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胜海

作品数:172 被引量:736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5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1篇水稻
  • 61篇粳稻
  • 40篇晚粳
  • 37篇晚粳稻
  • 35篇基因
  • 21篇栽培
  • 21篇突变体
  • 19篇稻米
  • 19篇选育
  • 19篇杂交
  • 16篇栽培技术
  • 15篇基因定位
  • 14篇性状
  • 14篇粳稻品种
  • 12篇稻米品质
  • 12篇育种
  • 10篇淀粉
  • 8篇叶色
  • 8篇作物
  • 7篇抗性

机构

  • 168篇浙江省农业科...
  • 30篇浙江师范大学
  • 13篇浙江大学
  • 9篇杭州师范大学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浙江省种子总...
  • 4篇杭州市种子管...
  • 4篇湖州市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杭州市种子技...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南京野生植物...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嘉兴市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太湖地区...
  • 1篇龙岩市农业科...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171篇叶胜海
  • 152篇张小明
  • 62篇翟荣荣
  • 57篇朱国富
  • 51篇陆艳婷
  • 50篇金庆生
  • 26篇鲍根良
  • 22篇祁永斌
  • 15篇俞法明
  • 11篇陈萍萍
  • 10篇赵宁春
  • 10篇石春海
  • 9篇余鹏
  • 9篇管耀祖
  • 9篇陈蕾
  • 8篇王俊梅
  • 7篇周涯
  • 7篇李小华
  • 7篇石建尧
  • 7篇修芬连

传媒

  • 29篇浙江农业科学
  • 20篇核农学报
  • 19篇浙江农业学报
  • 11篇分子植物育种
  • 9篇中国水稻科学
  • 7篇农业科技通讯
  • 5篇种子
  • 5篇中国稻米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14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粳稻浙粳22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被引量:16
2006年
浙粳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大穗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推广种植。总结了浙粳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张小明叶胜海吴伟刘鑫边永高管耀祖葛常青
关键词:粳稻栽培技术
晚粳稻核心种质测21的创制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应用
姚海根张小明姚坚何祖华石建尧鲍根良王淑珍叶胜海徐红星管耀祖孙祥良朱国富陆艳婷杨卫兵李群
针对中国南方粳稻育种中存在的核心种质匮乏,高产、优质、抗逆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该项目自1983年起经连续30年的协作攻关,创制了晚粳稻核心种质“测21”,研创发明了“杂交育种新方法、病虫害抗性鉴定、稻米品质评价”等专利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晚粳稻杂交选育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14
2012年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晚粳稻品种秀水09,获得了1个稳定遗传的全生育期黄绿叶突变体Ygl,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珍汕97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发现目的基因与第11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2459连锁,在该标记附近发展了14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约82kb区间内。通过在线最新水稻注释系统的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寻找候选基因,经测序发现突变体发生单碱基突变。
邓晓梅叶胜海修芬连周涯尚海漩纪现军刘继云陈萍萍金庆生张小明
关键词:水稻图位克隆基因定位
一种检测作物早衰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作物早衰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检测作物早衰基因的分子标记能够检测到基因LOC_Os03g31550编码区的第11个外显子出现的4个碱基AACA缺失,导致移码突变形成...
张小明郭铧艳曾维叶胜海翟荣荣朱国富叶靖巫明明
浙江省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和Stvbi-基因的SSR检测被引量:4
2007年
以浙江省11个粳稻品种(系)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进行自然鉴定,并进而用一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RM209微卫星标记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春江051、丙00502SJ、丙00502HSF47、HGP5和HPG6共5个水稻品种(系)检测到Stvbi-抗性基因,其中丙00502HSF47田间表现感病,其它4个品种(系)均表现出良好的田间抗性。Z5、HGP3和HGP4虽未检测到Stvb-i抗性基因,但也表现出较强的田间抗性,推测这3个品种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具有其它某种抗病机制。
叶胜海姚海根陶荣祥周可明马善林李守俊祁永斌张小明
关键词:水稻微卫星标记
“浙湖粳25”在杭州市萧山区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20年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引进晚粳水稻新品种"浙湖粳25"并进行试种,该品种产量表现突出,丰产性好,适宜作高产攻关品种种植,有较大的高产潜力。为推进"浙湖粳25"在萧山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介绍其在萧山区试种表现的基础上,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主要包括旱育秧、精细整地、抢季节早栽、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简化水浆管理、延迟收获等。
曹聪卓毛光锋谭宏叶胜海曹栋栋
关键词: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一种花时早且柱头外露率高的晚粳稻不育系浙粳4A的选育和繁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晚粳稻(滇I型)不育系品种的选育方法,特别是一种花时早且柱头外露率高的优质晚粳稻不育系浙粳4A的育种和繁殖方法。本发明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BT型不育系7627A[国家种质库保存号CN1793]和ZF...
张小明叶胜海陈蕾
文献传递
粮食作物生产型家庭农场的特色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粮油生产型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杭州市桐庐县九月良品家庭农场为例,剖析了粮食作物生产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与途径,包括依托优良生态环境优化种植模式,通过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认为值得示范推广。
徐樟权陆艳婷曹晓庭刘文辉洪美萍方卫东王洁叶胜海
关键词:粮食作物家庭农场
浙江省晚粳稻耐低氮品种的筛选和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以14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大田栽培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低氮胁迫对水稻苗期形态与分蘖期分蘖数和成熟期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及其他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供试品种的主要形态、产量等性状均有影响。在低氮胁迫下,苗高、苗干质量、分蘖数、株高、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分别降低15.61%、36.92%、38.88%、5.98%、12.98%和29.44%;根尖数、根长、根干质量、根冠比、穗长、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分别提高2.68%、1.83%、8.31%、74.78%、0.05%、1.18%和0.26%。根据性状相对值的变异系数大小,筛选出根尖数、苗干质量、根干质量、根冠比、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6个性状作为耐低氮能力的筛选指标。据此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耐低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重合率达80%。本试验筛选出具有一定耐低氮特性的常规晚粳稻品种浙粳88、祥湖301和秀水42,对低氮胁迫表现较为敏感的品种湖251、浙湖3号和矮糯21。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耐低氮胁迫的遗传机制以及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氮高效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翟荣荣余鹏叶胜海王俊梅吴明国林建荣朱国富张小明
关键词:晚粳稻品种低氮胁迫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
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的获得及鉴定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农杆菌混合液介导的共转化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农杆菌混合液浸染5种水稻品种的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共转化再生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叶片潮霉素抗性检测和螟虫田间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农杆菌混合液浓度OD600为0.6左右时,其浸染能力较强;5个品种中以浙粳27的再生效率最高。转基因植株叶片经潮霉素抗性检测,潮霉素阳性率为78.13%,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Cry1A(b)基因阳性率为15.11%。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Cry1A(b)基因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抗性。基因分离的鉴定结果表明:HPT基因与Cry1A(b)基因在共转化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发生了分离。
祁永斌叶胜海陆艳婷雷树凡陶跃之张小明
关键词:水稻农杆菌潮霉素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