快速的核酸检测新方法——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风疹病毒核酸,并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比较RT-LAMP方法与RT-PCR方法,检测吉林省风疹病毒分离株病毒核酸的检出率。结果对20份风疹标本分离病毒后,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风疹病毒核酸,结果完全相同,阳性率均为55%(11/20),一致性达100%。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同,但RT-LAMP比RT-PCR更简便,快速。
王爽周剑惠侯祥陈超王吉常新刘桂艳丛宪玲朱贞许文波
关键词:风疹病毒核酸检测
吉林省2000-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0-2012年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血清分型以及型内鉴别结果。方法原始粪便标本来自吉林省2000-2012年﹤15岁儿童AFP病例,使用转人PV受体的小鼠肺细胞系和人横纹肌肉瘤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进行中和试验鉴定血清型,中和试验鉴定为阳性的PV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型内鉴别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VP_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法。结果吉林省2000-2012年共采集804例AFP病例粪便标本,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共有25例分离到PV,均为疫苗相关(Vaccine-associated)PV(VAPV),其中2008年1例AFP病例分离到Ⅱ型和Ⅲ型VAPV,其中的Ⅲ型PV为VP1编码区Ⅲ型和Ⅱ型疫苗重组PV。结论吉林省2000-2012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引起的AFP病例,为吉林省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范明刘桂艳周剑惠王爽魏雷雷林琳郭立春单元春曹凤瑞严冬梅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分型
吉林省2001~2008年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特征和氨基酸变异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吉林省2001~2008年麻疹病毒代表株的血凝素蛋白基因(Hemagglutinin,HA)特征和氨基酸变异。方法从吉林省2001~2008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中选取5株代表株,提取核糖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基因库中的中国麻疹疫苗病毒株沪191以及所有23种麻疹野病毒基因型代表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同源性、氨基酸变异以及糖基化位点变异比较。结果吉林省5株麻疹病毒分离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5株病毒H基因之间有6~17个核苷酸差异(0.3%~0.9%),3~9个氨基酸差异(0.5%~1.5%)。与中国现行疫苗病毒株沪191H基因相比,有89~95个核苷酸差异(4.8%~5.1%),25~30个氨基酸差异(4.1%~4.8%)。与H1a基因亚型代表株China93-4H基因相比,有9~17个核苷酸差异(0.5%~0.9%),3~7个氨基酸差异(0.5%~1.2%)。吉林省5株麻疹病毒分离株的H蛋白均保留了4个糖基化位点,第5个糖基化位点在氨基酸第240位由丝氨酸突变成天冬酰胺,导致一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LS238~240的缺失。结论吉林省2001~2008年流行的5株麻疹病毒,均丢失了一个可能影响抗原性的糖基化位点。5株麻疹病毒的核苷酸、氨基酸差异均不大,但无论与H1a基因亚型代表株China93-4相比,还是与疫苗株S191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呈逐年递减趋势,吉林省麻疹野病毒H基因的变异仍在逐年增加、逐年积累。
周剑惠杜占森常新王爽陈超刘桂艳丛宪玲潘希平张燕许松涛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